安全管理网

浅析新媒体时代安全生产宣传与信息发布及舆情应对

作者:谢清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1月16日

摘要:作为安监部门,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尽快适应新媒体特点,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使其成为安监部门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效果的最新武器,如何主动运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危机应对,都成为安全宣传工作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化高科技的传播使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的传递准确而又快速。同时网络形成很大的产业,影响力较大,各级领导对网络学习力度增加,政府主要负责人开始关注网络舆情信息。特别是2012年微博元年、2013年微信元年的诞生,涌现一批网络“大V”。自媒体(个媒体)的发展,形成了民间舆论场、官方舆论场。媒体的关注无孔不入,社会各界媒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关注着特殊时段的安全生产宣传与(事故)信息发布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安监部门,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尽快适应新媒体特点,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使其成为安监部门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效果的最新武器,如何主动运用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危机应对,都成为安全宣传工作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安全生产宣传应认清形势

首先要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及安全工作的指示(即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红线意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要求;企业主体责任等。)为宣传的主旋律。

二、安全生产事故(危机)时的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策略

1、安全生产事故(危机)时应高度重视、积极面对(应对),通报宣传部门、公安部门,及时成立新闻发布小组,较大事故信息发布由地级市宣传部门确定发布内容。

2、关注舆情,高度重视,统一口径,但不应作过多技术处理。快讲实事,慎讲原因,优先发布信息应简单、简短、简捷,尽量不使用具体数据,用词应慎,不使用多音多义字词,尽量能一次将现场消息发布完。精确传达信息,未确定的信息或未授权的信息不发布,不要轻易使用“事故”一词。现场回答不宜超过一分钟。

3、尽量不能将“一把手”先推到一线接受采访或发布信息。

4、危机应对的初期应认真、诚恳、真实,中后期据实持续报告。

5、提高同媒体打交道能力,不能以应对等心态对待记者或新媒体人员,不要怨媒、恐媒、恶媒,应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尽量成立媒体接待站,应掌握记者或新媒体人员姓名、单位等采访人员基本情况,重要媒体的采访提纲、动态清样应掌握。尽量能使媒体发布被发布的信息,尽量满足从媒人员需求,但应转移媒体关注度。善管媒体,关注舆情动态,高度重视,及时管控舆情,调控网络舆情,对不利信息可采取关闭网站、屏蔽、删帖等手段应对。把握宣传方向,积极有效引导舆论导向,全程有人参与媒体活动至结束。

6、网上热点问题保持沉默,但应及时收集意见建议,为我所用积极应对,集中专家研判形势,定性定调要准。

7、完善与媒体应对的预案,首先明确内部分工,然后与相关部门的分工与合作也应有明确的分工。

三、安全生产事故(危机)时的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常见问题

1、不能及时有效发布信息,反映迟钝、贻误良机;时机选择不对,自说自话、缺乏公信力,避重就轻、难以服众。

2、抓不住要害、隔靴瘙痒;定性不稳、激化矛盾;缺乏诚信、处理方式简单。

3、无视网络舆情,热点应对不及时,对舆情缺乏敏感,造成误判;网络应对时乱说,前言不搭后语,简单的故作高深(创造新词汇)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