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政府和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日益增大。为了改善效益,越来越多的仪表与自动化企业正在着手向安全领域转产,如传统生产DCS的企业向SIS领域进军、传统的PLC企业转而生产安全PLC、传统的仪表企业开始研制安全型仪表等等。但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性”问题,不了解产品应具备什么安全特征,这样的转产是有很大风险的。
本文介绍一下仪表与自动化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同时介绍其产品具有的安全特征。
一、安全性问题的基础
安全性表现产品的安全品质,是通过设计、制造出来的,但只靠产品无法维持。安全有其自身特点,不了解其基本概念与方法,仅靠原有的自动化技术知识是不能合理地处理安全性问题的。
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必须深刻了解以下几个要点:
(1)安全的对象是人
我们说,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用来保护人、环境与设备,但安全的最终关注点在人,也就是说,安全的对象是人。是人就会有人性的弱点,出了事故就要考虑承担法律责任。要充分考虑所有与人有关的安全模式,执行安全标准来规避风险,避免法律纠纷。
·理解人性弱点,增加生理学知识
由于人性的弱点,会产生无知、好奇、恐慌等不良情绪,误判导致错误操作最终导致事故,应尽可能对上述所有异常行为采取相应措施,如果不能,也需要对使用者规定一般的素质要求,针对不同的种类考虑不同的限制,规定相应的界限。
举一些例子。某飞机进入着陆姿势时开关已经扳向自动操纵方式,但飞行员错误地认为处于手动位置,并持续地扳动操纵杆,结果自动装置向相反方面动作,最终导致了坠机事故。某段铁路的两个信号表示不同线路的状态,司机由于看错了相邻的信号而发生撞车事故。有很多安全事故的原因违反了技术人员的常识,是技术人员所不能理解的。如电梯中有开门和关门两个按钮,电路设计时会充分考虑按下任意按钮时电梯应做出的反映,但乘客可能会同时按下两个按扭,或者以极微小的时差按下两个按钮。对于这种“游戏”动作估计不足,就会导致电梯非正常停车,结果把乘客关在电梯中,不得不靠外面的救援。
这类错误很多,安全产品开发时应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出避免出错的措施;充分考虑异常的动作、对状况判断失误等“可预见与不可预见的”事件,即使万一出错,也应该有补救的方法,不至于最终导致事故。
·了解与人有关的安全模式。
研究安全模式就是找出产品使用过程中所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机制与可能性。
自动化产品与系统的安全模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功能失效相关的安全模式,在领域内人们称这类安全为功能安全,如紧急停车系统的故障会导致危险时无法紧急停机;第二类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产生如触电、电击、热烫、着火、爆炸、机械等直接的伤害,在领域内人们称这类安全为电气安全、机械安全与防爆安全。
(2)安全需要高成本
为“安全”而设计的自动化产品,其结构会比原来只考虑功能结构时复杂,成本也会增加。如果不肯下功夫增成本,就会制造出危险的产品,一旦发生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
(3)危险特点要了解
应用于安全领域的仪表与自动化产品,承担着“在生产过程中监测与安全有关的状态参数,发现故障与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任务,但不同的应用领域危险特点不同,不了解这些特点,轻易转产到“安全领域”,容易忽视新的应注意的问题点,导致重要损失。
例如,某工厂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酒精,由于设置在厂房顶部的排风扇发生故障,致使酒精浓度上升,引起爆炸。分析事故原因时,发现原来设计安全控制方案时已经预料到风扇故障会导致爆炸危险,所以设计安装了安全联锁装置来监视电动机转速,保证电动机停时生产线停。但没料到的是,传动皮带轮脱落导致不能排气,这种故障在一般的工厂是通过使用者定期检查皮带张力时发现的,但这家工厂的屋顶非常高,维修人员无法到达,安全控制方案的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该厂的实际情况。在安全控制方案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安全联锁装置设计得再好、产品再可靠,安全性也没有保障。
(4)标准规范很重要
重大事故是低概率事件,一个企业不可能都经历过,企业内的个人没有学习过有关经验,这与通过积累经验取得进步的质量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借鉴外部他人的经验,执行行业公认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说,功能安全标准是欧美等国安全控制领域的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它不但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实现安全的方案,还规定了从控制方案提出、实现直到停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目标与职责,建立了与安全控制相关的法律责任体系。执行标准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规避风险、免除法律责任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