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生产管理新理念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8月20日

            在装备保障方面,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设备安全认证体系。美国矿山设备材料安全认证由MSHA技术保障司下属认证中心负责。美国《联邦法典》“矿产资源”卷对认证标准、技术要求和认证申请程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法国职业安全与卫生,实行双元制监察体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设16个地区监察机构并建有16个测量实验室。法国矿山设备安全监察执行欧盟的《机械安全指令》(Directives98/37/EC ),并实行CE安全标志。除CE标志外,法国政府和欧盟其它成员国还要求对某些特别危险设备如木工机械、矿山设备、冲压机等机械设备的制造厂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型式安全认证。欧盟各成员国都认可了这类第三方认证机构;荷兰执行欧盟的《机器设备安全指令》,低风险设备或产品由制造商自己认证,高风险设备或产品由授权的认证机构认证。法律要求强制性认证的机器设备或产品,必须由就业与社会事务部指定的机构进行检测和认证。
            在信息保障方面,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是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信息还是政府决策和管理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重要。发达国家采用Internet网作为技术平台进行技术交流,优点突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消除了传统技术交流方式的欠缺之处。美国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MSHA)设置了项目评估与信息资源司,对相应的信息给以管理。矿山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共有2000多名安全监察人员,主要通过信息网络对全国2000多个煤矿的安全监察执法进行管理;通过跨地区分支机构和地区办事处采集第一时间的事故隐患,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措施,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对灾害事故救护也大量采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数据库、视频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救护效率。MSHA认证中心将所有被认证的产品用文件方式通过Internet网公布,读者可以任意下载。
        在安全技术培训体系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不仅在法律法规方面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建立有较完备的安全培训机构,也确实重视和加强安全技术培训的监督管理,使其为安全生产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如美国就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培训体系和制约保障机制。美国安全与健康监察局负责技术培训的部门是教育、政策与发展司,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为促进全国安全和健康而制订的安全与健康教育及培训方案,并实施州拨款计划,每年培训经费大约1000万美元。美国安全与健康监察局还充分利用Internet建立远程安全培训体系,充分利用MSHA的安全培训环境,提高安全技术培训的时效性。为了保证从业人员必备的安全素质,国外对从业人员安全资格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法定的认证程序。在英国,成为一名正式矿工前后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地面培训知识、井下知识培训、生产实习和实际操作等多个环节,并必须取得采矿合格证书。在德国,矿长必须由现职工程师提拔,26岁以上,持有采矿毕业证书和国家高级采矿学位证书,通过采矿资格审查委员会采矿法的考试和采矿工程师学会准会员考试部门的考试。技术工人必须为正式职工,再经过3年的学习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技工证书。
             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均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传媒,采用各种手段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在美国,一些安全教育资源(影视片、资料、书籍等)免费提供。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已开始大量利用网络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远程安全技术培训。国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普遍很强,是国外长期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结果。
        在事故应急救援方面,体系非常完整。在工业发达国家,应急救援工作已经成为整个国家危机处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把应急救援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事故应急救援已成为维持国家管理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例如,美国、日本和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经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包括应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资源保障和公民知情权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并且逐渐向建立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SEMS)方向发展,使整个应急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国外对各类事故事件的应急救援高度重视。根据国家对应急管理的集中程度,各国应急体制基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高度集中管理。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上的高度集中,成立了专门负责规划、协调应急工作的政府部门,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和俄罗斯;第二、相对集中,分类统一。国家设有专门的常设机构,负责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领域,但不同部门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分属各部门进行管理,代表性的国家有日本等;第三、地方、部门分散管理。国家层面没有专门的常设机构,应急管理以地方政府或国家部门为主,各地方、各部门按照明确的相关法律、法规、预案等要求维系应急机制的通畅。一些法律健全的小国多采用这种方式,如瑞士等。应该说,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日趋成熟,这些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模式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第二节 国内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介绍
        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安全生产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安全生产被视为生产的一部分,强调“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后,安全生产工作曾被作为政府“市场监管”或“社会管理”职能之一。党的十六大以后,尤其是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来,安全生产被视为事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头等大事,被不断予以加强。近年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日益提高,特别是《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强化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力度。逐步树立了“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浪费”观念,使安全工作从防范工伤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员工生命价值的尊重,促进了员工自身价值提升的实现。
        长期以来,广大施工企业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列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首,始终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围绕“三全”(即:全员管理、全过程控制、全方位预防)和“三个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的管理方式,通过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各类安全生产竞赛,深入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现场安全检查和危险作业审批监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基本实现了全体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转变,有效地减少和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传统安全管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围绕和处理“人是最大的安全隐患”这一课题,从主动安全着手,建立了一套安全管理理念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管理绩效。
        综观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历史,在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往往是社会问题的凸显期,也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走过这一时期,英国用了70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用了26年。因此,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安全发展指导思想的提出,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产物,将会使安全生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最欠缺的不是制度和措施,也不是方法手段,而恰恰是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动力的缺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理念比方法和手段更重要。而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只有切实解决人的隐患,实施主动安全,才能真正确保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运行。
        二、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当前,我国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构建了一个以政府部门、企业和生产项目各方现场安全管理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系统。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强制性约束;第二个层面是鼓励企业通过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使企业的安全管理走向国际化、标准化。第三个层面是具体生产项目各方的现场安全管理,结合现场情况,各参与方通过安全生产要素管理,群众参与监督,使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国务院2004年1月9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该《决定》指出:要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1.政府统一领导。指国务院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进行的综合和专业的管理。主要是监督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预防和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现象。
            2.部门依法监管。指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制定建设行业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对建设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指导企业搞好安全生产。
            3.企业全面负责。指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同时也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所有有关单位都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和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4.群众参与监督。指群众组织和劳动者个人对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工会是代表群众的主要组织,工会有权对危害职工健康安全的现象提出意见、进行抵制,也有权越级控告,工会也担负着教育劳动者遵章守纪的责任。
        5.社会广泛支持。指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广泛“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三、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广为采用
        (一)严密有效的安全生产组织制度保障体系
        作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作,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是法制、体制和机制相互结合的体系,是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项手段的综合运用。安全生产的制度保证,容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建设,监管体制、应急救援体制的完善,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的推广实施等诸多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活动规模急剧扩大;一方面安全法制尚不健全,安全监管机制不尽完善,安全基础薄弱,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这样的客观实际,更加要求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否则特别容易导致重特大事故多发,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为了有效实施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所建立的用以规范、指导、协调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管理和工作行为的规章体系。是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实行和运转的依据和方法。它是生产经营单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同时,还要和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紧密联系,达到有效控制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目的。因此,生产经营单位从主要负责人到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按照安全组织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自己的生产、工作。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设有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总经理担任委员会主任。公司和二级生产单位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项目设有专兼职安全员。同时,在各层次还设有劳动保护监督员、青年安全监督岗等安全监督人员。各级安委会的职责较为明确。
        (二)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的安全生产监督保障体系
        实行安全监督管理层次化,明确各级安全监控的职责,能促进安全自主管理的深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明确了安全监督管理实行“三级安全监控”,即组成公司、项目部、作业班组三层安全监管体系。公司检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自检自查结果及落实,同时抽查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项目部监督检查班组和岗位的安全工作、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的监督落实。
        1.严格安全检查制度。多数施工企业在坚持“日常安全巡视检查、特种设备检查、节假日前安全检查、季度安全检查以及交通消防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开展了专项的安全检查,如:交叉安全检查、每月重点安全检查。同时,实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监督检查月报表制度,
        2.严格执行危险作业审批、监护以及确认制度。针对危险作业容易发生事故的特点,将危险作业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凡达到一定级别的危险作业分别由公司、项目部和班组审批和现场监护。审批认可后的安全措施,要求参与作业人员集中学习讨论,并签名认可,保证了各类危险作业中不发生事故。
        3.加强舆论监督,发挥群众监督参与作用。为了体现安全工作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使广大职工及其家属参与到安全工作中,营造一个声势浩大的安全氛围,开展诸如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利用多种途径将收集的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安全制度、违章事故等及时告知企业员工等。
        (三)强制性的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体系
        安全是需要投入的,并且也会有很高的产出和良好的社会影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保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更明确地规定: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施工单位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这些法律和条例的出台,对企业建立安全资金保障制度,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保障安全资金有计划、有步骤、有监控地投入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事故应急救援和响应保障体系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杜绝。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或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施工企业建立了一套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针对施工中危险因素较多且为野外露天作业,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台风、地震、雷雨、洪水、潮汐、泥石流等均有可能对工程施工人员、工程施工设备乃至工程本身的安全造成威胁,施工企业普遍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积极推动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我国推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标准,即: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2001)。该标准充分体现了管理的系统性、先进性、持续改进性、预防性以及全过程控制。可以说是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水平,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由五大功能块组成,即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而每一功能块又是由若干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为实现这一方针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而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按照认可的体系要求运作;要求组织按照体系规定的手册、程序、作业文件进行操作和维护,从而保证操作和维护规范化,满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并尽量符合建议性要求。
        四、“科技兴安”的思想广为认同
        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安全技术,是为发现并掌握因工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防止人身事故而研究采取的专门的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是以防止生产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的发生为主攻目标的。因此,可以看出安全技术是以最基础、最本质、最直接的方法,来保证安全生产的。
        施工安全技术主要就是为了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现场,包括施工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内的可能对相关人员构成危害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而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各项施工生产任务安全顺利地完成。目前,施工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基本上贯穿到了施工的全过程。即:在投标工作中考虑施工方案的安全可行性和用于安全技术管理与实施的预算,要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制定初步的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加以控制;在施工结束时,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文件、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和归档,以备查证有关问题。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