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消防训练疲劳产生因素与消除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8月02日

  2、补充营养。训练中能源物质大量消耗,是造成训练疲劳的原因之一,合理补充营养可使机体得以有效恢复。一是糖的补充。糖与耐力运动有密切关系,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均可供能。肌糖原贮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运动能力,特别是影响速度和耐力。而肝糖原贮量的增加,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延缓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出现。淀粉、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各有其作用,均应合理摄入。补充重点应放在淀粉类多糖上,它的供能比较平缓持久。运动前的补糖应多以葡萄糖、蔗糖、果糖等为主,补充单糖可以使血糖浓度迅速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促进运动肌吸收和利用血糖,减少内源性糖贮备的消耗。补糖的时间应安排在大运动量训练前数日内、训练前的两小时或训练前即刻,应避免在训练前15-45秒的时间内补糖,防止出现“回跃性低血糖”反应。补糖量每公斤体重1-2克,液体形式补糖总容量一次不大于600毫升为宜。二是蛋白质的补充。蛋白质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结构的重要成份,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补充蛋白质可以促进组织合成,对体力恢复十分有利。大运动量训练后,要注重蛋白质的补充,摄入量一般为每公斤体重1-1.5克左右即可,最多不超过每公斤体重2克,不能一次摄入过多,否则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同时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也随之增多,加重肾脏负担,对疲劳的消除及健康都是不利的。三是水和电解质的补充。人体在运动时不仅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且也消耗大量的水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水分丧失更多,机体水分的丧失,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工作能力。当失水量占体重的4%-5%时,肌肉工作能力下降20%-30%,当失水量为体重的10%时,则会造成循环衰竭。因而在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以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次补充水分最大量以每小时不超过800毫升为宜。人体在丢失水分的同时,伴随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丧失,运动后也应注意适当补充,多吃一些水果和新鲜蔬菜。另外,适当补充碱性盐,以提高机体耐受乳酸和负氧债能力。

  3、心理调适。适时有效的心理调适和疏导,可缓解和克服部分训练人员对高强度训练课目的恐惧心理和急躁情绪,有利于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消除。一是运动生理教育。在进行某些高强度课目训练前,要对训练人员讲授科学训练和健康保护知识,尤其对训练过程中机体生理变化,以及根据这些变化作为个体在训练前、中、后三个阶段应把握的注意事项,要予充分讲解,以消除训练人员的惧怕心理,延缓训练疲劳的出现。二是心理训练。结合所在单位开展的健康教育,在训练人员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增强心理应激能力,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特殊工作训练的要求。三是心理调整。在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后,课余时间可组织训练人员开展文娱活动,如唱歌、做游戏、看电视等,以减轻心理紧张程度。要加强观察,对情绪低落、出现训练疲劳的训练人员,要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并指导他们进行心理调整,以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缓解心理压力。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