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点击数: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5日

关于贯彻执行《立窑水泥厂防尘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的通知

发 文 号:劳人护〔1986〕19号
发布单位:劳人护〔1986〕19号

关于贯彻执行《立窑水泥厂防尘技术规程》国家标准的通知
我部委托安徽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的《立窑水泥厂防尘技术规程》国家标准(报批稿)业经国家标准局以国标函〔1985〕115号文正式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一九八七年四月一日起正式实施,标准编号为GB5984-86。
现将《立窑水泥厂防尘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以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立窑水泥厂防尘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ust
control in shaft ki1n cement plants

GB5984-86
1总  则
1.1为防止立窑水泥厂生产过程中的扬尘对环境污染和人体危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水泥工业发展,特制订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立窑水泥厂
1.3立窑水泥厂车间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应符合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废气排尘浓度应符合GB4915-58《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内容见附录A(补充件)。
1.4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立窑水泥厂,必须将防尘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防尘技术要求
2.1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扬尘少的设备,进行合理布置,减少扬尘点。降低物料落差高度。降低尘源气体含尘浓度。
2.2尽量采用密闭化生产。对不能密闭的扬尘设备,须采取除尘措施
2.3除尘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含尘气体的性质、环境对净化程度的要求和除尘设备的性能等来确定除尘方案。常用除尘器的性能和经济指标比较见附录C(参考件)。
2.3.1合理确定除尘系统风量、风速和其它工艺参数,正确选择除尘器和排风机等设备。
2.3.2尽量采用单级除尘系统。当气体含尘浓度较高,超过所选除尘器允许范围或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应采用两级除尘系统。
2.3.3对不同性质的粉尘一般不宜合在一个除尘系统。对窑、磨、烘干设备的扬尘,应采用独立的除尘系统。
2.3.4尽量采用干式除尘,如用水收尘,则必须解决污水、污泥的处理。
2.4各种除尘器的出灰口均须装设锁风排灰装置。
2.5含尘风管宜短直,管内风速一般不宜超过18-20米/秒。风管的倾角应不小于45。须设置水平风管时,应有清灰措施。
2.6窑、磨、烘干等除尘系统,应根据需要分别采取保温、防漏、防腐、防爆等措施。
3防尘技术措施
3.1立窑除尘
3.1.1立窑操作应实现风、煤、料平衡的机械化连续生产,稳定工况废气量、保证除尘系统正常运行。
3.1.2立窑除尘工艺设计,应根据烟气性质,结合具体条件,按表1(略)选择方案。立窑烟气性质见附录B(参考件)。
3.1.3立窑窑面的烟气量可按2.0-2.5标米3/公斤熟料计算。在确定排风量时,漏风量不超过100%。
3.1.4窑面操作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看火平台层的净空高度,一般不低于5米。
3.1.5立窑卸料系统应有防尘措施。
3.1.6生料成球可采用预加水成球等新工艺,以消除成球盘的扬尘。对不能消除扬尘的,应有除尘措施。
3.2烘干机除尘
3.2.1转筒式烘干机烟气除尘,应根据烟气性质,按表2(略)选择方案,烘干机烟气性质见附录B(参考件)。
3.2.2烘干机排气端筒内工况风速不得超过4米/秒。在确定系统排风量时,漏风量不超过40%。
3.2.3转筒式烘干机与吸风罩的连接处,必须严格密封。卸料口和除尘器出灰口均须装锁风器。
3.2.4其它型式烘干机的除尘,应根据设备性能和烟气性质选择相应的除 尘方案。
3.3磨机除尘
3.3.1生料磨、水泥磨的除尘,应根据其排出含尘气体性质,按表3(略)选择方案。磨机排气性质见附录B(参考件)。
3.3.2磨机通风量按磨内有效断面风速计算:开流磨按0.5-0.9米/秒;圈流磨按0.4-0.7米/秒。在确定系统排风量时,可考虑30-50%的漏风量。
3.3.3烘干磨和风扫磨的排气含尘浓度较高,应采用两级除尘系统,可按表3中3、4方案选择。
3.3.4磨前喂料装置,应有密闭防尘措施。
3.4.5磨尾卸料口和除尘器出灰口,必须装锁风器。
3.4破碎机除尘
3.4.1石灰石、石膏、熟料、煤等干物料破碎时,一般采用一级袋除尘系统或电除尘系统。
3.4.2对锤式、反击式等破碎机的进出料口,可增设均压管,以减少进出料口的扬尘。
3.5包装机除尘
3.5.1包装机的抽风按下吸式方案设计,使包装操作区有一定负压,一般采用一级袋除尘系统或电除尘系统。操作中须及时关闭卸料嘴,防止喷灰。包装平台下应设密闭灰斗。
3.5.2袋装水泥的纸袋破损率应不大于1%。
3.5.3水泥散装库的散装头须有除尘措施,以减少库底扬尘。
3.6物料输送及储存的除尘
3.6.1对物料输送过程中分散的扬尘点,可采用简便的除尘小机组。
3.6.2斗式提升机和螺旋输送机应严格闭封,并在机壳或出料口设排气滤尘装置。
3.6.3降低皮带输送的工作速度,减少皮带跳动所造成的扬尘。在皮带转运点,尽量降低进出口的物料落差,合理设置导料溜板或设除尘小机组。
3.6.4振动输送糟的转落点,应有密闭措施或设置吸尘罩。
3.6.5空气输送斜槽的各连接法兰必须严密,卸料端的斜糟上方,应设排气滤尘装置。
3.6.6粉粒状物储存,应采用圆筒库。一般料库(仓)的排气,设置简易袋尘器。对于气力输送入库的以及空气搅抽的粉料库,均须设置袋除尘器。
4防尘技术管理
4.1立窑水泥厂必须制订防尘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主要生产设备的除尘系统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要有专人值班,其它除尘系统也应指定专人兼管。各种除尘设施都要制订相应的维修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测,以保证除尘系统正常运行。
4.2厂部必须配备专职防尘管理人员,其职责主要是检查各项防尘规章制度的实施,协同车间解决除尘技术问题,定期对本厂职工进行除尘技术教育。
4.3对操作主要除尘设备工人,须进行技术考核,合标后才能上岗操作。
附录A (补充件)
A.1车间空气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见表A.1(略)。
注:摘自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A.2废气排尘浓度标准见表A2、表A3(略)。表中的类区划分如下:
第一类区:是指国家规定的特殊要求的地区。
第二类区:是指海滨和内地重要城市的近郊区,县城的居民区和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第三类区:是指普通城市的远郊区、县城的近郊区和独立的工业区。
第四类区,是指污染程度轻的城镇和偏僻的农村。
《立窑水泥厂防尘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立窑水泥厂防尘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共分四个部分。依次为:1、总结,2、防尘技术要求,3、防尘技术措施,4防尘技术管理。
一、总 则
1.1阐明制订《规程》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防止立窑水泥厂的扬尘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保障工人身体健康,提高经济效益,以进一步促进水泥生产的发展。
我国水泥生产发展很快,一九四九年全国产量不到一百万吨,到一九八三年已突破一亿大关,增长一百六十多倍。其中小水泥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小水泥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占地面积小、就地取材、就地销售等优点,有力地支援了农业和地方建设,使小水泥成为我国水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水泥厂大多是因陋就简,土法上马逐步建设起来的,缺少一定的防尘设备,粉尘飞扬严重。据统计,我国立窑水泥厂的粉尘排放量约为水泥产量的5-8%,即每年要跑掉三、四百万吨水泥。这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人健康,而且加快设备磨损,增加原材料的消耗,提高了产品成本。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劳动环境和自身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水泥厂都逐步将防尘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在控制粉尘危害、改善劳动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车间岗位粉尘浓度和排放浓度有所下降,但离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差距仍很大。
本规程拟国我国小水泥的现状和发展,对立窑水泥厂的防尘技术提出最起码的要求,并且提出比较具体的防尘技术措施,为设计部门尤其是企业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使立窑水泥厂的防尘工作有了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技术规程就是技术法规。用立法的手段,对加强立窑水泥厂的防尘工作,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工人健康,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水泥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提出《规程》的适用范围是立窑水泥厂。立窑水泥厂包括机械化立窑水泥厂和普通立窑水泥厂。
1.3指出立窑水泥厂车间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和废气排尘浓度,要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排放标准是指GB4915-85《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车间岗位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仍按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4提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立窑水泥厂,其除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中共中央中发〔1978〕67号文和国务院〔1979〕100号文,都强调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八四年七月十八日国务院又发出(84)97号《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重申各地区、各部门的基本建设项目和全厂性的技术改造,其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
二、防尘技术要求
这一章贯彻以防为主,防、除结合的原则,提出立窑水泥厂防尘工作总的要求。
2.1本条是从生产工艺和设备本身来考虑防尘问题,这是防尘根本措施。这一条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扬尘点;其二是设计中应选用扬尘较少的设备,以降低尘源气体的含尘浓度。
通过技术革新,不断改进生产操作法,简化生产工艺流程,使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这是控制粉尘污染的根本途径。例如,普通立窑改造为各种型式的机械化立窑,并以料封管和相应的输送设备代替过去的三道闸门卸料,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烧成车间的粉尘污染。有些厂采用预加水成新工艺,使料球高温爆破率从30%降低为1%,改善了窑内通风。既提高熟料质量,又减少成球时扬尘。还有许多工厂将联合贮库的操作环境。又如,用一套烘磨代替烘干机和磨机,用一台倾斜式输送机取代一台水平输送机和一台提升机。这样尘源点减少了,要除尘的点也就少了。
尘源气体的含尘浓度愈低,愈易除尘。因此在工艺设计中应选用扬尘较少的设备。对含浓度高的尘源,可采用降低设备出口风速的办法。如苏联有一台磨机,把出磨风罩体积扩大,使罩内风速成倍降低,出罩气体的含尘浓度由120-160克/米3降为55-60克/米3。
2.2降低物料差是减小由于正压造成扬尘的一个有力措施。如近几年国际上出现的预均化堆场,进堆场皮带机的头轮可随堆料的高低而自动升降,能经常保持卸料时只有0.5米的落差,基本无扬尘。另外在皮带机的转运点,把两台皮带机的头尾轮放在联合的钢支架上,也可降低物料落差。
对生产设备、管道和料库进行密闭,是防尘的前提和基本措施。在不防碍生产操作的前提下,尽量把扬尘设备围罩起来,以防止粉尘逸入车间空气内,使搞作工人和粉尘脱离接触。不能全部密闭的设备,应密闭其扬尘部位,设置吸尘罩。
另外,除合理设计和使用尘罩外,对设备之间的连接处,不管是动态与动态的连接(如两台皮带输送机的接口外),还是动态与静态的连接(如磨头进料斗与进料螺旋输送机、机械化立窑卸料的垂直料封与水平料封),都应采密闭措施。
2.3这一条阐述了设计除尘系统,选择除尘方案的依据。
2.3.1从设备排出或抽出的风量就是它的除尘器所处理的风量,合理确定风量是除尘器正确选型和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
要分清两种风量:一种是对生产工艺过程的排风进行除尘,如煅烧与烘干的烟气。这种风量确定须通过热工计算。又如磨机的通风,这些风量是根据经验数据选用计算的。过去按照苏联经验,磨内风速要求0.7-1米/秒,一般偏大。目前国外资料仍多推荐磨机通风量每分钟为磨机容积的2-4倍。另一种是单纯为了除尘而对设备进行抽风的风量。如包装机、破碎机、输送机等。所要除尘的抽风量应根据设备型式、产量、粉料落差情况来合理确定。
无论是生产过程的排风量,还是为了避免扬尘的抽风量都不宜过大。过大的风量对生产没有好处,对防尘危害也很大。风量愈大带出的粉尘愈多,所选除尘器和风机也愈大,不但浪费,而且风量也难于均匀分布,影响除尘率。所谓合理确定除尘风量,也即是保证设备有一个满足生产和防尘需要的最佳通风量。排风量虽有一定储备,但储备系数不宜过大,必须把生产过程中的(包括合理增产的)、系统漏风上的以及风机选型上的各项储备系数综合考虑。
选择除尘器之前,应掌握有关除尘器的构造、性能、阻力、效率以及生产工艺特点和含尘气体性质,净化要求等各方面的资料。并加以分析评价,以求低阻、高效、经济、易于管理,要综合考虑,不要顾此失彼。
所谓正确和合理选择排风机,主要是指所选风机要适应所送含尘气体的性质,风机在除尘系统中工作时,不但要满足所需要的风量和风压,而且要求风机在这样的风量和风压下,效率最高或在它的经济使用范围之内。
风机产品样本所给出的是“标准状况”下的工作参数,当风机使用状况与“标准状况”不同时,则须将使用状况下的工作参数变换为“标准状况”下的工作参数。
2.3.2近年来国际上多数采用一级防尘(如窑、水泥磨、烘干机),个别采用两级除尘(如窑干磨),三级除尘已不用。除尘级数多了,比较复杂,阻力大、耗电多,含湿气体降温大,易于结露。因此,尽可能采用单级除尘。当气体含尘浓度较高,超过了所选除尘器的容许范围或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则采用两级除尘。
2.3.3不同工艺设备所逸出的含尘气体,其粉尘浓度、气体温、湿度各不相同,不宜混合,否则会影响除尘设备的正确选用和除尘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混合后有爆炸、燃烧危险的,更不允许混合在一个除尘系统。应针对不同工艺特点和含尘气体性质选择相应的除尘设备,这样系统之间互不干扰,对工况的变动,生产能力的调整和扩大有较大的适应性。当然在粉尘浓度不大,混合后粉尘回收利用对产品质量没有影响时,也允许合在一个系统。
2.3.4水泥厂的水泥粉尘遇水会凝结硬化,一般不能用水除尘。若用水除尘,也存在泥料和污水的二次污染问题。因此,立窑水泥厂一般采用干式除尘。由于水除尘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因此,对能解决污泥处理的立窑水泥厂,也可采用水除尘。
2.4强调除尘器必须要有锁风排灰装置。
漏风将降低除尘器内的气体温度,是造成结露的主要原因。由于考虑漏风,势必加大除尘器、风机和电机的选型,造成能耗增加。除尘器排灰口漏入空气时,会使除尘器内已收下的粉尘重新飞扬,并显著降低除尘器的效率。例如,旋风除尘器排灰口漏风量为3%时,除尘效率就降为50%,因此,除尘器的排灰口必须装设可靠的锁风排灰装置。
2.5为防止除尘系统风管内积灰,风管应设计成与地面垂直或倾斜。风管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45度,以便风管底部积灰能自然滑下。若因条件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用较小的斜度或水平敷设,但应越短越好,并需设清灰孔。
为防止粉尘沉降,排尘风管内应保持输送粉尘所必需的最低风速。水平风管速应取大些,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风速越高,风管阻力也越大,电能消耗也大。考虑当前在风管风速选择有偏大的偏向,故在规程中给出风速的上限,即风管风速不应超过18-20米/秒。
2.6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排出含尘气体常含有相当数量的水分,含水量愈大,气体露点温度愈高。当废气温度降至露点温度以下,在除尘器和管道内将产生结露现象。这是除尘系统发生故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分别情况对窑磨、烘干等除尘系统采取防漏、保温措施,以保持湿气体在除尘器及其系统内各处的温度均高于其露点温度15-20度。
对窑、煤磨等除尘系统,因其废气中含有CO或SO2或因此还必须采取防腐、防爆措施。
三、防尘技术措施
这一章为立窑水泥厂防尘细则,也是《规程》的主要内容。它明确给出立窑水泥厂各主要设备排出或抽出气体的性质,提出治理方法,列出除尘方案。应该指出,《规程》中所列的除尘方案是现行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或具普遍意义的方法。随着除尘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高效的除尘器将不断出现,因此,规程中提出的除尘方案并非一成不变。
3.1立窑除尘
(1)窑烟除尘
立窑排出废气由燃烧后的烟气、水泥原料在分解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原料干燥过程中放出的水蒸汽等组成。常用机立窑2.2-2.9米,高度8-10米,废气量范围在26300-52400米3/小时,含尘量1-10克/标米3,个别高于10克/标米3,废气温度60-110℃,温度7.6-16.4%(体积),粉尘粒度分布是10微米以下的占20%,小于30微米的占50%。
立窑生产由于烟气工况波动大,加之采用开门操作的旧工艺,漏风大,因此,给窑除尘系统的设计带来一定困难。目前国内立窑烟气多为自然排风,机立窑用沉降室的居多,也有采用旋风除尘器和玻纤袋除尘器的。电除尘器性能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些条件较好的厂已在使用。不少厂正在积极尝试。要搞好立窑烟气除尘,首先要稳定废气量和废气温度,应采取均衡加料密闭操作的措施,减少漏风,使废气温度不产生大幅度变化,防止结露。
沉降室简单易行,对捕集大颗粒的粉尘有一条效果,但大多数厂排出烟气的含尘浓度仍然偏大,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从立窑烟气的含尘量和飞灰颗粒的大小来说,选用旋风除尘器是比较适宜的,但由于窑烟温差变化大,含温量高,长期使用后造成除尘系统结露积灰以致堵塞,无法继续使用,现在一般已不再选用。近年来不少立窑水泥厂采用了高效的玻纤袋除尘器回收立窑窑灰钾肥,除尘效率达96.8%,窑烟排放浓度接近国家卫生标准,但也存在体积大,维修费用高等问题。为避免结露须增设热风炉或电加热器,又造成能耗增加。从立窑烟气理化特性来看,电除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