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风险预控实施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4月18日

        (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
        (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
        (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
        (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年度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四)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
        (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有为我矿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五)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矿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2)规范我矿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我矿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我矿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我矿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我矿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7)规范我矿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六)手工工具管理
        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
        (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
        (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七)计量器具管理
        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
        (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
        (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
        (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
        (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九)起重作业管理
        建立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
        (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
        (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
        (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
        (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
        (5)吊钩安全闩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
        (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
        (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十)标识标志管理
        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
        (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我矿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
        (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
        (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我矿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
        (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九、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制定反映我矿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
        (2)结合我矿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
        (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
        (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
        (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我矿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十、工作要求
        1、全矿所有职工要认清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2、领导小组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3、牢固树立“煤矿事故是可防可控”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排查(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检查等)。
        4、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按照专业进行梳理、认真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分析制度。
        5、每月召开一次针对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诱发事故的大隐患专题会议,做到提前风险预警、消除事故隐患。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