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文化建设策划方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4月18日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作为项目施工生产最重要的话题,安全文化随之成为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项目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培养并逐步形成“安全生产、幸福生活”、“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无小事”等安全文化理念和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理念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创建安全文化活动体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转变员工思想观念,规范员工操作行为。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促进项目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二、 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和深化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宣传工作,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促使全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真正使员工对安全工作的正确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全员共同的价值取向,确保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
        三、 组织机构
        为保证安全文化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项目部成立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山继宏
        副组长:吴淞、李明、袁赟、赵兴中
        成  员:张同金、张杰、熊建、王红楼、韦现江、南海江、王孟辉、杨鹏伟、李德利、王才杰、王贤泽、蒋雪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部,吴淞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提炼项目安全文化核心理念、安全愿景、安全价值观、安全目标;确定安全文化体系建立的模式和推行办法;制定推行安全文化体系考核管理办法;组织安全文化理念宣传教育,指导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四、 工作原则
        1、坚持重在提升素质的原则
        推行安全文化建设,重在通过安全文化理念教育和团队精神的提炼、熏陶,用安全文化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提升员工的个人素养,打造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团队。
        2、坚持贴紧安全管理的原则
        推行安全文化建设,要贴紧安全生产实际,树立“安全优先发展、发展重于管理、管理促进生产”的理念,推行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灌输具有指导意义的安全管理原理和理论,落实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落实各工种岗位责任,落实员工的行为责任,提高全员安全责任意识。
        3、坚持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
        推行安全文化建设,要把一些理念性、理论性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创造性地提炼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的管理办法,同时推行有针对性的考核、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在工作中按照要求严格的组织实施,纳入日常的安全管理和考核,使安全文化建设具体化。
        五、安全理念
        安全理念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生存等活动中,秉持与追求的安全理想与信念。它反映人们对待生命与财产安全的态度及安全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趋势,是安全观念文化的核心。我们认为不管在什么时候,安全都应该放在第一位,只有认识到安全是最重要的,才能在工作中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才能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因此,项目部把安全核心理念确定为: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安全愿景确定为:健康、幸福、发展;安全价值核心确定为:金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六、建设体系
        综合安全文化的概念:“被组织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安全文化建设的概念:“通过综合的组织管理等手段,使项目的安全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将项目安全文化体系确定为三大要素,九个体系。每个要素下各包含三个体系。形成在核心理念、安全愿景、安全价值观、安全目标指导下的达到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的安全要素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九个应用体系。具体为:
        要素一:规范行为。要求做到遵章守法成为自觉习惯。行为是人们思想的外在表现活动,什么样的意识决定什么样的行为。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人的思维、情感、意识、知识、认知水平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也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性。正确的意识能够引导和鼓励人们去追求幸福、实现自我,进而激发在安全生产中的内在动力和行为活力。通过以下三个体系的建立,来实现行为规范:
        (1)教育先导。育人亲情为本,关爱生命至上。坚持教育先导,采取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亲情育人的感情融化方法,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网络,引导员工认识教育是对我的关心、关爱、关怀,使员工牢固树立我要安全、珍爱生命的自觉行为意识,安全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我自己,为了我的家庭幸福。
        (2)培训塑人。培训提高素质,实践练就本领。教者“诲人不倦”,为提升员工的素质而教;学者“学而不厌”,为自身的发展而学。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力求培训的科学性、时效性,使员工更新理念、拓展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知识型、创造型员工,塑造要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型安全人。
        (3)规范养成。自律改变习惯,自觉贵在养成。自觉的安全行为,是一个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在社会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做到学习兴趣化、工作学习化、生活快乐化。严于律己,系统思考,做到事前自觉、事中自律、事后自醒,真正达到安全工作自律、工作安全自觉。
        要素二:和谐环境。营造零缺陷的三维空间。环境也就是机、物的表现形态。机、物的状态在生产过程中是千变万化的,机、物的稳定状态是“人、机、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环境的状态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机、物的运行失常与缺陷会引起人的不愉快刺激、烦躁的知觉、急躁的不良情绪,影响人的识别和操作,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出现。环境变化也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同样可以引起人的行为变化。通过以下三个体系的建立,来保证环境和谐:
        (1)动态稳定。把握变化规律,掌控能量转移。物的状态是客观存在的,人的行为是主观能动的。安全除了人的行为决定因素外,物的状态变化也对安全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物的状态变化是有规律的,事故隐患往往萌发于物的状态变化之中。随时掌控物体危险能量的转移,防微杜渐,确保物的状态变化始终处于安全稳定范围之中。
        (2)静态预控。未雨绸缪则稳,防患未然即安。物的静止状态是相对的,物的状态变化是必然的,物的状态微小变化难以觉察,对静态的物要有充分的认识和预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预则安,不预则危。在事物发生有可能的变化之前,超前防控,使物始终处于零缺陷的状态,确保物态的长期稳定。
        (3)环境和谐。强基固本趋衡,科学发展致远。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内因的作用外,环境的状况对劳动生产过程的人也有很大的影响。任何超限度的外力、环境缺失都会对系统的平衡状态产生作用。强化管理,质量创优,坚持科学发展、科技创新,加大安全投入,提升装备水平,使人与物、人与环境在相互需求中达到和谐统一。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