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希望通过此次安全教育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充分识破新疆“切糕帮”的骗局,不要轻易上当,也让身边的人不要上当;并认识到“诚信为本”。
教学方法:提问大家是否见过新疆“切糕帮”,是否上过当——举例一些群众上当的例子——讲解切糕的成分——归纳“切糕帮”的行为——讨论碰到这种情况时应对的方法——上升主题“诚信为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本次安全教育课的主题:近年来,新疆“切糕帮”十分猖獗,吃亏上当的群众一个又一个。我在天津上学的时候就曾被宰过一次,从此见到“切糕帮”就恨得咬牙切齿;最近发现“切糕帮”在惠州屡屡出现,特别在汽车总站附近势力较大,结帮成群,坑了不少过往的群众。在此特别提出这个主题,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知晓应对的方法。
二、提问大家是否见过“切糕帮”,是否上过当。请曾经受骗的同学讲解事情发生的经过。
三、举例一些群众上当的例子。(网上群众讲述自己经历的原话)
1、今天中午12点40分,在工人俱乐部外面的人行道上,有新疆人摆了个切糕摊。两个小姑娘说切一点点,新疆人拿起刀切起来,小姑娘说不要这么多。新疆人不管,只管切。小姑娘说不要了,没走几步,被另一个新疆人拦住,威胁不许走,要打人的样子。小姑娘吓得回到摊头。这时马路对面又跑来一个新疆人。切糕切好一称5斤6两,140元。小姑娘面面相觑!后来的新疆人说买一半吧,于是一切二,一称3斤,75元。小故娘无奈,只得乖乖掏钱。当时周围围观的人好多,但是没人敢发声音。还有两个城管也在看热闹,不敢管。当时新疆人还说了,觉得贵可以打110。
2、新疆中年男子操着半清不楚的新疆普通话说:“3块5一两” ,让人很容易误听为3块5一斤。我们说只要来5块钱左右就可以了,新疆男子说,“这很难切的标准,没法估计,这样吧,你们自己指,指到哪里我就切到哪里。”听他这么说还挺合理的,于是我就尽量指了一块很小的,大约有两厘米厚。可是这一“指”,我们就上了贼船了!切下来之后,新疆男子立即把它切成小块,边切边说切下来就要买,要不我就卖不出去了。我当时没留个心眼,切完新疆男子称了一下说20两,要70元,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就两厘米厚,不够巴掌大的糕点要收我们70元,完全超出我们原本想象的五六元钱了,我们当然不妥协了,这些糕点不就是花生米、核桃仁、葡萄干、面粉做的,像沙琪玛一样,怎麽会像灌了水银一样那么重啊?我们说不要这么多,少买一半行不?对方的态度是决不让步,僵持之下看到了救星――城管来了,心想这下可有救了,可是城管根本不管,这时候我发现边上其他摊位的新疆人围了上来,凶神恶煞地看着我们,手里还握着切刀。
四、提问大家,知道这种切糕的成分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么重?
答案:其实这个东西是拿花生做的,只是外表沾了一层核桃仁和葡萄干等,让人错觉都是核桃仁似的。为什么是花生呢?因为花生切开后和核桃的切茬是差不多的,而且口感和硬度也大致相同。为什么不都用核桃呢?核桃仁和花生仁哪个贵,大家应该很清楚。为什么这么重呢?因为这种切糕有很大比例的糖稀和糖,这些物质都是比较压秤的,然后再压实,当然很重,密度非常大。
五、所以“切糕帮”的行为可以归纳为敲诈、欺骗和威胁。所谓敲诈,几块钱一两,也就是几十块钱一斤,对于材料大部分是花生的切糕来说实在是太贵了。所谓欺骗,他们通常故意将几元钱说得很清楚,而后面的“一两”都听不太清楚,很容易让人误会成几元钱一斤;再者,买者都不知道这种切糕这么高密度,这么压秤,以为一小块也不过几两重,却不知道这随随便便一刀下去常常是好几斤。所谓威胁,买者发觉上当受骗表示太贵不买了的时候,“切糕帮”就会以一人(常常是多人)的形式对买者进行威胁,凶神恶煞,很是吓人。
六、讨论: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应对呢?
老师温馨提示:千万别上“切糕帮”的当。也提醒你身边的人不要上当。如果看到有人上当,可以拨打110报警,让警察来处理。
七、上升主题——“诚信为本”
也许切糕真的是新疆的传统小吃,但被这些“切糕帮”搞坏了名声,真碰上一个正经做生意的,人们也是躲着走了。大众的看法是逐渐形成的。以前大家看着新鲜,但是现在买的人少了,这里头的原因,就是有一部分人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了自己的诚信。如果他们老老实实做生意,我相信大家都会很放心很高兴地买来尝尝,毕竟算特产。
教育大家要“诚信为本”,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对新疆“切糕帮”有充分的认识,不要上当,并认识到“诚信为本”,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破坏了自己的诚信。
作业布置:问问自己的亲戚朋友有没有曾经上过“切糕帮”的当,并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