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1.认识毒品对生命、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2.认识赌博带来的危害
3. 正确抵制毒品和赌博
教学重点:认识毒品和赌博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毒品的危害
案件: 近日从有关资料上获悉,在我国吸毒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比例竟高达77%,而且他们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16岁以下的吸毒人数更是数以万计。吸毒人群的低龄化正在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下面是几个活生生的案例,希望帮助青少年朋友们在戒毒者悔恨的声音中筑起防范毒品的坚固防线。
例1:模仿恶习步入“毒”途
青少年由于其意志的自控力薄弱,模仿力强,加之文化程度低,容易把不良现象和行为当成时髦追求或认为是“酷”的表现,这也是造成青少年染上毒瘾的最主要原因。今年15岁的阿兵(化名,下同)是市强制戒毒所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别看他个子矮小,但双眼却滴溜溜转个不停,一眼就可看出是个“老江湖”。阿兵是澄海外砂人,因年幼其母病亡,其父忙于生计无暇照管他,自7岁起,阿兵模仿大人们抽烟,并以之为荣。他说,每天放学后燃起一根香烟吞云吐雾,走在同学们中间感觉特有面子。14岁那年,勉勉强强读至初一的阿兵干脆辍学了,终日跟在乡里几位“大哥”身前身后当起了小兄弟。去年初,他结识了乡里一做餐饮生意的“大哥”,几番来往后,阿兵很得大哥喜欢。慢慢地,阿兵也发现了大哥原来是“白药仔”,但他也不以之为忤,相反还认为这是“酷”的表现。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点“白粉”终于“开禁”尝了新,并从此成了一名“小道友”。吸上白药后,因无钱买药,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当起了“鱼虾蟹”庄家,以赌钱为营生。据称,那些“鱼虾蟹”的骰子都是用磁铁做了手脚,因此聚赌时基本都是赢钱,有时一天纯收入达三四百元。小兵称其每天下午常在陈厝合、辛厝寮一带“开局”,赚了“工资”后便买“药”过瘾。今年2月19日,小兵被警方抓获,在审讯时因药瘾发作口吐白沫,结果被送强制戒毒。
例2:寻求解脱坠入深渊
容貌秀丽的阿珍是市区人,谁也想不到,今年17岁的她“毒龄”竟已有两年多了。据阿珍称,是她那个畸形的家将她逼上了这条路,是为了寻求解脱,她才借“药”消愁,结果愁没消去却把自己“吸”进了戒毒所。
据阿珍介绍,其父母在她13个月大时便离异了,她被判随生母,后母亲再嫁时后父嫌她累赘,便把她送给了市区一对结婚多年未曾生育的夫妇(也就是她现在的父母)。阿珍承认,起初养父母对她很好,吃的、穿的无不关爱有加。但当她7岁时,养母生下了弟弟后,她又成了“累赘”,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饭、打扫卫生、看管弟弟等什么杂务都“承包”了。为此,阿珍不止一次在夜里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温暖和关爱,阿珍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小学毕业后,她即跟着在歌舞厅认识的朋友们离开了家。有一天她见几个朋友躲在一个隐蔽角落里抽烟,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的抽法很奇特,于是她凑了上去,学着他们的样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称,那一刻她感觉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上瘾后,因无经济来源,她便再也离不开那些娱乐场里的“朋友们”了,因为只有和他们在一起,她才能获得毒品来应付她日益强烈的毒瘾。
例3:愚昧无知自投火坑
许多青少年染上毒瘾还源于无知。来自粤东某偏僻山区19岁的女孩小敏就是这样一个人,由于对毒品毫无了解,她认为自己意志力坚强不会上瘾,不料却在尝试中成了毒品的俘虏。
小敏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15岁的她便出来打工,并认识了男友小李,在交往一年多后,小敏发现小李是名“道友”,每次赚的钱都被小李“借”去吸毒,小敏多次劝小李“改邪归正”,但不管怎么劝说,小李却始终无法戒除毒瘾。为了用自己的“行动”来劝说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后戒”的办法来证明毒瘾是可以戒掉的,想要以活生生的例子说服男友彻底戒毒……
然而,小敏失败了,她非但没有帮着男友戒去毒瘾,自己也陷了进去。此时,她方悔不该当初,但“白色幽灵”已牢牢擒住了她。今年3月初,她和男友先后进了戒毒所……
一、毒品的认识
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我国在1990年12月28日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国际禁毒公约将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
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因此毒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也有些物质成瘾性大,早已淘汰出药品范围,只视为毒品,如海洛因。
"毒品"、"吸毒"是我国的习惯讲法,而国际上习惯只讲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毒品被称为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我国是一个曾遭受毒品严重危害的国家,历史上的毒祸曾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几乎使中国陷入亡国的境地。今天,毒品死灰复燃,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挑战。由于毒品在我国死灰复燃的时间相对较短,预计毒品的蔓延还将有一段发展时期。
二、吸毒的危害
一)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二)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身体依赖性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
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
精神依赖性,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
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
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三)吸毒对家庭的危害
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吸毒,这个家庭就会失去宁静、和谐、幸福和快乐。吸毒将导致家庭内部关系恶化,破坏周围邻里的和睦关系,给家庭生活及家庭成员心理造成很大影响。某厂职工家庭条件优越,因染上毒瘾被单位开除。尽管家人苦口婆心劝其戒毒,但他依然沉迷其中无力自拔,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伤害。后因毒瘾发作死亡,其母精神失常,其妻抑郁而死,剩下70岁的老父亲和其8岁的儿子艰难度日。
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某厂下岗职工,靠经商、修公路,积累下60多万元的家产,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翁,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他沾染毒品后,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就吸完了所有家产,沦为流落街头的“叫花子”,妻离子散。
吸毒贻害后代,吸毒不仅危害自身,而且还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许多先天性呆傻、残疾的婴儿就是由于父母吸毒造成的。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人格不完善,心理有障碍,难以融入社会,有的甚至可能染上毒瘾,步其父母后尘。
刘女士,22岁染上毒瘾。因吸毒耗资巨大,23岁与一年龄大她15岁的阔老板结婚,怀孕后,刘在妊娠期也从未间断吸食海洛因。因此,宝宝出生时就出现窒息,经尽力抢救幸免夭折。宝宝整天不睡觉,哭闹不休,哈欠连天,阵阵呕吐,持续发热,肢体震颤。终因治疗无效,于出生第六天死亡。经医院确诊新生儿为海洛因戒断综合症。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要认识毒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不但对人体,同时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我们应该自觉配合政府打击制、贩、吸化学合成毒品违法犯罪行为。认识毒品,了解毒口危害,远离毒品,过健康的人生。
三、正确抵制毒品
对于抵制毒品,我们要做到:
1.加强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找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常言“毒品是邪恶的化身”,吸毒的可怕不仅仅在于毒瘾发作时肉体的痛苦,更在于它奴役着吸毒者的精神。毒品在吞噬了金钱的同时,也吞噬了道德与人性。吸毒者往往不顾念亲情,抛却了社会的责任感,毁灭自我的同时,也毁灭了亲人和家庭。吸毒者十之八九第一次吸毒都是出于好奇心,然而一次吸毒需终生戒毒啊!
第二部分 青少年不良行为——赌博
一、什么是赌博
赌博是一种用财物作注争输赢的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通也十分常见的不良行为。虽然我国的《刑法》第303条明文规定了“赌博罪”,禁止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赌博行为,但是,在青少年中,这种不良行为还是具有很高的发生率。
青少年的赌博行为与成年人的赌博行为在形式上很相似,但也有一些特点。青少年的赌博行为大体可分为几类。(一)按赌博地点分类
青少年进行赌博的地点分校园赌博和校外赌博。
校园赌博一般是在课间休息、中午休息、自习课等时间发生,还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用隐蔽的方式进行,如递条子、打手势等。在一些管理不太严格、校风涣散的学校,学生校内赌博比较盛行。
校外赌博比校内赌博要严重的多。由于现在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青少年校外赌博往往会涉及一些赌博场所,在赌博的过程中会有成年人参加。在节假日、寒暑假,有较长的时间可能会发生赌博。
(二)按参与成员的稳定性分类
青少年参与赌博活动可以分为结伙赌博、纠合赌博、补缺赌博三类。
结伙赌博是指一些青少年结成非正式的群体,经常性地进行赌博活动。结伙赌博的参与者往往是由于某种共同的原因聚在一起,例如,居住地点比较集中、家庭背景相似、爱好相同等等,有些是因为学习成绩都比较差。
纠合赌博是指一些青少年临时纠集在一起进行赌博。参与赌博者之间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赌博活动也不是经常性的,而是由于某种原因、暗示或者周围人的怂恿而发生的。通常是一哄而起,然后一哄而散。这种赌博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青少年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烈,在许多事情上喜欢“占上风”。又由于社会经验少,情绪容易冲动,所以往往容易受到引诱和怂恿而进行赌博活动。
补缺赌博是指别人在赌博过程中,因为缺少赌友,让青少年来“补缺”的赌博现象。青少年参加这种赌博活动,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内心也是不情愿的,但是如果多次被迫参与并且学会了赌博的方法,就有可能形成“赌瘾”,成为参加赌博活动的“常客”。
(三)按赌注的形式分类
青少年赌博行为可分为实物赌博、现金赌博和混合赌博三类。
混合赌博是指使用现金、实物、劳动等作为赌注进行的赌博行为。在许多情况下,青少年进行赌博时,往往使用多种赌注。例如,一些青少年先用实物进行赌博,在赌博兴趣加剧时,往往觉得实物赌注不过瘾,就会改为用现金作赌注。还有一些青少年会用一定形式的劳动作为赌注进行赌博,最常见的劳动是赌输的一方为赌赢者做作业,打扫卫生等等。
二、青少年赌博的危害性
大量事例证明,参与赌博的青少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学习成绩的下降,而且陷入赌博活动的程度越深,学习成绩下降得就越严重。
另外,由于赌博活动的结果与金钱、财物的得失密切相关,所以迫使参与者要全力以赴,精神高度紧张,精力消耗大。经常参与赌博活动会诱发严重的失眠、精神衰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同时,还会严重损害心理健康,造成心理素质下降,道德品质也会下降,社会责任感、耻辱感、自尊心都会受到严重削弱。甚至会为了赌博而违法犯罪。
再有,赌博会使青少年对把人们之间的关系看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逐渐成为自私自利、注重金钱、见利忘义的人。更严重的还会导致违法犯罪。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青少年因为赌博引起的暴力犯罪。
三、抵制赌博
认识赌博的危害后,我们要做到:
1.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积极与赌博行为作斗争。
2.充分认识赌博的危害,培养高尚的情操,多参加健康积极的文体活动,充实自己的业余活动。
3.要防微杜渐,分清娱乐和赌博的界限。
4.思想上要警惕,不要因为顾及朋友、同学的情面而参与赌博。遇到他人相邀,要设法推脱。
5.要从根本上关心同学出发,制止他人参与赌博,必要时向老师或学校有关部门报告。
6.始终要清楚赌博是违法犯罪行为,参与赌博就是犯罪的开始
第三部分 小结
一、 学生讨论
1.毒品,赌博对我们还会有什么影响
2.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
二、小结
同学们,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不管是毒品,还是赌博,都会给我们带来身心,家庭,社会的巨大危害,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吸毒,赌博这些不良行为,我们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行为,也帮助身边人认识这些危害,让我们共同抵制毒品、参与禁毒,让毒品远离我们的生活。
第四部分 作业
结合案例,联想自己,是否有这些行为或者有尝试这些行为的想法,写一篇课后感。可以是学习后的感想,也可以是身边吸毒或赌博例子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