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学生游泳安全
作者:朱德昌
来源:安全教育每周一课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08月31日
授课时间:2008年6月25日
授课班级:一(6)班
授课教师:朱德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游泳知识;
2、游泳伤害事故的预防;
3、游泳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培养学生应对危急的处理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有用常识。
教学重点:1、正确恰当的游泳常识;
2、游泳时应对危急的处理措施。
教学难点:1、正确恰当的游泳常识;
2、在游泳时,面对伤害事故的预防;
3、在游泳时,伤害事故的应对。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法:学生根据游泳常识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举出符合游泳正确常识的实例,加深对游泳常识知识的理解、预防措施的掌握。
教具准备:游泳安全常识挂图四张。
教学环节:
一、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上周安全课“夏季预防雷电”的有关内容。
【师】上周我们的安全课讲述的是夏季“预防雷电的有关知识”,在夏天除了要防雷电外,大家平常最喜爱的活动项目是什么?
【生】游泳。
二、讲授新课
【师】大家回答的对,在夏季,游泳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运动,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溺水身亡的事故。
【生】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预防游泳伤害事故的发生呢?
【师】1、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游泳前要做好体格检查,外耳道有耳钉耳环时,应当取出,否则泡涨后容易引起疼痛发炎,还有中耳炎的同学,如鼓膜有穿孔,脏水误入中耳,可使中耳炎加重。因此,中耳炎患者必须经医生统一后才能游泳。
2、游泳时,用蘸有凡士林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可起保护作用。
3、游泳后,应及时把外耳道的脏水排净。排水时,头部歪向积水的一侧,用同侧手掌轻轻拍打头部,就可以将水排出,如耳内发痒,可用75%酒精棉轻擦外耳道,禁用手挖。如遇到耳内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4、跳水要注意姿势的方法,不要使耳朵面接受水拍击,以免发生鼓膜外伤。
5、许多学生认为游泳本身就是一种消暑活动,其实如果游泳方式不当,反而容易中暑。游泳时,如果长时间在水里浸泡,身体不觉得热,头部连续几个小时在日光下暴晒,头部温度有时能增高到39℃以上,再加上游泳者体力消耗却排汗不畅,就容易引发中暑。其基本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胸闷、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而体温基本正常或略高,所以游泳时不要超过45分钟。
6、中暑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及时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身体即可回复,在室外游泳时,应选择早上或晚上,游泳时间不宜过长,并且每隔几分钟就应当用水把头部浸湿,防止头部温度过高。
7、游泳时导致抽筋的原因:
⑴游泳前的准备活动不足,没有做足够的热身运动就突然跳到水里,过冷的水温就会刺激并使皮肤、肌肉的血管大量收缩,血流因而减少减慢,不能满足肌肉运动的需要,就会引起抽筋。
⑵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过长,体内能量的不断消耗,令乳酸在肌肉内大量累积起来,导致肌肉疲劳,也能引起抽筋。
三、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游泳的有关知识,需要大家注意。
四、课后作业
收集其他有关游泳方面的防护知识,作一个理智运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