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找工作谨防骗局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应届毕业生们最大的心愿,而进入那些知名的大企业更是广大毕业生的梦想,而恰恰是因为这些让应届毕业生们求职心切而放松警惕,给骗子以可乘之机。
课题:毕业生找工作谨防骗局
授课时间:2008-5-20(星期二)
授课班级:二年级设计(二)班
教学目标:
1、通过这堂主题班会课,使学生了解之所以会落入陷阱是因为你有一颗经不起诱惑的心,防止落入陷阱的最好办法是了解这些陷阱。
2、引导学生找工作时,一定要谨慎,看看用人单位是否真的招工。不要让一些别有用心的骗子利用某些好单位的名声骗了自己。
3、通过讨论及案例分析,让学生认清骗子的骗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师生互动等。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受骗方面的案例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你的身边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条件相同的两位女孩,一个嫁给了繁华都市的才子富豪,另一个却嫁给了穷乡僻壤的平民百姓,找工作也是如此,看到别人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自己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着急,于是就到处奔波,想要通过现场招聘会,中介公司或是上网查找,希望能找到好工作。
二.教学内容:
找工作时常见的三类骗局
骗局一:中介骗局
一名大学生小赵(化名)和其他几名大学生到南方人才市场想找一份暑期短工做,在人才市场门口遇到一位自称是某中介公司职员的中年阿姨。一番交谈之后,几名大学生被带到南方人才市场东座8楼该中介公司的办公室。该公司一位负责人验看了几个人的身份证件和学生证件,但并没有登记几个人的资料,也没有记下几个人的简历。该公司工作人员说,如果想找到工作那就必须先加入他们的公司成为他们的会员,具体方式是先交50元钱,办理入会手续。负责人还对他们说:“因为你们是学生所以只交50元,如果是成年人的话,就必须交纳100元,如果你们现在加入会员的话,一年以内都会有效,哪怕是上学的时候也可以帮你们找到一些零工打。”几名大学生听后就动心了,而且看到在办公室的墙上也悬挂着正规的营业执照,所以就相信了他们的话如数交纳了“入会费”。
【介绍4份工都是瞎扯】
在交纳了50元以后,几个人领到了一些用很软的纸片做的一个牌子,上面有会员号码,并且签定了一份为期一年的中介合同。这样一个负责人向他们推荐了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是位于童心南路的一家××电子厂驻广州办事处的业务员。结果费尽千辛万苦找到这家公司后,见面后人家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简历。几个人当时就傻了,然后负责人说:“等上三天吧,如果没有消息就让他们再给你们换一家。”
回到中介公司以后,他们又争取到了第二份工作,到一家位于天河的某地产公司做派单员。找到这家公司后,谁知公司的人说,我们公司根本不需要招人!并且看着他们挺可怜的,就说,我们好几个月以前是在报纸上打过广告,不过招聘早结束了,是不是中介介绍的?是不是还收了你们的钱?你们上当受骗了!更让人气愤的是,第三份、第四份工作就连电话都是假的!他们按中介公司提供的电话打过去竟然是别人的住宅电话!
【找公司理论讨回“会费”】
几个人气愤之下回到中介公司要求退钱。但是公司收钱的负责人一改开始的热情,不但不理他们,而且声称决不退钱。双方的争吵声越来越大,公司的所谓经理竟然把保安叫了上来说他们影响公司的秩序要把他们哄出去。此时又来了3个学生和两个成年人也是要求退钱的。这时公司的人才慌了手脚,于是两个保安和公司负责收钱的人把他们先带下楼。在电梯里,保安说,有什么不好解决的非要吵,出来再解决嘛。后来在给5名大学生买了饮料后,把剩下的80多元钱退给了他们并收走了会员证和合同。
下面请同学们对刚刚的案例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省略)
骗局二:网络骗局
小花(化名)是某学二年级学生,想利用假期实习,她在网上试着投了几份简历。两天后,一自称是深圳某公司的公关部人员打来电话,称在网上看到了她的个人简历,问她愿不愿意到该公司工作。小花求职心切,满口答应下来。她上网查了查该公司资料,感觉待遇还可以,就通过邮箱发了份详细简历及资料给对方。该公司通过网络给小董发来笔试题目。小花收到题目后,在网上搜索答案,意外看到一女大学生误入传销公司的内幕帖,帖中所写传销公司的电话,竟然和小董所联系公司的电话一模一样。虽然两家公司名称并不一样,但点击两家公司的网站小董发现,里面的办公大楼、餐厅和活动室是一样的。显然小花遇到的这家公司,就是女大学生受骗的那家传销公司。
下面请同学们对刚刚的案例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省略)
骗局三:招聘会骗局
招聘会,让大多数人走上了就业和成功之路,然而,个别人在招聘会上打着招聘者的名义精心导演的骗局,正在改变求职者对招聘会的认识。那么,有哪些招聘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骗局呢?
在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展台前,业务员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很多女求职者,她们纷纷在《应聘登记表》上,留下了自己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等个人隐私信息。招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此登记的求职者已超过了100人。
一位大三女学生马某告诉记者:“以前,我在招聘会上经常看到这家公司,原本以为该公司实力雄厚,发展迅速,经常需要招聘大量待遇不菲的业务员,于是在一次招聘会上将自己的联系电话留给了对方,没过一个星期,公司打来电话,叫我面试,可面试很快就通过了。公司要求,上班前必须买一套化妆品。原来,他们在借招聘之名推销自己的产品。”马同学以没有带钱为由,很快便脱身了。
下面请同学们对刚刚的案例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省略)
三、 小结:
总结以上的案例和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找工作的时候毕业生打工很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较社会整体来说,尽管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素质较高,但脱离社会,社会经验较少,因而思想十分单纯。毕业生的单纯和社会的复杂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光怪陆离、形形色色的社会也完全不同于大学校园的单纯与唯美。所以对于像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学生而言,当对复杂的社会认识不够时,就很容易被一些人所利用,导致上当受骗。学生在找工作期间,安全意识淡薄,容易便轻信他人;同时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最后希望同学们以后能认清找工作的各种骗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