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等大城市进入了汽车消费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视。尤其是前一阶段,新闻媒体大量报道了起诉某汽车苯中毒事件,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和广泛关注。为了对汽车驾驶舱内部的有害气体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对100余辆机动车采用随意取样方法进行了样品采集,使用相关的标准分析方法进行了测试。
1. 有害气体成分分析
1.1 方法
1.1.1 采样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次研究采用随意取样方法确定样品采集对象。根据进行机动车驾驶舱内部物品和设备的特点,确定采集静态机动车驾驶舱内部有机挥发性气体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确定静态机动车驾驶舱内部空气中主要的危害物质。
本次研究确定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共6种物质。由于驾驶舱内部空间小,设置1个采样点,使用双气路气体采样器同时采集上述6种物质。甲醛采用经纯化过的蒸馏水富集后进行分析,其他物质采用高分子微球富集后进行分析。
1.1.2 测试
甲醛采用国家标准GB/T18204.26《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之一法“酚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测试;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采用“热解吸—气相色谱法”进行测试,以保留时间定性,以标准气体定量。
1.2 结果
根据测试结果,静态机动车驾驶舱内部空气中甲醛浓度最高者为0.15mg/m3,最低者为0.01mg/m3,平均值为0.05 mg/m3;苯浓度最高者为1.13mg/m3,最低者为0.03mg/m3,平均值为0.09 mg/m3;甲苯浓度最高者为26.7mg/m3,最低者为0.04mg/m3,平均值为0.65 mg/m3;二甲苯浓度最高者为4.99mg/m3,最低者为0.01mg/m3,平均值为0.44 mg/m3;乙苯浓度最高者为1.30mg/m3,最低者为0.01mg/m3,平均值为0.12 mg/m3;苯乙烯浓度最高者为9.33mg/m3,最低者为0.01mg/m3,平均值为0.29mg/m3。
1.3 分析
通过测试结果发现,静态机动车驾驶舱内部空气中均存在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鉴于国内外均无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值或阈限值,本次研究参照国家标准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采用等标指数评价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本次研究只对各项有害物质的最高值和平均值进行评价。
等标指数评价方法即通过比较有害物质的实测浓度值与标准限值所得到的等标指数以评价有害物质,其计算公式如下:
Xi = Ci/S × 100
式中:Xi为等标指数;Ci为实测浓度值;Si为标准限值。
表1 等标指数评价结果
有害物质名称 | 甲醛 | 奔 | 甲苯 | 二甲苯 | 乙苯 | 苯乙烯 | |
等级指数 (GB23-2001) | 最高值 | 30 | 19 | 53 | 10 | 1 | 19 |
平均值 | 10 | 2 | 1 | 1 | 1 | 1 | |
等级指数 (GB/T18883-2002) | 最高值 | 150 | 1027 | 13350 | 2495 | - | - |
平均值 | 50 | 82 | 325 | 22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