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评价方法在选煤厂供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01月02日
以石油、石油炼制后的产品、油田气或天然气作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生产燃料型和润滑型油品、化工原料、化工中间体和其它化工产品的工业,统称为石油化学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包括炼油、石油化工、化纤和化肥四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样样都离不开石油化工产品。石化产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在飞机、传播、汽车及制造业、建筑业和农业上,而且成为发展国防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原料。因此,石油化学工业对于促进其它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石化企业的现状

  中国的石油化工业50年代末期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1994年乙烯生产能力达到238万吨,具世界第十一位,但人均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化产品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不断增长的需求。比如,我国人均乙烯消费量还很低,石化工业发展潜力还很大。据统计分析,世界各国(地区)人均乙烯消费量(Kg/人)分别为:西欧78.3,美国76.8,日本47.6,台湾省118.0,韩国76,泰国16.6,中国4.9,印度尼西亚5.4,印度3。但是,2004年,受全球经济复苏需求上升、国际油价上涨、新增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乃至全球的石化行业景气大幅度提高,大部分石化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毛利率上升。

  2石化企业的特点及其发生的典型事故

  2.1石化企业的特点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安全生产问题。石油化工生产从安全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冶金、机械制造、基本建设、纺织和交通运输等部门,有其突出的特点。

  2.1易燃易爆、毒害性、腐蚀性强石油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包括工艺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体、溶剂、添加剂、催化剂、试剂等,绝大多数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还有爆炸性物质。它们又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存在,极易泄漏和挥发。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操作条件苛刻,有高温、深冷、高压、真空,许多加热温度都达到和超过了物质的自燃点,一旦操作失误或因设备失修,便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另外,就目前的工艺技术水平看,在许多生产过程中,物料还必须用明火加热;加之日常的设备检修又要经常动火。这样就构成一个突出的矛盾,即怕火,又要用火,再加之各企业及装置的易燃易爆物质储量很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发生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以往所发生的事故,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石油化工生产,有毒物质普遍地大量地存在于生产过程之中,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超过其它任何行业。其中,有许多原料和产品本身即为毒物,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一些化学性物质也多属有毒的,在生产过程中因化学反应又生成一些新的有毒性物质,如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氮氧化物及烃类毒物等。这些毒物有的属一般性毒物,也有许多高毒和剧毒物质。它们以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存在,并随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原来的状态。此外,在生产操作环境和施工作业场所,还有一些有害的因素,如工业噪声、高温、粉尘、射线等。对这些有毒有害因素,要有足够的认识,采取相应措施,否则不但会造成急性中毒事故,还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即便是在低浓度(剂量)条件下,也会因多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联合作用,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导致发生各种职业性疾病。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腐蚀性主要来源于:其一,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一些强腐蚀性物质,如硫酸、硝酸、盐酸和烧碱等,它们不但对人有很强的化学性灼伤作用,而且对金属设备也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其二,在生产过程中有些原料和产品本身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如原油中含有硫化物,常将设备管道腐蚀坏。其三,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生成许多新的具有不同腐蚀性的物质,如硫化氢、氯化氢、氮氧化物等。根据腐蚀的作用机理不同,腐蚀分为化学性腐蚀、物理性腐蚀和电腐蚀三种。腐蚀的危害不但大大降低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开工周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可使设备减薄、变脆,承受不了原设计压力而发生泄漏或爆炸着火事故。

  2.2生产装置大型化目前,世界各国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向大型化发展,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投资和生产成本。我国乙烯装置已达45万吨/年以上,涤纶生产装置已达48万吨/年以上,合成氨生产装置采用了35万吨以上的规模,炼油生产装置的年加工能力已达500万吨以上。通过挖掘潜力和技术改造,生产装置还会向更大的规模发展。

  2.3生产的连续性制取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的工序多,过程复杂,随着社会对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需求日益增大,迫使石油化工企业向着大型的现代化联合企业方向发展,以提高加工深度,综合利用资源,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其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长周期的连续倒班作业。在一个联合企业内部,厂际之间,车间之间,管道互通,原料产品互相利用,是一个组织严密,相互依存,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厂或一个车间,乃至一道工序发生事故,都会影响到全局。

  2.4工艺过程和辅助系统庞大复杂石油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要经过许多工序和复杂的加工单元,通过多次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才能完成,因而生产过程既复杂又庞大。另外为了满足石油化工生产的需要,需要设有供电、供热等庞大的辅助系统。生产过程使用的各种反应器、塔、槽、罐、压缩机、均以管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了工艺过程复杂和工艺流程长的一系列生产线。

  2.2石化企业发生的典型事故及石化企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2.2.1石化企业发生的典型事故

  基于石化企业存在所介绍的上述特点,加之我们对其认识不足,在企业管理上存在漏洞,所以有些企业曾发生过不少事故,有些事故也是相当严重的。如1992年6月27日15时20分,通辽市油脂化工厂癸二酸车间两台正在运行的蓖麻油水解釜突然发生爆炸,设备完全炸毁,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被炸倒塌,距该车间北侧6米多远的动力站房东侧也被炸毁倒塌,与癸二酸车间厂房东侧相隔18米的新建药用甘油车间西墙被震裂,玻璃全部被震碎,钢窗大部分损坏,个别墙体被飞出物击穿,癸二酸车间因爆炸局部着火。

  现场及动力站、药用甘油车间当即死亡5人,另有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人在医院抢救中死亡;厂外距离爆炸点西183米处,1老人在路旁休息,被爆炸后飞出的重40公斤的水解釜残片拦腰击中身亡。这次事故共死亡8人,重伤4人,轻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60000余元。1999年7月28日16时左右,华芝公司甲酸生产装置因故障全系统停车进行检修,合成反应器甲醇喷管坏,需进器内进行维修。7月29日上午8时左右,打开合成反应器下部两个人孔进行通风,并从上部人孔加水进行冲洗。下午17时左右,应公司安全处要求打开最上部人孔进行通风。17时15分左右,安全处有关人员用可燃气体及氧气测定仪测定可燃气体不合格。此后,在17时15分~19时45分左右的一段时间内,每隔15分钟测定一次,19时45分左右经测定,氧气:21%;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百分比为:12%~18%。安全人员认为合格,随后签发“进罐入塔证”,并注明要佩戴长管呼吸器。20时左右,化建公司2名架子工进入器内进行扎架子作业,华芝公司2名操作工及化建公司1名临时工在器外进行监护。由于不方便,2名架子工未戴呼吸器。大约13分钟后,塔内传出求救声,监护人员及现场6名检修人员情急之下未戴呼吸器进塔救人,先后中毒,有7人勉强爬出。最后华芝公司经理及合成工段工段长戴上呼吸器将塔内4人救出,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此时大约20时40分左右。化建公司1名架子工和1名临时工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余人员脱离危险。

  2005年1月4日上午12时,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甘肃创源石化工贸有限公司工人在检查火车槽罐时,被不明气体熏倒,致使3人死亡。据甘肃省安全生产监察局介绍,这家公司属于民营企业,当时作业时共有包括公司经理在内的4人被槽罐内不明有毒气体熏倒掉入罐内,现场其他作业人员立即向西固区消防中队报警,请求抢险,119接警后立即将4名中毒人员从槽罐内救出送往兰化职工医院进行抢救,其中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1人获救。在国外的同类企业中,这类事故也不少。如1984年11月19日5时40分,墨西哥的首都近郊,国家石油公司所属的一个液化气供应中心站,发生瓦斯爆炸着火,使五十四个储罐及设施全部被摧毁,死亡490人,四千多人受伤,九百多人失踪,经济损失巨大。又如1984年12月3日零时五十六分,印度一家农药厂,发生甲基异氰酸酯毒气泄漏事件,造成二千五百人死亡,五万人双目失明,十万人终身致残。1994年11月2日,埃及艾斯龙特市石油基地储油罐区遭雷击起火,死亡500人。该油罐区贮石油15000吨,距居民区200米,但贮罐区地势较高,火灾后,燃烧着的石油顺水流下而燃成火海。1998年10月18日,尼日利亚发生严重的输油管道泄漏火灾,造成700人丧生,原因是数百名村民争抢流淌出来的石油,此时,摩托车驶过,引起火灾。

  2.2.2石化企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石化企业发生事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然灾害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设计上的不足。例如厂址选择不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