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正在加速走向世界,直接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和挑战。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取胜,加强企业管理是必然手段。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推行科学管理,才能增强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而这一切,最终将在企业的基层班组中得到体现和反映。班组建设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基层建设和员工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煤炭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班组管理,把班组管理工作做精细做细,才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强基固本,创新发展。
本文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马村矿班组建设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时期下煤矿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方法。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现代新思想、新科技有机结合,将使基层班组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灵活化。
本文既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对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管理内容、管理过程、管理方式和管理团队等做出全面的回答;同时又有清晰明确的理论概念,对班组职责内容有科学的描述;并且在全面总结基层班组管理实践的经验基础上,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一本有丰富理论内涵与理论高度,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企业基层班组管理理论文章。
关键词:煤炭企业;班组管理;班组建设
1引 言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建设在企业中起着重要作用,班组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形象以及作风建设。加强班组管理队形成整体合力,提高员工素质十分重要。企业要加强班组建设,改进和加强班组管理薄弱环节,积极探索班组管理的新手段、新方法,调动、激发员工参与班组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煤炭企业的班组处于煤炭企业工作的第一线,直接承担着生产、安全、管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项工作任务。煤炭企业班组建设搞得如何,关系到煤炭企业各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煤炭企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艰巨性,决定着班组建设必须不断加强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煤炭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班组与班组管理理论概述
2.1班组理论
2.1.1班组的概念
班组是企业中最基层的组织,是位于生产经营最前沿的基本单位。通常,班组在区队的领导下,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计划,从事不同产品或不同工艺的作业,承担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某一部分职能与任务。班组由同工种员工或性质相近、配套协作的不同员工组成,可以说是企业员工最集中的地方,是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而也是员工思想最活跃的地方。
班组作为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石,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方针目标和工作任务,最终要靠每个班组乃至每个班组中的每个成员来落实。企业内部的改革措施要靠班组员工来实现,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要靠每一个班组来打基础。班组承担着企业内部最基层的劳动和管理,同时还是价值创造活动的主要场所。
2.1.2班组的特点
作为企业组织结构的基层、基础和基石,班组具有如下特点:
1. 结构小。班组处于企业结构中的最底层,为企业的最基层单位,结构最小,不能再分。
2. 管理全。企业的任何工作都要落实到班组,都要贯彻到班组。质量、安全、生产、工艺、劳动纪律等等都能在班组中体现和落实,所以班组工作是企业全部工作的缩影。
3. 工作细。班组工作非常具体,任务分配细,各种考核细,管理工作细,需要班组长耐心、细致的面向每一名员工,把任务落到人,考核到人,管理到人,所以班组是生产管理中最细的一个层次。
4. 任务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企业所有的生产内容和管理内容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
2.1.3班组的重要性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是生产必须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就想链条一样不能中断,班组则是这个链条中最基本的环节,是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实现产品增值、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每个班组必须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区队的生产计划,合理高效地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保证全面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做到高效、安全、文明生产,才能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综上所示,班组工作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1.班组是完成任务的基层单位。班组管理水平高低、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2.班组是运营管理的基础。班组是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具体工作落实的最终实施单位,煤炭企业各个班组的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也就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提高效益提供了先决条件。
3.班组是进行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的基本场所。班组成员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便于开展业务内容、文化知识和学习,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热情,消除歪风泄气等不良倾向。抓好班组教育,加强精细管理,也就把握了员工素质提高的途径。
2.2班组管理理论
2.2.1班组管理的概念
班组作为企业细胞,是企业组织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和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生产要素在班组聚集,经过班组的有效劳动过程得到价值转换。组织生产、创新技术、维护设备、控制成本改进质量、保障安全等,都要在各基层班组的工作中落实。琐碎、繁杂也就成为班组工作的重要特征。
班组管理是企业的基石。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多数都在班组管理中有所体现。相比而言,人--机系统管理的控制和人际关系的协调是班组管理的重点,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员工参与管理则是班组管理的特色。
班组管理就是围绕班组生产技术规律和经营规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班组生产经营活动自助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包括班组的生产技术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经济核算管理等。
2.2.2班组管理的特点
分析掌握企业班组管理的特点,对于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及企业的全面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概括而言,班组管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 群众性。班组管理是“人人参与”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的实施基础。班组中的每个人都是生产者,班组管理的职责都是由班组成员自己承担的,班组成员既是班组管理的客体,也是班组管理的主体。因此,班组的管理是员工自己的管理,是群众集体的管理。
2. 直接性。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环节,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最终落脚点,班组成员是生产的直接操作者,因此班组管理是面对面的直接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班组管理过程中经常转换角色,尤其是班组长管理角色的转换,是这种管理直接性的典型特征。
3. 具体性。班组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结构中属于执行层,是管理链条中的实施终端,因此一切管理行为都只能是实在的、具体的、针对性强的。一切管理职能、制度和目标的落实、分解都终止于班组,一切管理决策所需的生产过程信息都来自于班组。这种管理的具体性还有班组工作的琐碎、繁杂特征予以反映。
4. 多元性。企业的工作千头万绪,最终要通过班组落实。班组管理,既包括对“事”(工作任务)的管理,也包括对“人”的管理,而“事”与“人”的多样性决定了管理的多元性。
5. 现场性。班组是企业生产、服务的第一线,是现场一切工作的具体落实单元、现场的情况随时在变化,班组管理要体现现场工作的特性,符合现场要求,适应现场变化,班组的管理工作往往需要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表达组织到位,才能保证班组工作的落实客观、即时到位。
2.2.3班组管理的内容
班组管理内容是指班组管理活动中应做的具体工作,大体包括基础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等等。
1. 生产管理。其主要内容为:⑴周密计划。⑵合理组织。⑶充分准备,包括技术文件及原材料的准备等。⑷建立良好的生产管理机制,健全班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考核数据化。⑸有效进行严格的生产控制,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证安全生产。
2. 技术管理。其主要内容为:合理组织生产的一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生产计划活动秩序;重视科学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充分跳动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钻研技术、创新改革的积极性,大力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提供先进、科学、有效地生产工艺方案,认真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切实掌握好产品的技术标准,保障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顺利实现企业生产目标。
3. 质量管理。其主要内容为:⑴班组工艺纪律的管理。⑵产品质量的自检、互检。⑶班组生产现场的工序管理。⑷产品质量的分析。⑸质量改进。⑹环境管理,搞好班组的文明生产,保持生产井然有序。
4. 设备管理。其主要内容为:⑴认真做好设备的合理使用。⑵制定设备的操作、维护责任制,贯彻安全操作规程。⑶做好设备运行时间、运行状态、生产数量等记录,保持原始生产记录准确无误。⑷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安全状态,对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⑸加强设备的日常点检、维护和保养。⑹认真搞好设备的制度管理,认真登记和保管好班组负责的设备档案。
5. 安全管理。其主要内容为:⑴贯彻执行有关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及条例,组织和检查生产中的安全工作。⑵根据本企业的情况,确定企业生产目标,编制企业生产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操作规程。⑶建立各级、各部门以及各系统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⑷编制和审定安全技术措施。⑸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安全检查,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⑹调查分析和统计生产中的有关伤亡事故,妥善处理并把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6. 劳动管理。其主要内容为:⑴在定员编制范围内,实行合理分工,不断改善班组劳动组织。⑵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按劳动定额组织生产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⑶不断改进生产操作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⑷严格遵守工作制度,不得违章、违纪、违规。⑸认真做好劳动记录和统计工作,切实抓好劳动考核。⑹正确执行奖惩制度,调动全班人员的积极性,确保生产任务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顺利完成。
7. 工具管理。其主要内容为:⑴认真执行企业工具管理的相关制度;搞好工具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控制班组工具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3煤炭企业班组建设现状分析
煤炭企业作的班组处于煤炭企业工作的第一线,直接承担着生产、安全、管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各项工作任务。班组建设搞得如何,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各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煤炭企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艰巨性,决定着班组建设必须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煤炭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1煤炭企业的生产管理
煤炭企业生产管理包括:矿井生产过程计划、矿井工作生产组织、矿井生产调度、正规循环作业、现场管理、考核验收、均衡与文明生产等内容。
煤炭企业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编制和贯彻执行作业规程
开拓、掘进工作面的开工和回采工作面投产前,必须提前编制作业规程,经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批准后,由区(队)长、区(队)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向本区(队)管理人员、工人贯彻传达,使职工了解该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作业方式、安全措施等。
为了便于工人按标准操作,工作面附近应配备必要的作业牌板,主要包括工作面作业程序图、顶板支护管理图、炮眼布置图板及避灾路线等。当地质条件或生产技术条件与作业规程不符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经批准后向职工贯彻。
班组每月应组织一定时间学习煤炭企业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安全制度及作业规程中有关的安全技术要求。日常安全检查时,必须检查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执行情况。
2. 认真执完成作业计划
各区队的月作业计划由矿下达后,要组织职工利用2~3天的的业余时间进行认真讨论,把任务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让每个班组和职工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关键问题,保证完成任务的措施,从抓正规循环入手,抓好每个小班计划的落实,保证日计划的实现,从而实现均衡生产。
3. 抓好分工与协作,开好班前会和三班联席会
班前会简要总结前一班完成任务的情况、安排当班的安全和生产措施,并根据人员出勤及技术水平大致分工。三班联席会主要平衡各班的工作,搞好相互之间的协作。
4. 加强现场管理指挥,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区队干部要坚持跟班指挥,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迅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出现的工种矛盾,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可能发生的新问题。按循环作业图表组织施工,每班要有一名班长提前下井交接班,组织按时开工,区队长要经常下井。采掘、开拓队的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充分发挥班组长和群管员的作用。
5. 按照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组织生产
提倡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儿,干放心活儿,进行正规作业,以工程质量保证煤炭产品的质量。在设备维修质量方面,要建立计划检修、设备“包机制”和图牌板管理等一套管理制度,把设备的管、用、修落实到工种和个人。各类司机应实行岗位固定,提高设备维修质量,做到台台有编号、有卡片、有台账、有合理的配件储备,有足够的检修时间,达到完好要求,确保安全运转。
6. 坚持安全生产
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经常检查生产现场不安全隐患,法相后及时处理。要不断整顿劳动纪律,加强自主保安,杜绝“三违”发生,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发生事故时,矿和区队主要负责人必须到现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组织职工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原因,制定防范和改进措施。
3.2煤炭企业的班组建设
自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后,煤炭工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煤炭企业由过去的纵向垂直管理变为归属地方横向管理,行业管理性质消弱,全国范围内的学习评比活动减少。煤炭企业在各省有关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近两年,有的省份把实力较强的煤炭企业优化组合,组建了全省范围内的矿业集团,有的特大型煤炭企业还兼并了一些煤炭企业。
目前,全国2万多个煤炭企业,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都比较重视区队班组建设,基本上沿袭原煤炭部的一些做法,并根据形式变化、管理体制变化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创新发展。一些新开发投产的矿业集团,也学习借鉴原国有煤炭企业的做法,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班组建设。
1.内容的创新
有不少煤炭企业对原煤炭部提出的“五好”内容和标准进行适当修改,更加突出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五好”班组的内涵,也根据形势和改革发展的变化做了调整,内容也更加的符合当前的实际。
2.形势、方法、载体的创新
有不少煤炭企业把原有的标准化建设,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升级达标、精细化管理、岗位卓越绩效模式等工作,都纳入区队班组建设之中,丰富了区队班组建设的内涵,增加了班组生机和活力。
3.3煤炭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煤炭企业班组工作具有良好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班组建设工作比较扎实,但工作现状与体制的转型、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新要求相对照,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高度重视。
3.3.1班组建设缺乏一套科学、有效地长效运行机制
煤炭企业虽然对煤炭工业部制定的“五好”标准标准及考核细则进行了修改,但仍显僵化滞后,缺乏活力、约束力和号召力。有些煤炭企业对“五好”建设时紧时松,时抓时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效果不够明显。班组长选拔使用也不够规范,责、权、利不够明确,作用发挥得不够好,部分煤炭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不规范、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