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建立煤矿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两个问题

作者:姜光杰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1月18日

  摘 要 国家对煤矿实行安全监察后,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自主承担劳动安全卫生的责任。讨论了煤炭企业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机制和建立煤炭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问题。
  关键词 煤矿安全 安全管理 职业卫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长期使用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也必须随之改变,政府职能转变,依法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行宏观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自主承担劳动安全卫生的全部责任。根据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和国际国内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建议国家在煤炭行业强制开展劳动安全卫生评价活动,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在煤矿企业内部建立起系统化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内、外两方面不懈的努力和持续改进,彻底扭转事故多发的局面,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化。

  1 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机制

  虽然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有所好转,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国有重点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其原因主要是:(1)思想认识上存在差距,“安全第一”观念树立的不牢,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安排部署落不到实处;(2)煤矿安全管理放松,质量标准化工作滑坡,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不严肃,有些企业甚至流于形式;(3)不少企业经济低位运行,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帐多,“一通三防”工作隐患多,矿井总体防灾能力下降;(4)多种用工制度并存,职工队伍变化较大,职工安全意识不强,整体安全技术素质下降,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5)国有大矿周边范围内的小煤矿危害仍相当严重,成为重特大事故的突出危险源,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状况不好的原因复杂多样。但透过表象,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煤矿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系统化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运行机制。
  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职工安全意识的强弱和安全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安全生产的状况。针对煤矿用工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和人员流动性较强的特点,迫切需要依法建立一套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考核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重视人本管理,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把遵章守纪变成广大职工自觉行为。
  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欠帐多,防灾抗灾能力下降。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滑坡,使得安全生产的基础比较脆弱。煤矿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其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以“一通三防”为重点,消除灾害事故条件,需要安全技术装备等物质基础做保障。国家应在政策上对煤炭行业给予支持,税收上予以调节和减免,企业用减免的税收确保安全优先投入,抓紧质量标准化工作不放松,依靠科技进步,搞好“一通三防”,夯实夯牢安全基础。
  坚持安全生产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才能构筑企业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网络,才能形成强大的安全氛围,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环境。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应充分发挥党委、行政、工会、共青团、保卫、女工“六条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和创新安全“六条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工会更应该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搞好安全生产,成为职工群众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代言人。在继续开展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教育、监督、协管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业务保安范围和岗位安全职责,建立健全群众安全监督网络,把工会群众的安全工作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根据工会群众安全工作的特点,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注重合力作用,围绕安全生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形成一个强大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文化氛围,建设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