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科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科技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煤炭科学院所、高等院校以及部分煤炭企业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所、实验室和研发基地。煤炭行业已形成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工程学历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煤矿安全生产科技队伍。开展了“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
1.1 整体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
长期以来涉及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一些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尚未被攻克;煤矿主要灾害的识别能力、监测预警能力、防治与控制能力低;矿井防灾抗灾、事故抢险救灾、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鉴定分析水平低:煤矿安全科技贡献率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多停留在人工作业阶段,安全生产的科研储备匮乏。
1.2 煤矿安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政府机构改革,行业性科技攻关和原煤炭基金随之取消,使得煤矿安全科技的投入明显下降。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低价位运行,负重爬坡,无力对安全科技进行投人。煤矿安全科技投入不足,安全科技投入没有明确的、可靠的资金渠道,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
1.3 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
没有形成能够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论体系,对煤矿主要灾害的致因机理缺乏深入研究,使得采取的技术措施针对性、可靠性和配套性不强,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煤矿灾害的发生。如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研究仍停留在假说阶段,尚没有成熟的理论来指导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致使突出事故时有发生。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煤矿向深部延伸,诸如延期突出、矿震、热害、高地应力等灾害更为严重,对这些新灾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必要的研究,还不能找到完全有效的治理措施。
1.4 技术与装备落后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落后,难以适应危险源监控、预警、灾害防治和事故应急救援的需求。仍有许多装备存在适应性不强、可靠性差的问题。另外,面对新出现的灾害,缺乏必要的控制灾害的专用装备。煤矿安全的监测仪器仪表也存在着寿命短、精度低、稳定性差,不能实现自动调校的问题,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
1.5 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低
当前,我国多数煤矿安全生产的科研成果只停留在研发阶段,不能有效地推广应用于煤矿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外在经济载体、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三大“瓶颈”制约,导致煤矿安全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极低,安全科技成果不能快速转变为先进生产力。
1.6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
长期以来,由于煤炭企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科研机构不健全、安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创新服务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导致煤矿企业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尤其是中小煤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低,基本上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2 加强煤矿安全科技工作的对策建议
2.1 加快基础理论研究
以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以煤矿瓦斯、水害、火灾、煤尘、顶板等事故因素为重点研究对象,为国家煤矿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微观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和灾害治理提供指导。需要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社会学基础;安全生产科学基本理论;煤矿重大灾害事故致因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煤矿事故发生机理及动力学演化过程;煤矿安全经济及安全管理理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理论。
2.2 加大事故隐患治理技术研究
事故隐患诊断监测与治理。研究集监测、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集成、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的煤矿瓦斯安全监控与联网技术;研究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研究智能传感器、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和智能处理技术;研究移动设备的自我监测、诊断和控制技术;研究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精确定位和信息获取技术。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研究各类危险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危险性分析先进技术;开发煤矿事故隐患诊断、鉴别、分级技术;研究煤矿重要设备的失效模式、失效准则、剩余寿命预测等的关键技术,提高对煤矿灾害和危险源辨识的科学性,为重大危险源与事故的监测、预警和防范奠定基础。
灾害与事故监测与预警。重点研究瓦斯煤尘爆炸动态监测、预警技术;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矿震等煤矿突发性动力灾害预测技术;采掘工作面、采空区自然火灾连续监测与控制技术;矿井水害的预警技术,提高对煤矿灾害事故的监测与预警能力。
2.3 开展重点科技项目攻关
重点研究开发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等防控技术;研究开发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煤矿灾害的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煤矿灾害事故的防治技术;研究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灾害事故智能诊断和仿真模拟技术、重大事故调查分析技术与装备,以及灾害分析的精细模型、方法和现代试验技术,提高事故调查和现场检测检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开展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研发,增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2.4 增加煤矿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建立和完善煤矿科技创新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形成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及全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政策性引导,形成科研院所与企业、与社会的联合协作机制,实现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产业资本的优化组合,逐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2.5 加强煤矿安全科技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煤矿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各级煤矿安全生产专家队伍。推动有关部门对从事煤矿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吸纳高素质人员进入煤矿安全生产科技领域。注重煤矿安全生产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法规和安全技术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