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安全管理中重大危险源的辩识与监控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8日
摘要:本文主要对重大危险源的辩识别与监控做了概念性的浅述。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1、引言
至今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的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着众多的潜在危险。随着产生了“重大危害”、“重大危害”、“重大危害设施”等概念。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害。对重大危害设施定义为:不论长期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
2、基本概念
在现今工业及工程中我们定义“重大危险源”为: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不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我们所说的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征,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临界量指: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的数量,如果超过这个数量,设施就被定为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指: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风险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指:也称危险评价或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3、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总是涉及易燃、易爆或有毒性的危险物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生产、加工或贮存超过了临界数量的这些物质。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其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重大危险源控制的辩识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辩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注。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那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合适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该标准应能代表本国优先控制的危险物质,并便于根据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修改和补充。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辩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分析评价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辩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2依次评价已辩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既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5风险控制,既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企业应对工场的安全生产负责。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辩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包括化学品的选用,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工作人员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辩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安全报告。如属新建的有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如属新建的有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安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计划等。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经常进行检查和评审。
(5)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大组成部分。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计划,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计划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场外应急计划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报告和有关资料制定。应急计划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工人、居民和环境的危害。因此,应急计划应提出详尽、实用、明确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资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尽快报警。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计划宣传材料。
(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工作场所、机场、水库、其它危险源和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政府主管部门必须派出经过培训的、考核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调查、评估和咨询。
4、重大危险源辩识标准
现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各国应根据具体的工业生产情况制定适合国情的重大危险源辩识标准。标准的定义应能反映出当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一个国家的工业模式,可能需要有一个特指的或是一般类别或是两者兼有的危险物质一览表,并列出每个物质的限额或允许的数量,设施现场的危险物质超过这个数量,就可以定为重大危险源。任何标准一览表都必须是明确的和不含糊的,以便使雇主能迅速地鉴别出他控制下的哪些设施是在这个标准定义的范围内。要把所有可能会造成伤亡的工业过程都定义为重大危险源是不现实的,因为由此得出的一览表会太广泛,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要求。标准的定义需要根据经验和对危险物质了解的不断加深进行修改。
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指标: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其数值见表(1)~表(4)。若单元内存在危险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4)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q1/Q2+q2/Q2+…+qn/Qn≥1式)评定,若满足该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对应的生产或贮存量,t。
5、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我国现阶段对重大危险源缺乏系统、有效的监控,各城市对其所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主要靠各企业、单位的严防死守,没有良好的宏观监控系统,国家对各城市及工区的重大危险源分布、管理也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因此,建立一个从地方城市及工区到国家的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对企业、工区的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以及安全监察管理部门的有效决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建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手段。有条件的企业可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密切结合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计算机防真、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那些可能使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给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一般为主要思路、设计思想、网络设计方案、信息管理系统四块构成。
(1)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
在对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分级,并制定有关重大危险源监察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等),促使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确保安全。作为安全监督部门应依据有关法规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施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的企业确定规范的现场监督方法,督促企业执行有关法规,建立监控机制,并督促隐患整改。建立健全新建、改建企业重大危险源申报、分级制度使重大危险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其安全监督部门在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中的主要职责为:
①接受重大危险源申报,并进行登记;
②接受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并审核;
③按重大危险源危险级别,实行分级监察和管理,建立所管辖范围的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和安全管理责任制。
而作为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的法定人为重大危险源申报和管理的责任人应履行的职责:
①掌握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度,负责现场管理;
②建立对重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制度和巡查制度,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动态变化情况;
③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对重大危险源所在区域进行安全标识;
④制定场内应急计划,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与工具,没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⑤建立重大危险源变更管理制度,生产工艺、设备、材料、生产过程等因素发生变化之前必须进行危险分析和安全评价。
(2)宏观监控的设计思路
设立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并搜集各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管理情况,对已经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可以将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状况信息和管理情况直接在总系统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为国家安全检察部门决策服务所用。待条件成熟以后,可以把重大危险源监控总系统、各城市的监控子系统及企业的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网络相联,实现国家、地方和重大危险源所在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三级计算机监控,并且可再扩大城市数目,逐渐向全国。
(3)宏观监控的网络设计方案
监控总系统要求上国际互联网(Internet),建立自己的网络主页(HomePage)以便子系统和其他授权用户可以在网络上访问总系统的主页,子系统将危险源信息和监察企业执行重大危险院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的情况通过Interne及时发送给监控总系统。其构成系统块为:监控总系统局域网(WindowNt)、网络服务商(ISP)监控总系统主页、国际互联网(Internet)、各城市监控子系统(WindowNt)、企业内部网(Internet)及其他网络六块主要模块组成。
(4)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一个地理数据研究对象,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采用多种数据分析与建模的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资源与环境信息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聚计算机数据管理、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于一身,能够为管理者及时、直观、形象地提供重大危险源信息,以及发生事故后抢险,救援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准确地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造成的各项损失。
6、束语
放眼现今社会,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建设的需求、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腾飞;自然界中“各种能源资源”不断的开发利用,在给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带来了无数的能源危害,对此我们怎样才能把住用“能源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而百利又无害这道关口呢?其核心不正是“危险源”吗?这不正体现了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的辩识与监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吗?所以新时代的安全管理不再是拘于片面、注重形式的应付过程,而是应该走向专业化、全面化、科学化、数据化、直观化的一门新学科!值得大家探索的新领域!
附录: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工伤及职业危害预防中心、
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1998年出版)
2、王自齐等主编、
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年出版)
3、国际劳工局、
重大事故控制手册。王智新等译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
4、冯肇瑞等主编、
化工安全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年出版)
5、吴宗之、高进东、张兴凯编著、
工业危险辩识与评价。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年出版)
在此本人对以上“出版社及作者”文献表示忠心的感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