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建筑施工用电安全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8月26日

【摘要】:近些年来,建筑施工的用电安全,已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从政府主管部门制订政策法规,到开发单位、设计人员不懈地改进创新,不仅适应了大量施工用电器进入施工过程和多种信息消费猛增的需要,而且在用电安全方面,也相应有了许多的保护措施,但是,各类触电故仍然很多。为此,进一步探讨了加强施工用电安全性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分析了施工电气的检查要点,提出要在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和设备交接中予以高度重视,才能消除电气安全隐患。针对此情况,文章对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性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   用电安全   检查   保护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ower of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has been the att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formulat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development units, design personnel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constantly not only adapt to a lot of construction applianc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surge in power security, also had many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measures. But, it's still a lot of all kinds of electric shock. For this case, Furth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electricity should be adopted in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and puts forward electric in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 and equipment in the handover pay much attention to eliminate electrical safety problems. In this case, the article to the safety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
【key words】: construction  , Electric safety  ,  check  ,  protection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触电事故种类....................................................
   
【引言】:触电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理效应是不同的。电对于人的危害,主要来自电流,当电流流经人体,人就会产生病态的生理效应;若电流较大,流经时间较长,就会产生灼伤、烧伤、甚至致人死亡。根据危害程度,将电流分为3个等级: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及致命电流。人体触电时间越短、危害越小。因此合理控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解决触电事故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触电事故种类
2.1与带电体直接接触触电
当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与其接触的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触电人接触带电部分的方式有关。
①与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当人体触到任何一相导体时,电流从相线经人体再经大地流回到中性点,这时加在人体的电压是相电压,其危险程度取决于人体本身的电阻和人体与地面的接触电阻。
②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这种系统在都是6kV以上的系统,当人体触到任何一相导体时,电流经过人体和另外两相的对地电容形成回路,这个电流虽然是电容电流,但也足以危及人身安全。
③两相触电。当人体接触到同一系统的两相导线时,加到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其值比相电压大1.732倍,通过人体的电流只取决于人体的电阻及人与导体的接电阻之和,两相触电是最危险的触电。
2.2接触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外壳就会带电,若人体接触到这些外壳就会发生触电的危险,触电情况与接触带电体一样。
2.3与带电体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而触电
人体接近带电体时,当距离过小时,人体和带电体之间会产生尖端放电现象,从而发生触电事故。
2.4跨步电压触电
如果人或牲畜站在距离电线落地点8~10米以内。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这种触电叫做跨步电压触电。[1]

 

                            第三章   触电事故的规律
3.1接季节分析
触电事故一般发生在每年的2~3季度,原因是高温多雨,温度高,人们出汗多,是触电伤害的高峰季节。
3.2按事故地点分析
触电事故主要发生在抽水、磨石地面施工、浇注混凝土等潮湿作业环境及照明用电。
3.3发生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临时用电线路乱拉乱接,零线相线接错或设备外壳未接保护零线及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混用,没有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措施和设置漏电保护开关。
3.4接触电伤亡的人员分析
触电伤害的一般是工人、临时工和农民工。
3.5按电器设备分析
手持电动工具、临时性设施触电事故多,或伪劣电气产品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市场直到施工现场使用导致触电。
3.6其他规律
    企业安全管理差和安全技术水平低的单位往往触电事故多;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触电多;高温、潮湿,有导电粉尘或腐蚀性介质、现场混乱、现场设备多的作业环境中的触电事故多等等。[2]
              第四章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用电安全保护措施
4.1绝缘保护
  材料、设备进场应进行绝缘检查。在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基本规定中对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作了详细要求。比如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内部所用导线绝缘厚度不小于0. 6 mm;开关、插座的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 MΩ;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 5MΩ,二次回路大于1MΩ;电线、电缆产品有安全认证标志,绝缘层完整无损,厚度均匀且规定了绝缘层厚度。因有异议送有资质实验室进行抽样检测。对于在施工中由于工艺需要而损坏的绝缘层应采用色相带和绝缘电胶布恢复到不低于原绝缘等级,等等。[3]
4.2短路、过载保护
  线路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将增加到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配电设备中常用熔断器以达到短路保护功能。熔断器不仅要标明额定电流,还应标明额定电压。根据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选择具有相应分断能力的熔断器。熔件的额定电流一般为用电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左右。
  载保护一般由自动开关 (或小型断路器)完成。根据实际需要,自动开关可配备过电流脱扣器、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为了起到自动开关过载保护的作用,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要与负载电流相匹配,并小于导线的载流量。[4]
4.3漏电保护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电流的大小和通过时间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和西欧及日本一样,对于漏电保护器取30毫安/秒作为设计依据。根据各国经验,这样的漏电保护器,可以满足触电保护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漏电保护方式一般采用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相结合的分级保护方式,并以末端保护为主。这样,可尽量缩小发生人身触电及故障时所引起的停电范围,不影响其他设备或用户的用电,便于查找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3]漏电保护器不同于其他电气产品,由于它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选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并具有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缩写为CCEE)的认证标志;
(2)应经有关专业部门检测并试验合格的报告证明文件;
(3)应符合漏电保护方式对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及分断时间的要求,并满足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原则。[5]
4.4等电位保护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第3章、第27章对建筑物等电位连结作了具体要求。等电位分局部等电位连结和总等电位连结。
  在规范3.1.7强制性条文中,要求接地 (PE)或接零 (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在建筑工程中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利用插座压紧螺栓相互翻接是不符合要求的,干线导线应可靠连接后连接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箱直接相连。接地线用黄绿相间线是国际上通用的,总等电位同时是重复接地点。
  局部等电位在以往图集中有两种方案,这种方案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新的图集苏D101-2003中作了修改。新图集有两点得到加强:一是现浇板内受力筋与等电位系统作了可靠的焊接;二是卫生间的用电设备不仅要接地保护,而且还要等电位接地,增加了潮湿场所用电的安全性。[5]
4.5接地保护
  设备的某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件,叫做接地体或接地极。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就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这一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试验证明,在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左右的地方,实际上流散电阻已趋近于零,也就是这里的电位己趋近于零。凡电位趋近于零的地方,即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以上的地方,就叫做电气的“地”或“大地”。接地电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规范第24章要求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每单项工程不宜少于两个测试点。按接地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或隔离接地等 。[6]
                    第五章   用电安全检查要点
5.1.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焊成环网状。检查搭接长度、施焊质量、搭接材料的规格尺寸,人工接地的埋地深度和间距,引下线的焊接质量和测试点的设置,测试方法和阻值大小。
5.2.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的施工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
5.3.总等电位箱内自动空气开关、总漏电保护器以及分户箱内小型断路器、漏保器的质量、参数及级间协调,高低压配电设备的绝缘和安全防护,导线及灯具等质量。
5.4.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的敷设,不能利用插座端子压紧螺栓相互翻接,用国际上通用的黄绿相间线作接地干线,接地干线应可靠连接后敷设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接地排连接。按设计的供电线制检查总等电位箱内重复接地。
5.5.导线绝缘测试。
5.6.通电试运行并调试。[7]
                     第六章    提高用电安全的措施和建议
6.1 思想上提高认识
电气使用安全应引起业主、发包单位、承建单位。的足够重视。把电气使用安全看成建设中的举足重轻的一个分部工程,提高电气管理、使用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强其岗位责任心。
6.2 加强管理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资格是否与其承担的项目相适应,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相关法规的基本要求。因此,质量监督员应在工程开工前审查有关单位的资质等级。同时也要审查有关材料设备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资格。[8]
6.3 控制原材料质量
首先要严格控制进货渠道,所有电气材料、器具、设备应从正规商业渠道采购;其次要严格进场验收制度,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国家实行强制许可证管理的电工产品必须取得安全认证,以及进行必要的抽检,确保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质量性能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6.4 严把工程验收关
电气器具、管线及固定用材料穿线、配线,电线连接及电线端子连接、接地线连接、接地极的埋设,避雷网埋设,下引线的连接,严格绝缘、接地测试等项,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对这些分部分项工程和使用材料进行逐一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的坚决不予验收。[9]
                          第七章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安装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用电的需要.而更注重其美观、适用、方便的效果。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是住宅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不容忽视,施工前一定要弄清质量问题的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电气安装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电气安装工程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抓好质量管理工作,使之朝着一个具有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优美与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在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和设备交接中予以高度重视才能落到实处。监理在施工现场要多观察、勤检查。狠抓重点工序,坚持上道工序未经检查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这样,电气的安全性就有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武明霞.《 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M]. 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6(1).
[2].叶磊.在民用建筑电气中漏电保护器可靠性及应用的探讨[J].安徽建筑,2007(1).
[3].刘铭.漏电保护器常见故障分析[J].同煤科技,2007(1).
[4].梁锦铭.建筑电气安全分析与对策[J].广东建材,2004,(11).
[5].姜虓.谈现代住宅电气安全措施[J].电大理工,2005,(1).
[6].黎湛明.《实用建筑施工安全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范宏. 《建筑施工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秦春芳.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9].浙江省建设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