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供电企业的安全工作的人本管理
作者:林杰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05月08日
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进行管理的当今社会,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如何做?这的确是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也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因为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管理,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被管理或管理他人,从而实现企业预定的安全目标。下面就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按照美国海因里希的五因素“多米诺骨牌”事故理论,社会环境不良和管理欠缺促成人为过失,人为过失又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危害,这就引发了意外事件和由此产生的人身伤亡。而从保证安全的角度来看,着眼点应放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只要设法对这两者进行防范,人身伤亡事故就不会发生。也就是说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应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隐形危险)。
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从人、机、环境的结合上对危险的产生、潜在到显现,直至事故的发生,进行了有层次的深入细致的分析。该理论重点强调对事故的预防要从环境、机械、人三方面着手,以后两者为主。系统理论特别强调操作人感觉、识别危险的能力以及对危险作出反应的能力。为了防止事故,关键在于发现何识别危险。这就涉及人的感觉能力、避免危险的知识和技能等等。因此,加强对操作人的安全培训就非常重要。这种培训,要强调让他们熟悉系统,能识别正常与不正常、安全与危险的运行状态,能知道这些危险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会发生现实的危险等。安全培训特别要注意训练在异常情况下如何避免危险的技能,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演练,实际演练比学理论更重要。
另外,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也就是事故的原因,不外乎两大方面,即人和物。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接触(交叉)时,能量“逆流”于人体,伤害事故就会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多方面的)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有多种缺陷)属直接原因,起引发事故的作用。并着重强调:物质与环境条件的不安全状态再加上管理缺陷,就构成事故隐患。而事故隐患一旦被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发,就发生事故。这是产生事故的一般规律。
从以上三种理论研究可以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构成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且从每年电力行业发生的事故来看,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可能要占到绝大多数。2003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03年度人身事故及误操作事故汇编》中收录的16起人身事故和28起误操作事故基本上都与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因此,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对基层安全生产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引起高度的重视,想方设法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2 安全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感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意志、能力等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的科学。安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与与安全有关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其中,电力事故原因心理分析如下:
2.1 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
2.1.1侥幸心理
企图意外地免去不幸或可能获得成功的心理即侥幸心理。有的工作人员总以为“就这一次,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没关系,以前有一次我这么干过”、“灾难不会落在我头上”,结果,由于图省事,明知故犯,导致事故发生。但是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巧,好像专门“惩罚”那些存有侥幸心理的人,侥幸心理是安全的大敌。
2.1.2 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有的人工作吊儿郎当,什么事都繁衍了事;有的人脑子里想的是金钱,对主业工作不感兴趣;有的人图省事,不严格要求,不按章办事等。总之,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方方面面。分析许多事故原因,责任心不强是人为事故的主要原因。
2.1.3 意识迂回
意识迂回是一种内心引起的不注意现象。它的表现是意识处于朦胧状态,注意的对象在内心,好像在凝视某个对象,实际上对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心不在焉,本然地处于做梦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对安全工作的威胁很大。
2.1.4 思想麻痹
这里所指的是疏忽大意,失去警惕性。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没有经验的青工身上,因为他们遇到事故不多,不知有些险情已预示着需要及时处理。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有经验、有技术的职工身上,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工作不知干过多少次了,不会有危险”、“设备情况良好不会有事”,因而放松警惕,对操作或监视就不那么谨慎和思想集中了。因此,麻痹心理是要不得的。
2.1.5 盲目自信
盲目自信是过分相信自己的本领,存在着怕损坏自尊心的心理状态。盲目自信对安全不利。
还有一种盲目自信,与保守的心理联系在一起,因循守旧,沿用落后的作业方式,拒绝学新知识、新技术,客观上是由于先学的东西对后学的知识有干扰作用。这对安全也很不利。
2.1.6 不懂装懂
不懂装懂是虚荣心在作怪。没有知识,硬要显示自己知识丰富,没有技术,装作技术很高明的样子,明明没有懂,也不负责任的下结论。这种违反科学的不实态度,常给生产留下隐患。所以,提高思想水平,消除虚荣心理也很重要。
2.1.7 马虎繁衍
由于工作不安心,产生厌倦心理,认为自己大材小用,工作繁衍塞责、马虎凑合,也容易发生事故。
2.1.8 好奇心理
好奇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好奇心理是由兴趣驱使的,兴趣是人的心理特征之一。本来这种心理有积极的一面,但在生产过程中,若不恰当地将好奇心理付诸好奇行动,就可能变成事故的祸根。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新进厂的工人和刚毕业的学生身上。
2.1.9 情绪异常
情绪低落或过于兴奋,都可能成为事故苗子。如情绪低落必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不按规程办事,出事故的可能性就很大。兴奋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可能产生一个好的心境,但过于兴奋,忘乎所以,也会神魂颠倒,违反常规、导致事故。
2.2 事故发生时的心理状态
2.2.1 心理和生理同时处于紧张状态
有的人在事故发生时紧张得几乎到了恐惧的程度。意外情况引起高度的情绪紧张,有时更容易造成错误,使事故扩大。
2.2.2 只将注意集中于眼前的事物之一
有人被紧急情况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首先反应使眼睛能看到的直接事物或直接刺激引起的冲动,只能将注意力集中于眼前事物之一,从而忘记了规程,忘记了操作顺序,乱了手脚,顾此失彼。
2.2.3 自认倒霉,患得患失
事故的责任者在事故发生时可能在想:“这下真倒霉,给我遇上了”、“一切都完了!这个月奖金没有啦,同事们一定埋怨我,领导会批评我,对我另眼看待。”这种“倒霉论”和患得患失,造成思想障碍和情绪干扰,对处理事故非常不利。
2.3 事故发生后的心理状态
2.3.1 怕负责任的心理
有的人出了事故后,怕负责任,在叙述事故起因和过程时避重就轻,强调客观,有的甚至掩饰过错,更有甚者,破坏事故现场,弄虚作假。这样,不但不利于事故原因的调查,而且容易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2.3.2 事故难免心理
有人出了事故总想推卸责任,自己安慰自己,认为事故是难免的,不是我出就是你出,要领导不要大惊小怪,不追究到底。这种论点对安全管理的加强,强化安全教育、搞好安全检查、布置和落实防范措施都有影响。
2.3.3 “怕井绳”心理
事故后,不只是责任者,甚至一些其他职工和领导都有胆小怕事、草木皆兵的害怕心理,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此时,有的领导该派的工作也不派,该进行的活动也停止。有的职工在工作中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缩手缩脚态度,责任者本人可能提出要求调换工作等。这些心理和表现,可以理解,但不是科学的态度,对工作、对安全没有好处。
掌握了职工在事故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或者在事故发生后能洞察事故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加以落实。
3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
在我们了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有关安全心理学等知识后,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安全管理是各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管理问题,各个供电企业也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各供电企业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了实效。
在此,仅从局部角度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
3.1 利用安全心理学预防事故发生
3.1.1 注意每个工作人员的心理特征
常说一个人一个脾气,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做好非安全型心理特征职工的转化工作。有三种心理特征类型的人要重点注意:
(1)急躁型,表现为遇事求成心切、胆大、反应快、工作草率。
(2)轻浮型,表现为喜欢轻举妄动、工作忙乱、顾此失彼、不爱学习、不肯专研。
(3)迟钝型,表现为反应迟缓、动作呆板、判断和应变能力差。
各级领导要关心这些人,有针对性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养,在分配工作、安排岗位时,也得适当注意。
3.1.2 加强心理品质的锻炼
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感知能力、思维方式、注意力、反应能力、心理调适、耐受力等,提高全体职工的这些品质很重要。领导应将提高心理素质列入教育、培训计划,通过组织学习、作风培养、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等,得以有效地实施。
3.1.3 重视危险、单调、夜班作业人员的心理疲劳
对这类作业人员,在管理上要注意,重视安全措施,丰富工作内容,保证夜班人员的休息等。
3.1.4 注意改善环境
环境包括劳动环境、社会环境。领导应重视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并想方设法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安全生产。
3.1.5 评比、奖励
人总有上进心、荣誉感。为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群体保护能力,使企业的安全日不断延续,工会、团委及有关行政部门应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安全工作的先进评比工作,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人人重视安全、关心安全的气氛。
3.2 消除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3.2.1 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
日本有理论认为:通过安全教育实现安全化,重要的应进行三个方面教育,即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态度教育。尤其认为安全态度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将既知道却不按它去做的人教育成既知道又按它去做的人。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使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安全活动。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和训练,才能培养人的安全观念,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了解安全法规,养成正确的作业行动。
3.2.2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过程是发现不安全因素,纠正不安全行为,继续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的过程。检查的方法有运用安全检查表检查,安全小组巡回检查,互相检查等。
3.2.3 改善工作条件
为了创造较好的环境和其他外在条件,使人不受环境和条件不良的影响而产生不安全行为,应对工作条件进行再检查,并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3.2.4 使用安全标志,注意安全提示
安全标志可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自己的动作,也可提醒工作人员危险品的存在和危险部位。安全提示可使操作人员随时保持清醒头脑,经常注意自己的行为。
3.2.5 安排工作考虑人的生理状态和生物节律
人在过度紧张和疲劳时,容易发生不安全行为,因此,消除紧张心理,安排任务不要太重也很重要,还要有劳有逸、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3 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和管理艺术
各级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管理学的有关知识,掌握管理学的精髓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其中,重要的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四大管理职能。在一项工作开始之前,要做好该项工作的计划工作,根据事先调查了解的情况和具体数据,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样才能使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有一个好的开端。在作出计划和决策后,需要有一个组织来完成既定的目标,并在过程中需要有效的组织工作进行支撑,即所谓的“组织”。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工作进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并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让管理人员不断修订和完善目标和计划,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即所谓的“控制”。领导职能表现在管理人员要善于采用积极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方法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实现良好的沟通,使工作人员能在管理人员的带动下实现计划和目标。掌握以上四项管理职能对于供电企业的安全和生产工作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另外,作为管理人员,要在掌握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心理学、管理学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和摸索,形成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最终达到管理艺术的境界。在中国特色的社会环境下,作为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管理科学,还要学习中国特有的人际交往方法,让不同层次的职工能信服、能规范地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这就需要管理艺术。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供电企业安全工作的人本管理,实在是一件非常崎岖、非常困难、非常艰辛的事情。
试想一下,我们常说电业职工手中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每一个字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凝成的,但仍然有许多职工对它不看不学,对它如此冷漠,以至于在工作中付出惨痛的代价;有的人嘴上谈起安全工作头头是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抛之脑后;虽然各家供电企业都制定了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经济处罚非常重,但仍然有人为了图省事敢于违章。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是不是供电企业的管理一塌糊涂?不是,我觉得归根到底,是我们对于安全管理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深入人心,没有真正触动每一个从事安全生产职工的心灵。
在此,不由得想起200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但愿供电企业都能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人本管理,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