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在工程施工中极易出现裂缝,在这些裂缝中,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最为常见,文章就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监理控制对策。
目前,我国城镇大部分住房是砖混结构,而砖混结构房屋的裂缝比较普遍,是一种质量通病,根据国内外大量的调查资料分析,砖混结构裂缝中的大部分都属于由温度变形引起的裂缝,即温度裂缝。因此,本文就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的温度裂缝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理对策,旨在通过监理手段消除这一质量通病。
(一)温度裂缝形成原因
温度裂缝形成原因及形态特征砖混结构是由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等胶凝材料手工砌筑粘土砖作为竖向承重体系,钢筋混凝土(预制或现浇)楼盖作为水平承重体系。由于钢筋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近似大一倍。又由于屋面板与墙体的温差较大,在炎热的夏季,屋面板的温度可达到60℃甚至更高,而相应的砖墙温度仅为30~35℃,造成屋面板的温度变形大于墙体的温度变形,便在砖墙顶部产生了剪应力,当砖墙内承受的主拉应力超过砖砌体抗拉强度时,墙体就会产生裂缝。如果墙体水平灰缝的抗剪强度较高,该主拉应力将使墙体产生八字形斜裂缝;如墙体水平灰缝抗剪强度很差,墙体则会出现水平裂缝或水平包角裂缝。
八字形斜裂缝一般出现在顶层墙身两端的1~2个开间内,有时可能发展到房屋长度的1/3左右。这种裂缝多产生在内外纵墙上,横墙上有时也会产生,裂缝一般呈对称形。房屋两端有窗口时,则裂缝常通过窗口两对角。斜裂缝一般仅顶层有,严重时可能发展至以下几层。水平裂缝的特征是:位于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2~3皮砖的灰缝中,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分布,两端较为严重。
(二)预防温度裂缝的监理对策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发生,监理工程师应对工程建设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理,包括设计监理阶段和施工监理阶段。
1.设计阶段监理
设计阶段监理在砖混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一般对抗震构造措施考虑较多,而对控制温度应力、减小温度裂缝的构造措施考虑较少。因此,在设计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房屋长度及温度缝设置的监控砖混房屋越长,两端积累的温度变形就越大,产生温度裂缝就越严重。因此应严格控制房屋长度及温度缝的设置间距,使之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2)屋面设计的监控
①尽量少使用平屋顶 有条件时,应建议设计人员把平屋顶改为有檩体系坡屋面,或者把平屋顶设计成屋顶花园,这样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也可以改善顶层住户的居住条件。
②保温层、隔热层的设计 设计时应按建筑节能标准,对屋面保温层进行热工计算,确保保温层厚度,对保温材料的密度、粒径、导热系数及含水率等技术指标提出具体要求,颗粒状保温层内应设排汽道和排汽口与大气连通,必要时设架空保温层。
③尽量不设大挑檐 檐口宜设计成女儿墙,若设挑檐则不能太大并对钢筋混凝土挑檐加设保温层。
④设置滑动层 建议设计人员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砖砌体连接面处设置滑动层(如油毡、滑石粉、白铁皮、合成橡胶板等),对地震区可把圈梁设在滑动层下,并用钢筋与屋面板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