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一)
考试注意事项:
一、本考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必答题,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满分90分;第二部分为选答题,分四个专业,每个专业1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10分。考生可根据自己专业特长,任选其中一组,如果多选,计算机阅卷系统将只评阅该部分最前面的选项。
二、试卷全部为客观评分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三、本考试全部时间为150分钟,终了时间一到,应考人员一律停笔,等候监考人员收点试卷及答题卡,全部考试结束后,须待监考人员将全部试卷及答题卡收点无误,并宣布本考试结束,方可离开考场。
第一部分必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70题)
1.在机械产品寿命周期的各环节中,决定机器产品安全性的最关键环节是_。
A.设计B.制造C.使用D.维修
2.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_。
A.分子碰撞理论B.燃烧素学说C.活化能理论D.链式反应理论
3.多数固体的燃烧呈_,有些固体则同时发生气相燃烧和固相燃烧。
A.固相B.液相C.气相D.三相混合
4.特种作业人员是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类别的统称。属于特种作业人员的电工、电焊工、_等人员,必须经由国家授权机构的培训、资格考核、认可并颁发凭证后,才可持证上岗。
A.起重机司机B.车工C.纺织工D.电话接线员
5.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或工作场所,建筑物的门窗宜采用_。
A.推拉式B.向内开启式C.向外开启式D.任何方式
6.《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一85)分级依据指标之一包括_。
A.最高容许后果B.致癌性C.急性中毒D.慢性中毒
7.诸如化学危险品库、氢氧站、氮氧站、油料库应远离火源,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区及
A.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B.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D.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8.将机器上的紧急事故开关(亦称急停开关)作为一般操作的停止开关频繁使用,这是____的。
A.可以B.不允许C.无所谓D.不必在意
9.机械上常在防护装置上设置为检修用的可开启的活动门,应使活动门不关闭机器就不能开动;在机器运转时,活动门一打开机器就停止运转,这种功能称为_。
A.安全联锁B.安全屏蔽C.安全障碍D.密封保护
10.充装后的气瓶,要先静置_h,使其压力稳定,温度均衡;不合格的气瓶禁止出厂。
A. 12 B. 16 C. 24 D. 48
11.从防止触电的角度来说,绝缘、屏护和间距是防止_的安全措施。
A.电磁场伤害B.间接接触电击C.静电电击D.直接接触电击
12.下列关于最高容许浓度的正确说法是_。
A.最高容许浓度是在1个工作班内任何一次采样检测不能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
B.最高容许浓度是在1个工作班内任何二次采样检测平均不能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
C.最高容许浓度是在1个工作班内任何三次采样检测平均不能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
D.最高容许浓度是在1个工作班内任何时间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浓度。
13.对产生尘、毒危害较大的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应采取有效的密闭、_、吸收、净化等综合措施和监测装置,防止尘、毒的泄漏、扩散和溢出。
A.高压B.中压C.零压D.负压
14.我国标准规定,在电气设施或者电气设备正常(无故障)状态下,15一100 Hz交流电压在干燥环境中限值为_V,在潮湿环境中限值为_V。
A. 36,16 B. 33,16 C. 33,24 D. 36,24
15.在高层建筑生活、工作的人员利用客运电梯可快捷、方便达到目的楼层。发生地震、火灾时,—使用客运电梯逃生。
A.应该优先选择B.绝对禁止C.选择方案之一是D.可以但最好不
16.汽车起重机可以在马路上行驶,又能进行起重作业,兼有汽车和起重机两种功能。汽车起重机的司机持有_,就可以独立进行汽车起重机的各种作业。
A.汽车驾驶证B.起重机司机证
C.汽车驾驶证和起重机司机证
D.经过汽车驾驶和起重机培训的证明材料
17:安全带是进行机械高处作业人员预防坠落伤亡的个体防护用品,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是____
A.低挂高用B.高挂低用
C.水平挂用D.钩挂牢靠,挂位不受限制
18.在需要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的危险点,使用安全信息____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A.可以代替B.没必要
C.不能代替D.可以设置也可以不
19.矽肺病是一种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人较高浓度的含有_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A.硅酸盐粉尘B.微细粉尘C.游离二氧化硅粉尘D.煤尘
20.汽车座椅在座椅高度、背靠倾角、前后距离等尺度方向上可以调整,这种设计运用的是____
A.最大最小准则B.可调性准则
C.平均准则D.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
21.易燃液体应盛装在_。
A.玻璃容器B.瓷器
C.具有防腐功能的金属容器D.塑料容器
22.任何场所的防火通道内,都要装置_。
A.防火标语及海报B.出路指示灯及照明设备
C.消防头盔和防火服装D.灭火器材
23.按照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_。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炸药爆炸B.物理爆炸、化学爆炸、锅炉爆炸
C.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D.化学爆炸、核爆炸、分解爆炸
24.承压后受力最均匀的形状是_。
A.球形B.圆筒形C.正方形D.椭圆形
25.车间空气中含10%一50%二氧化硅的粉尘最高允许浓度为_mg/M3。
A. 1 B. 2 C. 3 D. 4
26.下列条件中除_条外,是经营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必须具备的。
A.安全设施B.专业技术人员C.严格的管理制度D.行政部门
27.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应穿_,以防静电危害。
A.合成纤维工作服B.防油污工作服
C.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D.普通工作服
28.爆炸性混合物燃爆最强烈的浓度是_。
A.爆炸下限B.爆炸极限C.爆炸上限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29.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要求建设项目在_进行。
A.初步设计阶段B.竣工验收阶段前C.竣工验收后D.可行性研究阶段
30.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即先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后看到垂直方向的东西。所以,一般机器的外形常设计成_。
A.三角形B.正方形C.竖向长方形D.横向长方形
31.当有电流在接地点流人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_。
A.跨步电压B.跨步电势C.临界电压D.故障电压
32.把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进行连接,称作_。
A.保护接地B.保护接零C.工作接地D.工作接零
3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要求建设项目在—进行。
A.在竣工验收前B.竣工验收后C.初步设计阶段D.可行性研究阶段
34.氯气泄漏时,抢修人员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进人现场首先要_。
A.加强通风B.切断气源C.切断电源D.抢救人员
35._电气设备是具有能承受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而不致受到损坏,不致使内部爆炸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A.增安型B.本质安全型C.隔爆型D.充油型
36.当电气设备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时,应采取屏护措施。变配电设备应有完善的屏护装置,所用遮拦的高度不应低于_m。
A. 1 .4 B.1.7 C. 2. 0 D. 2.4
37.架空线路不应跨越_。
A.燃烧材料作屋顶的建筑物B.道路
C.通航河流D.索道
38.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是_的措施。
A.仅有直接接触电击保护B.只有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C.用于防止爆炸火灾危险D.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39.在建筑物电源线路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总水管、总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竖管等相连接,最好也能将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和其他金属管道也连接起来。此措施称为____
A.过载保护B.主等电位联结C.不导电环境D.辅助等电位联结
40.低压架空线路经过居民区(包括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车站、市镇、乡村等人口密集地区)时,线路导线与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_m。
A. 5 B. 6 C. 6.5 D. 7
41.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时间应不大于_s。高度危险区域使用的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大于_s。
A. 15,5 B.5,0.5 C.5,0.25 D. 2.5,0.25
42.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照_被分为6组。
A.最大试验安全间隙B.最小点燃电流
C. MESG和MIC D.引燃温度
43.车床上切削下来的带状、螺旋状切屑,应采用_。
A.钢皮尺或卡尺、刷子等清除B.钩子等清屑工具除去
C.直接用手拉去D.自行掉落
44.在下列绝缘安全工具中,属于辅助安全工具的是_。
A.绝缘棒B.绝缘挡板C.绝缘靴D.绝缘夹钳
45.生产环境中职业性危害因素不包括_。
A.自然环境中的因素B.厂房建筑或建筑不合理
C.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D.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危害
46.下列途径_可以消除疲劳。
①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
②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
③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
④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
⑤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
47.槽、坑、沟边堆土高度不得超过_m。
A. 2 B. 1. 5 C. 1 D. 0. 5
48.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_。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周围介质振动D.发光发热
49._的工频电流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的电击。
A.数安B.数毫安C.数百毫安D.数十毫安
50.在实施保护接零的系统中,工作零线即中线,通常用_表示;保护零线即保护导体,通常用_表示。若一根线既是工作零线又是保护零线,则用_表示。
A. N,PEN,PE B. PE,N,PEN C. N,PE,PEN D. PEN,N,PE
51.建筑外围使用的全封闭立网,其网目密度不应低于_目/100 cm2o
A.1000 B.1500 C.200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