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对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思考

作者:孙建滨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09月18日

  近年来,职业病危害事故,尤其是严重职业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据卫生部统计,2002年全国报告的尘肺新发病例12248例,较上一年增加了16.6%,累计尘肺病例达581377例,急性和慢性中毒发生率较上一年分别增高了4.5%和11.5%。而2003年新增职业病患者更高达70万,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我国GDP的2.5%–3.0%。职业病和职业性损害已给劳动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一、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的职业卫生安全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区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之时,往往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职业病危害,有的甚至明知是外国淘汰的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业项目而仍然引进,并且以工业园的形式进行“扎口”管理,影响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采取买断、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而生产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不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有的停用甚至拆除原生产工艺中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给劳动者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并且以各种理由拒绝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管理,存在着严重的职业卫生安全隐患,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

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水平。我国的卫生事业经费由20世纪80年代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增加到2000年的5.3%,但公共卫生事业经费占的比例却下降了,事业经费严重不足。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单位要靠有偿服务收费来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一手执法,一手收费,既影响了执法队伍的形象,又不利于执法工作的开展。在新的一轮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中,撤销了原卫生防疫站,组建了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体制的理顺对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促进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执法经费仍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因而,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卫生监督执法的投入,以确保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职业病是可预防的疾病,不同于由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完全是由人类不文明生产造成的。在工业生产中,职业病危害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建设单位缺乏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或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在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忽视或减除职业卫生防护要求,不设计或配备应有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项目建成后,先天存在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隐患,要消除这些职业病危害,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加强建设项目的预防性卫生审核管理,是预防、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根本措施,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强制性的法律制度,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验收,有关部门依然批准其开工建设和投产,因而加强部门协调,制定制约机制是做好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三)加强职业卫生法规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工业生产既存在传统的职业病危害,也存在现代工业和生产方式带来的新的职业病危害,特别是在乡镇企业、中小型企业、建筑企业等行业中,职业病防治制度不健全,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严重, 1.5亿流动劳动者,在没有个人防护的情况下,长期超负荷体力劳动,大量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得不到最基本的职业卫生服务,他们中的不少人或者发展成为显性职业病或者过早丧失劳动能力,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虽然《职业病防治法》已施行2周年,但法律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电视、报刊、广播、普法宣传等形式,向劳动者宣传职业卫生法规、传播职业病防治知识,逐步提高其职业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虽然职业卫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只要各级人民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职业病防治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之卫生行政部门的强有力的监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