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三效蒸发器操作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9年01月21日

1. 工艺要求
1.1 产出合格的水;
1.2 达到废液浓缩要求;
1.3 做好液体平衡工作,控制处理量、接收量、排放量平衡;
2.岗位任务
   接收精冶工段、化验室废水,利用炉前岗位蒸汽热能,通过本岗位设备,将废液中水利用蒸发冷凝分离出回用,浓缩后废液再处理的工艺。
3. 开、停车程序及注意事项
3.1  开车前准备
3.1.1 确认在试水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设备均已检修完毕,通知公用工程准备开车;检查所有放空、放净、取样、冲洗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3.1.2. 协调前工段操作人员准备向本工段进料。
3.1.3. 检查一次水已经供至车间,各用水点排气完毕,水质无明显的铁锈及杂物。
3.1.4.打开各泵的机械密封冷却水的阀门,机械密封不能在无冷却液的情况下运转。
3.1.5.检查循环冷却水供水压力(0.4MPaG),打开间接冷凝器(E05)进口管线CWS01阀门和出口管线CWR01阀门,并调整阀门开度,检查循环冷却水上水压力(PG05)、温度(TG05)及回水温度(TG06)仪表示参数是否准确。
3.2 上料
3.2.1 打开原料泵(P01)入口阀,启动原料泵,打开泵出口阀并调节阀门的开度,关闭上料管线旁通PL0102上的阀门,并将冷凝水预热器(E01)进料口和出料口处于全开状态,缓慢开启原料流量计(FI01)上游阀门至全开,然后用流量计下游的阀门调节流量(达到3m3/h),开始向蒸发系统进液。输送液经过冷凝水预热器(E01)进入一效加热室(E02),并开启上料管线PL04、PL05和PL06的阀门分别向二效加热器和三效加热器进液。
3.2.2  当一效分离室(V02)内液位达到中视镜时,开启一效轴流泵(P03)进行强制循环。然后打开一效出料管线PL11过料阀,向二效分离室(V03)进料。
3.2.3.当二效分离室(V02)液位达到中视镜时,关闭上料管线PL07的阀门,开启二效轴流泵(P04)进行强制循环。然后打开二效出料管线PL15的过料阀,向三效分离室(V04)进料。
3.2.4.当三效分离室(V04)液位达到中视镜时,关闭上料管线进PL17上的阀门,开启三效轴流泵(P05)进行效强制循环。
3.2.5通过调整上料阀门,及各效的过料阀门的开度,使各效分离室的液位维持在工艺指标。
3.2.6须要注意:在正常蒸发过程中,冷凝水预热器(E01)进料口和出料口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上料管线PL04上的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必须关闭冷凝水预热器冷凝水进、出口阀,打开冷凝水管线旁通上的阀门。防止冷凝水预热器管内积液过热损坏设备。
4 .开启真空系统
4.1. 开启真空泵工作液管线RW06上的阀门;
4.2.关闭真空泵(P07)进气管线VE03上的阀门。
4.3.启动电机;
4.4.当泵达到极限压力时,打开进气管线VE03上的阀门,真空泵开始工作;
4.5.检查真空泵的使用情况,有无震动、噪声;如真空度达不到极限压力,应检查真空管道是否有杂质、工作液温度是否过高等,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运行;
5. 正常操作的转入
1) 按第9项试水操作规程操作,打开管线VT02、VT03、VT04上的放空阀。
2)上述步骤就序完成后,缓慢打开蒸汽管线LS01上的阀门,开始对一效加热室(E02)加热,蒸汽压力不宜过高,不能超过0.1MPaG,观看到放空管线VT02管端有蒸汽外冒现象后,即不凝汽排净,关闭管线VT0102上的放空阀。
打开冷凝水预热器(E01)冷凝水进出口阀门,然后开启一效加热室(E02)
冷凝水排放管线SC01视镜前后的阀门,调节阀门开度使冷凝水连续排放(阀门开启程度通过观察视盅操作,观看到气液界面即可。如果观看到的是气相,则把阀门开度调小,反之观看到的是液相,则把阀门开度适度调大);
3)逐步提高加热蒸汽压力,调节幅度每次不大于0.02MPa,直到0.17MPaG。
4)待一效分离室(V02)内液相温度TG02达到110~115℃(物料沸腾温度)后,对二效加热室(E03)加热,观看到放空管线VT03管端有蒸汽外冒现象,即壳程的不凝汽排净后,关闭VT03上的放空阀。
同时开启二效加热室冷凝水排放管线SC07视镜前后的阀门,并调节阀门开度,保证冷凝水及时连续的排出,防止壳程积液。
5)待二效分离室(V03)内液相温度TIG03达到93~97℃(物料沸腾温度)后,三效加热室(E04)加热过程中壳程的不凝汽由真空泵抽走,二效分离室压力达到工艺指标时关闭管线VT04上的放空阀。
注:在蒸发运行过程中,必须间歇开启各效加热室的放空阀,及时排放系统中的不凝汽,冷凝水也必须连续排放且不带汽。
6) 观察生蒸汽冷凝水罐(V01)液位计,当罐内液位达到1/2时,打开生蒸汽冷凝水泵(P02)入口阀,启动冷凝水泵,打开泵出口阀并调节阀门的开度,使生蒸汽冷凝水连续地输出。
观察二次汽冷凝水罐(V05)液位计,当罐内液位达到1/2时,打开二次汽冷凝水泵(P08)入口阀,启动二次汽冷凝水泵,打开泵出口阀并调节阀门开度,使二次汽冷凝水连续地输送至前工序。
注意:二次汽冷凝水罐液位维持在1/2处(确保起到液封作用)。
7) 一效蒸发系统的蒸汽压力在达到工艺指标前要缓慢提升,不能一步到位。密切注意各效分离室的温度及压力,防止设备超温、超压运行。
8) 蒸发系统正常运行后,要求各效温度、压力控制在工艺指标(表5-3)范围;要求真空泵的压力在工艺指标范围。
6.  过料
6.1. 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各效分离室的液位将缓慢下降。当一效分离室(V02)液位至下视镜时,向系统缓慢进料,使一效分离室液位维持在中视镜。
6.2.一效分离室液位平稳后,调节一效过料阀门和二效过料阀的开度,使二效分离室(V03)、三效分离室(V04)的液位维持在中视镜。
7.  出料
7.1 当系统稳定正常操作,每半小时用量杯通过取样口AP01取一次样,测其浓度,达到要求后即可出料。
7.2 打开三效出料管线PL19的阀门和三效出料泵(P06)的入口阀,启动三效出料泵,然后打开泵出口阀及回流管线PL20的阀门,调节阀门开度,使浓缩液输送至收集罐。
7.3 出料时注意观察各效压力及温度,使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调节各效间过料阀,使各效分离室液位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
8 .稳定操作
8.1.运行稳定后,将负荷逐步提高至100%;检查各设备、管道、阀门等是否泄漏;真空度是否合格;检查机泵等运转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电流是否超过额定电流;及时维修,排除故障;
8.2正常运转过程中的记录
8.2.1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各效分离室的温度;
8.2.2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各效分离室、真空泵的压力;
8.2.3每天记录蒸汽、电的消耗量;
8.2.4填写岗位交接班、考勤、设备点检、消防器材点检等记录;
8.2.5填写接料记录表单。
9. 停车
1)试料完毕,通知前工序、公用工程等准备停车。逐渐降低系统负荷,将蒸汽阀门逐渐关至50%。
2) 一效分离室(V02)液位接近第一块视镜下限时,关闭生蒸汽阀门,停止加热。
3)关闭真空泵(P07)进口管线VE01上的阀门,迅速关闭真空泵电机,开启泵进口放空管线VE03的阀门,使真空泵(P07)进口恢复常压,关闭冷却水管线RW06上的阀门。
4)打开各效加热室壳程与二次汽管线上的放空阀门,将系统放空。
5)继续进料稀释浓缩液,直到各效分离室内物料无晶体物质析出后,关闭原料泵(P01)及进料阀门。关闭三效出料泵(P06)及泵进出口阀门。
6)待一效分离室(V02)接近常温时,停止一效轴流泵(P03)。一效蒸发器内料液通过压差进入二效蒸发器后,关闭一、二效间的过料阀,打开循环液管道上的放净阀门,将一效蒸发器内料液排净。并将一效加热室壳程的冷凝水排放干净。
7)待二效分离室(V03)接近常温时,停止二效轴流泵(P04)。二效蒸发器内料液通过压差进入三效蒸发器后,关闭二、三效间的过料阀,打开循环液管道上的放净阀门,将二效蒸发器内料液排净。并将打开二效加热室壳程冷凝水排放干净。
8)待三效分离室(V04)接近常温时,停止三效轴流泵(P05)。然后再关闭三效出料泵入口的放净阀门,将三效蒸发器内料液排净。打开三效加热室(E04)壳程的放净阀门,将壳程冷凝水排放干净。
注意:三效出料泵关闭后,要及时用清水将泵及附属管线内的物料置换干净,防止物料沉积及降温结晶。
10.蒸发系统清洗
8.9.1.排净物料后,按照第9项试水过程向蒸发系统进水,各效分离室液位至工艺操作指标后,开启各效轴流泵。
8.9.2.微开蒸汽阀门,对各效蒸发器进行蒸煮,以清洗系统。
8.9.3.当确定设备和管道物料冲洗干净后关闭蒸汽阀门,然后停止各机泵。
8.9.4.停止机械密封冷却水。
8.9.5. 用蒸汽将蒸发系统管道及设备吹扫干净,打开所有的放净阀,放净设备及管道内所有残留水,尤其是冬季需要特别注意防冻。
注意:在设备未完全冷却,设备内部含有大量水蒸汽的状态下严禁向设备内喷洒低温洗水为设备降温,并且要求清洗水中氯离子含量小于25ppm。
8.9.6.将阀门恢复至开车前状态。
8.10. 停止循环水和一次水系统。
8.11.切断动力电总闸。
8.12.将系统进行检修后,恢复至开车前状态。
4.操作注意事项
4.1.检查泵及电机无异常声音;
4.2.泵的轴封应严密,无漏浆及漏水现象;
4.3.泵的出口压力正常,出口压力无剧烈波动现象;
4.4.检查油箱油位,油质正常,发现润滑油不足或品质变坏时,应及时补加或更换;
4.5.当发现缺陷影响使用时,应立即停泵并投入备用泵运行,作好记录,通知检修人员处理;
4.6.有冷却水的泵其冷却水应畅通,温度正常;泵及电机的周围应经常保持清洁,不应有浆、水、油漏到地面基础上。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