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施工现场危险点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1月21日

  施工现场危险点分析或危险点预控的完全表述应该是工作前危险点、危险源的分析与工作中危险点、危险源的控制。

  人类从事的每一项生产活动都存在着包括劳动者本身、工器具、设备、劳动对象、作业对象、作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和不安全因素。危险点是指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部位、场所、工器具或行为等。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设备损坏、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因此施工前必须经过认真分析,充分认识危险点和危险源之所在,工作中采取有效的隔离、警示、个人防护等措施加以防范,才能达到超前预控和预防事故的目的。

  在现实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预防事故的方法,如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中办理的“安全工作票”,“班前会”制度,在安全工作中提倡“多说一句话”等等,都可称为“危险点分析”范畴,因此“危险点分析”活动在生产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提倡“危险点分析”旨在使各项工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使一线职工在工作现场形成预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工作习惯,而有效控制和杜绝“人为不安全行为”。

  “危险点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要点:

  1、工作场所特点如高空、带电、交叉作业、容器内施工等可能给作业者带来的危险因素。

  2、工作环境特点如高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雨、雪、严寒天气等可能给作业者带来的危险因素。

  3、工作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等可能给作业者带来的危险因素或设备异常。

  4、施工程序或工艺流程的颠倒、操作方法的失误等可能给作业者带来的危险因素或设备异常。

  5、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不适或思想情绪波动、技术水平能力不足等可能给作业者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综合上述特点和经验,“危险点分析”一般步骤可归纳为:

  1、工作负责人组织并主持对将要进行的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危险点;

  2、制定控制措施,必要时召集有经验的老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预防措施;

  3、在办理“安全工作票”的同时填写“危险点分析控制卡”,向所有工作人员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4、工作中认真落实控制措施,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安全员等必须时时监控到位。
  综合“危险点分析”要点与“危险点分析”一般步骤,发动群众找出适合各岗位情况的危险点分析控制资料,在开展“危险点分析”活动中,要特别强调认真学习《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因为“安规”中不仅指出了有关作业的危险点,还指出了控制措施和方法。调查统计表明,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违反了“安规”及没有正确地对待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因此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在电建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