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的安全发展模式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2月15日

社会经济发展犹如建设一座摩天大厦,由很多的不同的发展元素构成。其中,“安全”这块材料尤为重要,它不但保障了其他材料的有效构成,更是建立大厦稳固根基的重要因素。那么“安全”这块材料需要怎样的发展模式?

一、安全发展的重要性

每日铺天盖地的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安全事故新闻占了一定的比例。如2005年刘官屯年十五万吨产量的煤矿,违规建设、非法生产造成煤尘爆炸事故,致10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870.67万元;2000年拥有固定资产5200万的洛阳东都商厦未作任何安全防护进行电焊作业造成火灾致309人死亡;2007年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乱采乱挖、防范处置措施欠缺造成溃水淹井事故灾难,致172人死亡;2009年工程预算达50亿元的北京央视配楼发展特大火灾。这些新闻无处不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虽然带给我们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面,存在着太多太多无视安全生产而发生的惨痛教训。正因为人们往往在经济建设中只看到效益的热潮,而忽视了安全发展的重要性,“铤而走险”的心态普遍存在,导致了各类的安全事故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此起彼伏。

二、中外安全生产思维模式对比

1986年10月13日,江总书记在上海消防工作会上,作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讲话。这三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抓安全生产的本质规律和重要意义。1987年4月,劳动人事部在北京召开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方针。安全生产重在预防的思维模式开始被大力提倡。早在美国19世纪后期,他们就深刻体会到每年有数千人死于煤矿事故的教训,开始了安全生产立法行动。1970年,《职业与安全健康法》经尼克松总统签署颁布。时至今天,美国已建立起一个系统全面、功能完善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体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71年以来美国工作场所和雇员人数增长一倍多,但他们的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一直维持在世界的较低水平,使美国人骄傲的不仅是他们对于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和研发,更重要的是他们完善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体系。我国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柏然毫不回避中国在安全生产理念方面的落后现状,他说:“我们现在还在讲减少事故、减少伤亡,如这把椅子会不会对人产生伤害,这个楼梯会不会让人滑倒。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他们不叫安全生产了,叫安全健康。”可见西方国家早就把安全生产预防工作用法律手段建立、巩固和发展起来了。

三、“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安全发展思维模式

在《汉书·霍光传》里有个小故事,一位客人在经过主人的厨房时发现厨灶弯曲的烟口旁边堆满了柴火,客人就提醒主人,要把靠近烟口的柴火搬走,不然会有火灾。主人没当回事,果然失火。幸好邻居帮忙扑灭了火。主人特为此而宴请众人,后悔没有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则小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安全发展是很有教育意义的。若我们事先将安全工作做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就不必等到人员伤亡时“砍仓止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工作必须有“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思维模式。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狠抓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加大安全生产设备投入,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这才是安全生产体系建立的最终目标。

安全预防投入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在历次重大安全事故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宁花数亿搞基建,不舍一元抓安全”这样的怪事。杜邦公司中国区安全管理咨询客户支持主管刘昀指出:“事实上,安全不仅是一种消费,更重要的是会带来价值。如果一个工人因工伤不能来上班了,他所带来的损失不仅是他不能完成他的工作,还会带来很多连锁的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形象。”安全经济学的基本定量规律:“1元事前预防等于5元事后投资”,这也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告诉我们,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大大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工业实践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也告诉我们,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加工和制造时的10分安全性效果.而能达到运行或投产时的1000分安全性效果。

安全预防工作需积极落实。预防工作必须坚持积极主动,杜绝消极被动的思想。注意突出重点,强化抓重点的意识,重点工作要全力抓,薄弱环节要反复抓。积极搞好宣传教育,落实责任制。善于发动和依靠群众,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局面 ,形成“人人关心预防工作、人人都做预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十一世纪伊始,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安全生产工作任重而道远。总结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经验教训,纵观世界各国在安全生产普遍做法,“安全预防工作”这块材料必须夯实在我们经济发展的大厦的地基上,我们的发展才能稳固和长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