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点击数:   更新日期:2009年09月11日

陕西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

发 文 号:陕西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
发布单位:陕西省人大常务委员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路交通管理,维护水路交通秩序,保障水路交通运输的安全、畅通,促进水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路交通活动。

  本条例所称水路交通,包括航道和港口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港口经营、船舶检验、水路运输与运输服务、水上交通安全及其有关活动。

  第三条 水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科学利用、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路交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支持和引导水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并将水路交通监督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路交通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航运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港口、航道、航运管理工作。

  依法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船舶和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路交通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

   第二章 航道、港口管理

   第八条 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省航道发展规划和港口布局规划,经征求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本省航道发展规划和港口布局规划应当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防洪、渔业等规划相协调。

  第九条 航道、港口及其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条 在通航河流上建设对通航有影响的闸坝、桥梁、码头、架空电线、水下电缆、管道等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建设单位应当设置助航设施,并承担维护费用和管理责任。

  第十一条 在通航河流上建设水利、电力工程等永久性建筑或者进行控制、引走水源等活动影响过船、过木、过鱼的,建设单位应当建设与通航要求相适应的过船、过木、过鱼设施,并保证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船舶通过过船设施时,不缴纳费用。

  第十二条 在通航河道内挖取砂石、泥土、淘金等,应当经河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航运管理机构等有关部门审批,并按批准的作业范围和方式进行,不得影响通航以及水上交通安全。

  第十三条 在通航水域发生沉船和影响通航的沉物时,沉船、沉物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按照规定设置标志,并在海事管理机构限定的时间内打捞清除。逾期不打捞清除的,由海事管理机构代为打捞清除,所需费用由沉船、沉物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

  第十四条 航运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航道及其设施的监测、养护,保障船舶安全通行。

  航运管理机构为了保障航道畅通进行的勘测、疏浚、抛泥、吹填、清障以及维修航道和设置航标等施工作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涉或者索取费用。

  航运管理机构进行前款规定的施工作业,应当事先征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水位变化、气象条件等情况及时发布航道通行信息,并可要求过往船舶减载或者停航。

  第十六条 港口经营包括码头和港口设施的经营,港口旅客运输服务经营,在港区内从事货物的装卸、驳运、仓储的经营和港口拖轮经营等。

  从事港口经营应当向港口所在地的县级以上航运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取得许可后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航运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十七条 取得港口经营许可,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在港区内进行水上水下施工作业以及设置非港航业务标志的,应当经县级航运管理机构批准,并设置标志和显示信号,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通航安全。

  第十九条 禁止在航道、港口水域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养殖、种植;

   (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采掘、爆破等;

   (三)倾倒泥土、砂石、废弃物;

   (四)超标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因工程建设等确需在港口水域内进行采掘、爆破活动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经县级以上航运管理机构批准。

     第三章 船舶管理

   第二十条 船舶的新建、改建、维修的检验和船舶的年度技术检验,应当由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进行。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对船舶修造企业资质和建造、维修图纸进行审查,并对建造和维修过程进行建造检验。检验合格后,船舶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签发船舶检验证书。

  特种船舶和200总吨或者147千瓦以上船舶的检验由省海事管理机构负责,200总吨或者147千瓦以下船舶的检验由设区的市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设区的市未设置海事管理机构的,由省海事管理机构或其指定的设区的市海事管理机构负责。

  未取得船舶检验证书的船舶不得使用。

  第二十一条 购置外省建造的船舶在本省登记的,应当持建造地法定船舶检验机构颁发的船舶检验证书以及船舶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到登记地换发船舶检验证书。

  第二十二条 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船舶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继续使用:

  (一)船舶发生影响航行安全的机务、海损事故的;

   (二)更改用途或者航区的;

   (三)改建船舶的;

   (四)船舶检验机构签发的证书失效的。

   第二十三条 船舶所有人应当持船舶所有权的证明文件和船舶技术资料,到船舶登记港所在地的海事管理机构进行船舶登记。船舶登记港为船籍港。

  船舶登记项目发生变更时,船舶所有人应当持船舶登记的有关证明文件和变更证明文件,到船籍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

  船舶所有权转移、船舶灭失、船舶失踪的,应当到船籍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四条 需要办理船舶转籍的,船舶所有人应当到原船籍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籍港变更登记,并持原船籍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出具的转籍证明文件到新船舶登记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转籍登记。

  第二十五条 船舶和浮动设施到报废期限的,应当予以报废,其所有人应当办理营运注销手续。

  禁止利用报废的船舶和浮动设施从事水路运输。

   第四章 运输管理

   第二十六条 从事营业性水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服务的单位、个人,应当依法取得县级以上航运管理机构颁发的水路运输许可证或者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持营业执照到原签发水路运输许可证的航运管理机构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营业运输证》。

  第二十七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持经审验的有效证照,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二)公平竞争,提供安全、优质、文明的服务;

   (三)按照核准的班次、航线、停靠站点从事客货运输;   (四)按照国家和本省的规定缴纳航道养护费、港务费、船舶停泊费和运输管理费;

  (五)使用国家和本省规定的票据。

   第二十八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要求增加运力或者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当向原批准机构提交申请,航运管理机构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予以办理。对审核批准的,核发或者更换船舶营业运输证;对不予批准的,给予答复。

  第二十九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要求停业的,应当在停业三十日前向原批准机构提出办理注销手续。

附件下载:会员登录 点击此处下载附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