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车间安全管理,适应绿色公交、和谐公交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提升安全管理过程控制力,根据《安全生产法》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遵章守法,落实责任,以人为本,安康至上,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方针,履行主体责任,完善保障机制,落实法律法规和上级安全生产要求,突出重点,打牢基础,稳步推进车间安全管理标准化,以良好的安全业绩,为车间品牌形象做贡献。
二、奋斗目标
1、集团公司安全目标
通过车间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增强安全生产理念的渗透力、制度的保障力、管理的执行力,杜绝重特大事故,挑战重伤为零,确保工亡为零。
2、车间安全目标
轻伤及以上事故为零。
3、班组安全目标
微伤及险肇事故为零,无严重违规,无重大隐患。
三、车间安全管理标准
(一)车间安全管理组织标准
1、车间应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车间领导对所属班组的安全工作实行分区包保。。
2、车间领导和安全员应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专业安全知识,熟悉本车间设备设施、工艺、危险源和典型事故案例。车间领导应经过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安全员应经过本单位安全管理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
3、车间主任应将安全生产业绩列为考核任用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
(二)车间安全管理制度标准
车间应建立完善以下安全生产制度,并根据生产设备、人员、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安全生产经验教训等,对安全生产制度进行动态修订,加强单位之间的安全合作与交流,持续改进,提升干部职工安全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
1、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车间主任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根据职责分工,支部书记、车间副职(含助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管理责任。车间安全员在车间主任领导下,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管理。
2、安全操作规程。车间应建立健全各岗位、各工种及各种工器具的使用安全规程。
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规定安全教育培训类型及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实施人及考核规定等。
4、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制度。明确安全检查的类型、组织人、参加人、检查内容、范围、检查周期、隐患整改要求等内容。
5、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激励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对不利于安全生产的行为进行鞭策和考核。
6、事故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类事故的报告、分析、统计、处理、责任追究等内容。
7、安全许可确认制度。对危险性较大的检修和临时性工作(动火、登高及用电)进行审批,实行作业签单制,明确安全责任人、安全监护人。
8、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对现场存在的违章和重复性隐患进行动态治理,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确保处于受控状态。
9、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制度。规定危险源辨识的周期或时机,评价风险大小,制定和实施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10、车间主任认为必要的其它安全生产制度。
(三)车间安全管理信息标准
车间应建立以下安全生产信息记录: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汇总表
2、事故登记台帐;
3、安全教育台帐;
4、安全检查及违规、隐患整改处理台帐(含日常检查);
5、安全奖惩考核登记台帐;
6、合理化建议台帐;
7、职工安全档案(可委托班组登记管理);
8、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9、安全设备设施(含应急器材)档案;
10、安全会议记录;
11、事故分析会议记录;
12、车间主任认为必要的其它安全生产记录。
(四)车间安全教育培训标准
1、车间应认真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如实记录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记入职工安全档案。
2、教育培训内容:
(1)本车间工作特点、工作环境,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和预防控制措施。
(2)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安全规章制度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
(3)所从事工种(岗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4)所从事工种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类型,有关事故案例。
(5)自救互救急救方法、应急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6)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7)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3、管理要求:
(1)车间安全教育培训由车间主任组织实施,其他管理人员根据安排进行授课。
(2)对新进车间的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4学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现场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到班组。
(3)对车间内转岗和调换工种人员必须经不少于2学时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到班组。
(4)对休假10天以上、各类事故的责任者及严重违规违纪职工,必须进行车间安全教育或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5)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预先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进行危险源辨识,制定具体安全措施,并对职工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
(6)安全教育情况及成绩记入本人安全档案。
4、对全体职工车间应定期组织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规章制度教育、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等,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对不适应岗位安全生产要求的人员,要及时予以调整。
(五)车间安全检查标准
1、车间应组织每周不少于1次的综合性安全检查,由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实施,其他管理人员参加。车间安全检查应覆盖机械、电气、安全设施、应急器材、防护装置、工器具、危险源点、现场环境、能源动力设施、职工安全表现等。
2、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应针对机械、电气、工艺、动力介质等进行专业安全检查。
3、车间管理人员应针对包保区域加强巡视检查,通过过程观察发现整改隐患,纠正制止违章。
4、对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应认真记录,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六)车间现场安全标准
1、机械、电气、工器具、车辆、工作现场等必须做到无隐患,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完好,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2、按岗位要求穿戴工装、面罩、眼镜、鞋等劳动保护用品。
3、认真执行岗位作业标准和各项安全制度,拒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杜绝冒险蛮干行为。
4、安全通道及出入口无杂物,保持畅通。
5、安全警示标识清晰、醒目、准确、齐全,放置位置合理。
6、危险品有明显标识。灭火器等应急器材在指定位置放置并处于完好状态。
7、无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8、其它方面符合定置管理和8S管理要求。
(七)车间安全管理动态控制标准
1、车间必须做到安全生产“五同时”。 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任务时,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2、车间应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全体职工大会,总结分析安全生产状况,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敏锐性,对各类事故、现场存在的违章和重复性隐患要重点治理,杜绝安全管理责任的缺失。
3、车间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完善控制措施,并对职工进行针对性培训。
4、车间应根据生产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事故教训及现场暴露的问题,及时检查评审现有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修订。
5、车间应加强对班组安全工作的领导、检查、评比与考核,加强对班组长、班组安全员和工会小组长的安全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对不适应班组安全工作的人员及时予以调整。
6、车间应深入开展各类全员性安全生产活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7、车间应针对危险源(点)和有毒有害物质制定“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安全检查提示卡”,针对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类型完善应急预案,并对职工进行培训,定期组织演练。
8、对辖区内检修、临时性工作等必须针对工作特点和现场条件,组织危险源辨识,制定安全措施,进行安全确认许可审批,明确安全责任人、安全监护人,加强针对性教育和安全交底,加强现场协调和监督监护。
9、对各类事故必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处理,查清原因,分清责任,落实防范措施,吸取教训,举一反三。
10、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安全因素,发生险情和事故时,要果断正确处理,防止事态扩大,按程序上报各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