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城镇燃气事故风险评价研究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10月06日

  
  第三章管道燃气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一、液化石油气及液化石油气掺混空气混合气的特性
  
  (一)液化石油气的性质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PetroleumGas,简称LPG或液化气)是我国城镇燃气的主要气源之一,目前许多城市还将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配制成混合气作为气源。液化气及其掺混气是城市燃气中燃爆危险性较大的气体,下面是液化石油气的一些性质:
  
  (1)比空气重,比水轻  
  液化石油气的气态相对密度为1.5-2,液态的液化石油气与4℃水相比,相对密度为0.5-0.6。所以液化石油气在储配、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气化的LPG就会往低洼处流动并积聚,不易被风吹散,或是沿地面漂流。
  
  (2)挥发性强  
  在常温常压下,液态LPG极易挥发,1升液态LPG经挥发,可变成250升气体。
  
  (3)着火温度低  
  液化石油气的着火温度约为430-500'C,火柴焰、打火机火星、机械火星、汽车排气管火星等均可点燃液化石油气。
  
  (4)燃烧热值高  
  在标准状况下,1kg液化石油气燃烧后,发出的热量可达46.1-50.2MJ,约为焦炉煤气的6倍之多,其温度可达700-2000'C.
  
  (5)沸点低  
  丙烷的沸点为一42'C,丁烷的沸点为一10'C。因此,在容器中储存的液化石油气,只要温度略有升高,就会引起饱和蒸汽压的升高。
  
  (6)燃爆危险性大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是2^15%,而天然气和煤气分别为5%和4.5%,所以液化石油气与遇明火极易燃烧和爆炸。
  
  (7)体积膨胀系数大  
  由于液化石油气常以液态储存,其危险性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体积膨胀系数。在15℃时,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约为0.003,为水的16倍。
  
  (二)液化气掺混空气混合气(以下简称空混气)的特点
  
  (1)掺混过程是液化气被强制气化后和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一般为液化气:空气=40:60  
  (2)空混气热值为452MJ/Nm3,它和天然气热值相当,是煤制气热值的3倍,因此炉具与用天然气的炉具有互换性,管网也适用于天然气的输送。  
  (3)空混气压力为。.1MPa时,露点为一20'C,在环境温度高于该温度的地区均不会冷凝。  
  (4)空混气爆炸极限为1.8%^'9.55%,混合气中空气占60%,比爆炸上限高出5倍,因此使用混合气安全可靠。  
  (5)掺混过程为简单的机械混合过程,所以过程无三废产生。  
  (6)目前掺混过程的关键设备及中央控制系统,国内尚无产品,各厂均从美国成套引进。以国产液化气制取混合气为例,液化气和混合气的组成及物性见下图:
  
  (三)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的特点
  
  1.突发性强。在气体泄漏事故发生之前,往往没有任何征兆,特别是大型储罐漏气时更是如此,储罐的容积越大,发生事故的损失也越大;
  
  2.扩散迅速,极易形成很大的危险区,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1.5-2.0倍,气体的体积是液体的250-350倍,泄漏出来的气体会随风漂移,无风时会积聚在低洼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造成数千甚至数万平方米的爆炸气体危险区;
  
  3。极易发生灾难性的爆炸、火灾事故和造成巨大损失.如1升液化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2%时,形成12.5m'的爆炸性气体。其爆炸速度为2000-3000m/s,火焰温度达20000C,闪点在。℃以下,最小引燃能量在02-0.3mJ。在标准状态下,1m3的气体完全燃烧后发热高达1.05x103kJ相当于24kgTNT炸药爆炸的能量,由以上数据可想而知液化石油气的爆炸威力。
  
  4液化油气储罐被大火烧烤后,容器会发生强烈爆炸,壳体和碎片飞行距离远,会击毁和震坏附近的设施及建筑物,能产生二次灾害,造成群死群伤。
  
  第四章燃气事故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从以往发生的燃气事故来看,特别是燃气火灾、爆炸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燃气泄漏引起的。因此,以燃气泄漏事故为起点,进行对火灾爆炸事故进行风险评价,是减少事故损失及人员伤亡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燃气事故风险评价模型
  
  针对液化石油气掺混空气,下面以空混气为例阐述燃气火灾爆炸事故风险评价模型。
  
  (一)泄漏源强度
  
  空混气从管道及阀门中泄漏出来,假设其为理想气体(在压力较高时是合理的),可以采用以下模型进行计算:  
  第一步先判断气流是处于临界状态还是次临界状态:  
  第二步是根据Crane公式计算泄漏源强度:  
  燃气的分子量,R是通用气体常数,;是热容比,T8是气体温度。评价者应考虑泄漏的时间长短是否足以显著地影响到压力的变化。如果周期短,那么在后果计算中采用最初的泄漏强度是合适的;否则,在整个周期中应选择等效泄漏强度。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