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9月09日

三、 加强我国包装废弃物的管理并建立回收处理体系

1、 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模型
对包装废弃物合理处理,是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节约资源的重要举措。这就使“包装生命周期”不仅包括包装的设计、制造、流通、消费四个环节,还包括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下面是包装废弃物产生、再利用和处理示意图:

由上可知,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包装生产和流通中,对包装废弃物的合理处理:
①包装设计和制造时,要尽量使包装容器能重复使用,使包装变废为宝,易于回收,并在处理阶段不会产生有害物质;②要防止采用功能过剩的包装;③建立一个节省资源、能源的包装和产和流通的体制,要求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原则上由企业进行资源化后加以再利用,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最终排放量。

(2)商品消费中,对包装废弃物的合理处理:要求增强环保意识,改变价值观念,采用节省资源的合理包装,要求消费者对包装废弃物排放后的再利用处理给予积极支持,如对可能再利用的包装废弃物应纳入废品回收系统,不再作为城市垃圾而废弃等。

(3)包装废弃物排放后的治理:①要求建立一个能被民众接受,并且符合当地再利用条件的合理的收集系统;②要求通过有效的收集和搬运来保持环境卫生,并努力节约运输过程中的能量消耗;③回收可复用和再生的废弃包装,焚烧、填埋不能复用和再生的包装;④在焚烧处理中,要尽可能防止发生二次公害,并促进废弃物的再利用;⑤对于最终必须填埋的废弃物,要尽量减少它的数量和体积,并使之无害化,保护处理场地周围的环境。

因此,对包装废弃物的治理途径首先尽量减少废弃物;其次是包装废弃物在排放前的预处理;最后是包装废弃物的排放后的治理,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健全和完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的外部条件

2.1 制定包装废弃物法规 ,强化国家宏观管理
发达国家关于“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的方式值得借鉴。在经济水平有限、人们的环保意识还薄弱的情况下,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法规,并结合税收、产品价格、企业信贷和回收交易指标等经济手段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和保证。一方面,加强管理和约束;另一方面,国家对企业的生产需进行一定的干预和宏观调控是包装废弃物正确处理的保障。

现有的《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通则》是我国包装标准化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标准。但是,我国现阶段内难以给出类似欧盟法规或德国法令中提出的回收率和量化值。关于回收处理系统,《通则》没有规定其未履行责任的后果以及应当回收的数量标准,对责任者没有太大的约束,仅仅是责任者对商品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作为一种自发行为,缺乏必要的强制性,因此应该明确提出“谁污染谁治理,谁的包装谁负责废弃物的处理”的原则和责任者未履行责任的后果。此外,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第17 条和第18 条明确规定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包装物和容器等回收利用,但并没有回收再生和利用的具体规定。

因此,包装废弃物的法规应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谁污染谁治理”,明确相关方的具体责任,并指出包装废弃物回收指标及相关具体回收利用规定以及回收目标。

2.2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民参与意识
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首先要动员社会公众积极配合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工作。只有公众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包装废弃物的分类。美国把塑料分成7 类,便于居民挑选回收。很多国家在街上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类放置不同类别的垃圾。在我国,也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方法,这是回收包装废弃物的前提。

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的长远之计根本在于进行全社会的环保教育,环境意识的提高有两条途径:一是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自然提高;二是外界的催化作用。发达国家公众环保意识高,是属于前一种情况。但我们国家当前要依靠对全民进行环保教育,促使公众提高环保意识。环保教育不仅在生产领域进行,而且要在学校、国民经济和各个领域实施,并贯穿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公众参与的意义就超越了废弃物处理的本身。

四、结束语

我国资源能源紧张,废弃物积累量不断上升,迫使包装行业必须坚持“以回收利用为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不仅如此,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还具有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统一协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特殊意义。因此有必要以市场为依托建立科学合理的回收体系,并加强关于包装废弃物法制法规的建设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当然还需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今全人类的共同职责。对包装行业而言,可以说,包装废弃物是对环境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基于这一点,我国既要搞好包装资源有效回收利用,还要加快绿色包装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这是适应“绿色革命”浪潮席卷全球的客观需要。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绿色革命”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又是人类探索自我生存的明智之举,同时还是在观念、材料、生产和消费等各方面引起的一次大变革。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