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评论: 更新日期:2009年09月24日

 1.方针与原则 

  反映应急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2.应急策划 

  (1)危险分析:目的是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a.地理、人文(包括人口分布)、地质、气象等信息; 

  b.城市功能布局(包括重要保护目标)及交通情况; 

  c.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数量及理化、消防等特性; 

  d.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种类及对周边的后果分析; 

  e.特定的时段(例如人群高峰时间、度假季节、大型活动); 

  f.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2)资源分析:针对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列出可用的应急力量和资源,包括: 

  a.城市的各类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 

  b.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情况; 

  c.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城市可用的应急资源。 

  通过分析已有能力的不足,为应急资源的规划与配备、与相邻地区签订互助协议和预案编制提供指导。 

  (3)法律法规要求: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应急各部门职责要求以及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预案编制和应急救援的依据和授权。 

  3.应急准备 

  (1)机构与职责: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城市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应  急响应中心以及各有关机构部门等。对应急救援中承担任务的所有应急组织明确相应的职责、负责人、候补人及联络方式。 

  (2)应急资源: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专业和社会救援力量;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各种救援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3)教育、训练与演练: 

  对公众的日常教育作出规定,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使其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健康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要求。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础培训与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等。 

  预案演练包括桌面演习和实战模拟演习。 

  (4)互助协议:与邻近的城市或地区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以便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此外,也应与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物资供应企业等签署相应的互助协议。 

  4.应急响应 

  (1)接警与通知: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询问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后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规定,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 

  (2)指挥与控制:建立分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的程序,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 

  (3)警报和紧急公告:明确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如何向受影响的公众发出警报,包括什么时候、谁有权决定启动警报系统、各种警报信号的不同含义、警报系统的协调使用、可使用的警报装置的类型和位置以及警报装置覆盖的地理区域。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4)通讯:说明主要通讯系统的来源、使用、维护以及应急组织通讯需要的详细情况等,并充分考虑紧急状态的通讯能力和保障,建立备用的通讯系统,以便在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等之间建立畅通的应急通讯网络。 

  (5)事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进行监测和评估的程序,包括由谁来负责监测与评估活动、监测仪器设备及监测方法、实验室化验及检验支持、监测点的设置及现场工作及报告程序等。 

  可能的监测活动包括: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对食物、饮用水、卫生以及水体、土壤、农作物等的污染,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爆炸危险性和受损建筑垮塌危险性以及污染物质滞留区等。 

  (6)警戒与治安: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警戒与治安还应该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执行指挥机构的通告、协助事故调查等。对危险物质事故,必须列出警戒人员有关个体防护的准备。   

  (7)人群疏散与安置: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为此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和可利用的时间、风向等条件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条件。     

  (8)医疗与卫生:针对城市可能的重大事故,明确为现场急救、伤员运送、治疗及健康监测等所做的准备和安排,包括: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医院、职业中毒治疗医院及烧伤等专科医院的列表,抢救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解毒药品等的城市内、外来源租供给。医疗人员必须了解城市内主要危险对人群造成伤害的类型,并经过相应的培训,掌握对危险化学品受伤害人员进行正确消毒和治疗的方法。     

  (9)公共关系:明确信息发布的审核和批准程序,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指定新闻发言人,适时举行新闻发表会,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为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作出安排。     

  (10)应急人员安全: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等级、现场安全监测等,明确应急人员的进出现场和紧急撤离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11)消防和抢险:对消防和抢险工作的组织、消防抢险所需的设施、器材和物资、人员的培训、行动方案以及现场指挥等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12)泄漏物控制:明确对泄漏的危险物质和溶解了有毒蒸汽的灭火用水的收容装备(泵、容器、吸附材料等)、洗消设备(包括喷雾洒水车辆)及洗消物资,并建立洗消物资供应企业的通讯名录,保障对泄漏物的及时围堵、收容、清消和妥善处置。 

  5.现场恢复(短期恢复) 

  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等。目的是控制此时仍存在的潜在危险,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为长期恢复提供指导和建议。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作出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