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风险分析
1.1有限空间的概念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比如锅炉、密闭容器、工业炉窑、贮罐、布袋除尘箱体、烟道、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地坑、阀门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粪池、隧道、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料仓、煤气管道、蓄水塔(池)、储藏室及其它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1.2事故类型
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坍塌、高温其他等。
1.1 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分析
评估内容 | 可能发生的事件 | 危险源 | 危险源描述 | 地点 | 风险描述 | |
影响形式 | 主要影响对象 | |||||
事故灾难 | 有限空间 |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 | 未检测通风存有有毒有害气体、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无人监护 | 公司内 | 人员伤亡 | 人员 |
一些有限空间可能产生或存在一氧化碳、氮气、氩气、硫化氢、甲烷(沼气)、煤粉等有毒采取的措施不当,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部分有限空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粉尘,如果有限空间作业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间作业面狭窄、作业环境复杂,还可能发生触电、机械损伤、淹溺和坍塌掩埋等事故,一些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风险较大,如果事故风险未能有效控制,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4事故发生的诱因
1.4.1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受限空间作业准入程序和安全作业规程。
1.4.2未确定并明确受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准入者和监护者及其职责。
1.4.3未在受限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受限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1.4.4未在当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对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可以准入并作业。
1.4.5未提供合格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1.5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公司范围锅炉、压力容器、收尘器、筒仓、排污井、电缆井、搅拌机箱、受料斗、污水池、运输罐车、化粪池、燃气调压间及外加剂储存池等受限空间。
1.6事故风险评估
受限空间分类 | 常见受限空间种类 | 具体名称 | 事故类型 |
密闭设备 | 贮罐、反应塔、 压力容器 | 液发废液灭活罐、 储水罐、冷却塔 | 窒息、触电、烫伤、 |
冷藏箱、管道 | 空气处理机组 | 窒息、触电、碰伤 | |
烟道、锅炉 | 蒸汽锅炉 | 窒息、一氧化碳(CO)中毒、烫伤 | |
地下受限空间半封闭空间 | 封闭场所 | 空气处理机组 | 窒息、触电、碰伤 |
地下管道、污水池、化粪池、下水道 | 冷凝水回收装置、污水池、窨井、电缆窨井 | 窒息、硫化氢(H2S)中毒、可燃性气体爆炸、一氧化碳(CO)中毒、触电 | |
半封闭空间 | 电梯井道、配电室电缆沟、技术夹层、污水处理间 | 窒息、硫化氢(H2S)中毒、一氧化碳(CO)中毒、触电、爆炸 |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成立受限空间应急小组,在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受限空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配合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指挥本单位受限空间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2.2组长:王星明
副组长:王勇
组员:叶明、臧颖、王清
2.3各相关部门:负责受限空间事故的识别;落实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作业专项培训。
2.4工程设备部负责对受限空间作业的审批,定期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
2.5行政管理部负责应急救援装备的管理与维护,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进行监督。
3处置程序
3.1预防与预警。
3.1.1危险源监控。
3.1.2作业期间设专人监护,配置一氧化碳报警仪、氧含量检测仪及多种有毒介质检测仪。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30min监测一次,如监测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受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3.1.3一般采用轴流风机强制通风或采用进出口自然通风。
3.1.4危险部位及人员进出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并保证通道畅通。
3.2信息报告程序。
3.2.1现场联络方式采用手机、座机或对讲机报告。
3.2.2现场人员发现险情立即报告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报告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初步原因分析,同时根据情况拨打120或119。
3.2.3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在组织初期救援的同时报告受限空间应急小组,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分析、初期救援状况等。
3.2.4受限空间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工程设备部主管领导,视事故严重程度向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求援。
3.2.5如遇特殊情况可越级上报。
3.3应急处置。
5.3.1应急救援装备准备。
5.3.1.1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或长管面具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5.3.1.2通讯、报警器材;
5.3.1.3氧气、一氧化碳检测仪;
5.3.1.4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
5.3.1.5应急低压照明设备;
5.3.1.6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
5.3.2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和长管面具隔离式呼吸器的配戴和使用
5.3.2.1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的佩戴使用
●检查气瓶储存压力:一般在28-30MPa之间;
●背负呼吸器:根据身材调节肩带、要带,以合身、牢靠、舒适为宜。打开气瓶开关,再次检查器瓶内压力;
●检查面罩和呼气阀的气密性:关闭气瓶阀,做深呼吸数次,随着管路中余气被吸尽,面罩应向人体面部移动,并感到呼吸困难,证明面罩和呼气阀气密性良好;
●完成上述检查后,即可打开气瓶开关,投入使用。当气瓶储存压力降至4-6MPa时,警报器发出报警,人员立即撤出灾区。
5.3.2.2长管面具隔离式呼吸器的佩戴使用。
●检查确保其气密性;
●采取防止长管被挤压的措施;
●吸气口应设置在新鲜空气的上风口;
●专人监护。
4处置措施
4.1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人员伤亡情况和现场初步处理措施及时采取相应救援措施,并迅速通知上级主管领导及行政部,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救援队伍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4.2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会同现场临时救援小组摸清现场情况,迅速疏散闲杂人员,拉设警戒带,综合进行事态分析,最终采取合适的救援行动。
●检测;
●强制通风;
●佩戴防护器具;
●发生火灾的及时扑灭,有触电危险的要切断电源。
4.3果断决策,快速行动,抢救伤亡人员和控制危险源,防止灾情扩大。抢救伤亡人员时,必须坚持“依然活着”的原则,深入现场,采取一切可能的安全方法,在保证避免造成新的人员伤亡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救援行动,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和受伤人员撤离现场。
4.4应急救援时的注意事项。
4.4.1不明情况绝对不能冒险进入。
4.4.2必须对受限空间进行长时间的强制通风,稀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
4.4.3施救人员做好自我防护,系好安全绳、穿好防护服、戴上呼吸器,确保自身安全后方可施救。
4.4.4施救人员应视自己能力大小进行,对超出自己施救能力的险情要及时毫不犹豫地向外求救。
4.5急救措施。
4.5.1窒息事故的抢救。
窒息事故者的抢救主要是确保其呼吸的通畅。调整事故者的姿势,将患者的头部尽量往后抬,使得他颈部紧紧绷直,这样做时,一手放在患者脖子后面用力抬,一手放在患者额头往后推,这个动作通常会使患者的嘴自然张开,如果抬起头部使得呼吸道通畅了,患者开始呼吸,就保证事故者的姿势使其慢慢恢复常态。否则继续进行人工呼吸,捏住患者的鼻子,通过他的嘴迅速强制吹两三口气入他的肺中,观察患者胸部的动作,看空气是不是进入了他的肺。如果胸部随着强迫吹气而一上一下,表明呼吸道已经通畅了。如果还没有起作用,即刻通知120急救中心,并继续进行人工呼吸的步骤。
4.5.2中毒事故的抢救。
4.5.2.1硫化氢中毒事故。
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经呼吸道吸收。可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咽干、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模糊,部分患者可有心脏损害。重症者可出现脑水肿或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很快出现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均由呼吸道吸入所致。也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闪电式中毒死亡。
由于硫化氢事故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建议作业人员或急救人员在不明硫化氢浓度时,应佩戴氧气或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防毒面具。进入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及空间应先通风或用空气置换,并应先测定氧含量,然后测定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等。凡有产生硫化氢的设备和系统装置,必须设置风向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及周围群众应向上风口疏散。有硫化氢及其装置的场所,应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当硫化氢含量超过20mg/m3的安全临界浓度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不允许单独行动,并要有人现场监护。
此中毒事故者在发现时就要在第一时间通知120急救中心。平时做好劳动者的安全卫生培训工作,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5.2.2 CO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是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强烈的毒害作用。一氧化碳中毒时,使红血球的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妨碍了机体各组织的输氧功能,造成缺氧症。当一氧化碳质量浓度为12.5mg/m³时,无自觉症状,50.0mg/m³时会出现头痛、疲倦、恶心、头晕等感觉,700mg/m³时发生心悸亢进,并伴随有虚脱危险,1250mg/m³时出现昏睡,痉挛而死亡。
对于CO的中毒事故者,应迅速将其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但对昏迷较深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仓的治疗。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因此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 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4.5.3爆炸性事故抢救。
此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如遇到爆炸时,应面背爆炸地点迅速卧倒,如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鼻口。距离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当爆炸发生后,应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马上恢复通风,设法扑灭各种明火和残留火,以防再次引起爆炸。所有生存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统一、镇定地撤离危险区。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区。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处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不要延误抢救时机。对有明显烧伤的即可送往救助医院,以免延误救治的最佳时机。
4.6应急救援保障。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进行事故救援和处置,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应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
4.6.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队伍。
4.6.2定期检验、检查和保养防护器具,使其随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对于在用的固定式和便携式报警仪,按照检验周期及时标定,有问题的及时报修。
4.6.3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4.7培训与演练。
4.7.1对应急人员按年度组织培训,其中岗位人员日常培训方式可采取集中授课等。
4.7.2受限空间应急小组定期对危险源点进行检查,并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4.8 应急响应。
4.8.1 各部门引导职工全员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职工发现安全隐患和事故时,个人能够采取措施的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立即逐级上报;
4.8.2 受限空间应急小组接到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后。其成员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组织和指挥应急行动;
4.8.3 在本受限空间应急小组不能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条件下,部门必须立即把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
4.8.4 受限空间应急小组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预警报告要做到迅速、准确,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得主观臆断。
4.8.5 受限空间应急小组必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检测与后果评估工作。
4.8.6 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受限空间应急小组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4.8.7 受限空间应急小组对在处置安全事故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引发安全事故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在处置过程中玩忽职守、贻误时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9 后期处理工作。
4.9.1 各部门要配合受限空间应急小组积极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要努力协调资金、物资,做好事故后的人员安置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4.9.2 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受限空间应急小组要配合单位主动与当地政府、劳动部门等有关单位协商,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出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