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板材炼钢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11月17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炼钢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相关制度和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职责 
        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区域管理负责制为主的原则。  
        第二章  编制
        第四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五条  应急预案编制人员 
        应急预案编制人员由安全科、技术质量科、生产计划科、机动科、办公室、劳人科、工会、党群等部门人员组成,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各部门根据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结果、重大危险源及重要环境因素日常管理的重点组织编制厂级应急预案,对于涉及多个单位的厂级紧急情况,由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负责编制。
        第六条 应急预案的体系和内容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建立覆盖全面、上下衔接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 
        (一)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本单位处置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综合性文件。编制应急预案应包括的内容:
        a)建立应急机构并明确总指挥及各级人员职责和权限;
        b)指明危险物性质与危害;
        c)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原因,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
        d)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和相关人员撤离的应急措施;如可能伴随的后果,应考虑的相应缓解措施,以减少与控制其造成的环境影响;
        e)应急设备、物资调拨;
        f) 重要设备和文件的保护;
        g) 应急联络,包括外部相关人员和组织的联系电话及联系方式、方法。
        h)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二)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特定事故类型的紧急情况而制定的应急预案,说明单一应急行动的目的和范围,通过危险源辨识,制定处置措施,程序内容具体详细,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三)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四)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第三章  评审、发布、备案
        第七条 应急预案的评审 
        (一)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当按照分级评审的原则对应急预案组织评审。涉及相关职能部门或者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三)预案评审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四)每年各单位对所负责的应急预案进行一次评审,对需要进一步改正完善的应急预案予以修订。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事故单位应负责对应急预案予以评审和修订。
        第八条 应急预案的发布
        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合格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印发。 
        第九条  应急预案的备案 
        (一)本单位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经评审合格后由安全科负责汇总、备案。 
        (二) 各专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应急预案报送上级公司主管部门备案。
        (三)需要备案的应急预案包括:厂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第四章  培训、演练、修订
        第十条  应急预案的培训 
        (一)各单位负责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确保能够正确实施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各单位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培训、演练。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资源保障情况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措施等。
        第十一条  应急预案的演练 
        (一)本单位应当结合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定期组织预案演练,以不断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和应急技能水平。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二)对于可以组织演练的应急预案,在必要时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单位负责组织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的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三)保持应急准备、响应、评审修订、培训和演练等相关记录。
        第十二条  应急预案的修订 
        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一)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二)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八)应急预案修订后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各单位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四条  发生事故后,相关单位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