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安全生产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近年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甚至有的企业事故频发,处于“发生事故-检查整改-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不良循环中。从原因分析中我们认识到: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法制措施能产生表层的影响,让员工形成“要我安全”的被动行为。而安全文化则是触及员工灵魂深处的一种启迪和唤醒,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引导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及安全理论,使员工形成“我要安全”的主动自觉行为。
党的十六大以来,许多企业就安全文化的培养进行了更加积极和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五粮液集团公司,通过加强安全理念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凝练形成独具五粮液特色的以“预防为先”为核心的安全文化。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安全规范操作已逐渐成为广大员工的行为习惯,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被广大员工、家属和相关方自觉遵循,在规范作业的同时,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敢于制止和举报违规行为;设备设施和生产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已成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和必备条件,凡设备设施或生产作业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都会得到及时的整改和消除;随处可见的安全生产宣传标语、警示牌和图文并茂的宣传栏,人们一进入公司区域就能即刻感受到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不仅给五粮液集团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绩效,而且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部门的嘉奖和社会各届的好评。
但是,有的企业对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片面追求表层与形式而忽视安全文化内涵的提炼和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存在脱节现象,缺乏常抓不懈的机制等,导致有的企业存在着:虽然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员工对制度熟视无睹、违章作业屡见不鲜;领导一方面大讲安全,一方面玩忽职守、违章指挥,导致设备损坏、人身伤亡惨重,给家庭、企业、社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鉴于上述企业在培养安全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五粮液集团公司在实践中取得的先进经验,我们提出了探讨培养企业安全文化的思路和方法。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是为保护员工健康、安全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安全物质因素和安全精神因素成果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安全理念文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积淀的安全思维,是安全文化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核心部分;二是安全物质文化,指企业及员工在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创造的可视形象和各种安全物质设施;三是安全制度文化,指企业对员工安全行为给予的一定限制的文化,是行为规范的要求;四是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导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保障健康生命产生的活动文化。鼓励员工与常态的风险共存,构建科学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维护体系。
三、培养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常常存在一些违背安全管理原则的不和谐现象,如: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嘴上念着“安全第一”,行动上却不落实;尽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充足的安全投入,但仍有一些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一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一些安全防护措施得不到落实,等等。究其原因,企业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和物,其中人是根本点,也是影响安全最活跃的决定因素。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强制、限制和惩罚,员工是被动地接受,其影响具有时限性和局限性;而安全文化是触及员工灵魂深处的安全意识形态,从内在引发员工对安全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让员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地按照安全要求开展工作。
员工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企业安全状况的好坏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如果我们培养好安全文化,安全的思维方式铭刻脑海,安全的意识深入骨髓,不仅员工们会自觉按照操作规程办事,而且安全文化积淀形成的安全文化力场能宽范围产生群体效应,使不遵守安全行为规范的举动受到排斥,形成人人都是安全管理员,人人具备高素质安全管理能力,人人都会从“我要安全”的角度主动要求得到安全保障,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高素质管理能力自觉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准别人伤害别人),使安全管理力度和效能大大增强,保证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得到有效落实,隐患与违章行为得到遏制,顺利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因此,培养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营造高素质安全管理,能妥善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