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文化与海事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是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基础和灵魂。创建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安全文化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为主要任务,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为核心。
海事安全文化指海事机关为了控制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所创造的文化,是具有海事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可阐述为海事部门在长期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总结、提炼形成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科学安全监管方针,以“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服务理念和“务实、廉结、高效”的工作作风,以达到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实现“使航行更安全,使水域更清洁”的目标,并为海事人所普遍认同的海事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建设海事文化是海事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而海事安全文化是建设海事文化的核心工作。
海事安全文化体现为每一个海事人及部门对控制安全、预防事故的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海事安全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机关容貌、风纪、文明环境,健全的海事管理体系及控制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与制度的建设,沉淀于海事人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等,我们需要让这些在日常的工作见之于形、闻之于声。
海事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海事管理制度的约束对安全监督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意义上的,而海事安全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海事安全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动力,他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对每个海事人和外界社会会直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构筑海事安全文化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凝聚海事人的内在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导海事部门把海事形象、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同每个海事人前途及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对安全责任和目标在理解、追求和把握上同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尽可能地趋向一致。
如长江海事安全监管规律(“442”),不仅为广大海事人员规定了安全工作的四项原则(依法行政、便民利民、依靠政府、标本兼治),同时指导大家在工作中应当抓住的主要矛盾——4个重点:(重点水域“六区一渡”、重点对象“四客一危”、重点时段“两期四节”、重点气况“六大一变”)和重点工程(牵牢一个“牛鼻子”、编牢一张“安全网”);“153040”快速反应机制,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的观念。正是有了上述的规范,以致直接影响着长江海事执法人员工作的行为。心理学家指出:越能认识行为的意义,行为的社会意义应越明显,越能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倡导安全文化正是帮助员工认识安全文化的意义,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发展到“我会安全”的能动过程
海事安全文化通过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的渗透,使每个海事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当这种约束和准则普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就标志着海事人自觉规范自我、约束自我的局面初步形成。良好的海事安全文化不仅会使水上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重要的是经过海事部门安全文化的建立,能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也会带动与安全监督管理相适应的制度、行为等相应的文化得到平衡发展,这对树立海事人的形象和增强海事部门对外威慑力等都将大有裨益。
二、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使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洁,搜救及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