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网格化管理趋势下的安全社区建设探究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0月26日

随着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广泛推广,其建立起的基于社区多元共治理念的复杂矩阵式基层组织体系已渐成规模。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社区的安全是保障城市平稳、有序运行的基础,从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成功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实践经验中总结,跨界合作、全员参与是安全社区创建的根本保障。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对安全的干预更趋于精细化和类别化,本文拟从基层网格化管理的角度,如何推进安全社区建设进行浅析。
        一、网格化管理的概念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基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采用并结合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创新信息采集实时传输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最终实现精确、高效、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由于其在管理理念、方法上的先进性、有效性,已被一些专业领域(社区卫生服务、社会治安等)引入,在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更多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网格化管理方式能有效地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其采用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现了监督员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准确定位,将原来的管理层面由区、街道、居委会三级责任人细化为四级责任人,大大避免了管理的流动性和盲目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游击式和运动式的管理,是实为更加主动的管理方式;网格化管理方式具有创新性,通过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具体化和数字化,对城市部件进行有序精确的定位,使城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一清二楚,从而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网格化管理通过监督评价体现的有效建立,通过对内评价城管监督员、监督指挥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业绩,对外监督各职责单位的案件处置效率和效果,全面优化了城市管理层次和提高了管理水平。因此,笔者认为随着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精细化和类别化发展,把网格化理念引入安全社区的建设势在必行。
        二、推进网格化管理与安全社区建设相融合
        潍坊街道区位特殊,地处2010上海世博核心区域、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功能区核心区域、上海中心城区旅游核心区域的复杂社会环境,仅仅依赖突击动员式的安全治理行动难以起到社区安全长效管理的效果。安全社区的核心理念强调构建跨部门组织机构以实现资源整合,强调关注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以及高风险环境的伤害预防,强调居民参与,强调持续改进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网格化管理在城市管理领域的成功给潍坊的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以很大的启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建立一个制度化的长期、持续、系统的运作机制,实现管理对象的全覆盖,通过资源的高效整合,实现对伤害有效预防与预警,以及社区安全状况的持续改进。
        (1)网格化管理,促进资源有效整合
        安全社区创建的重要目标就是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使社区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潍坊街道成立了一个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对社区原有的与安全社区创建相关的公私部门进行统计、分类、整编,把职能相近、人员重复、职责不清的机构整合,与已制作完成的安全社区工作示意图对比重合后,又制定出由街道领导组织及机构、社区非正规组织、私营部门“三位一体”的安全社会工作组织关系示意图,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各小组组别、权责、资源、协同、绩效一目了然,这个机构成员来自辖区的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商贸网点、社会组织、社区管理部门等,并依靠各类制度,形成长效的沟通交流、协同工作的良好机制。同时,社区内具有各种不同的组织机构,如政府部门、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等,充分整合这些资源及服务,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安全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网格化管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整合了城市管理诸多方面内容的信息平台,与安全社区管理内容的结合可以以网格化管理系统为平台,以实现安全社区建设目标为根本,建立资源的共享机制,实现安全社区建设资源的“一口管理”,并能够在需要进行资源优化时,及时提供全面基础的数据信息。
        (2)网格化管理,实现干预对象全覆盖
        安全社区建设强调的是针对社区内所有类别的伤害预防,包括所有年龄段的人群、环境和条件,尤其是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以及高风险环境。这些“伤害预防”落实到具体的干预对象上就包括交通、工作场所、学校、家居等多领域的多项内容,如设施设备、电器、交通工具、危险源等。目前在管理领域鲜有针对如此点多、面广的管理对象有效管理的方法,而网格化管理的特长之一正是基于网格划分的管理对象的全覆盖式管理,在安全社区建设中引入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将有助于避免安全社区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实现安全社区管理对象的全覆盖。在安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尤其关注高危环境、高危人群及弱势群体,实现有效的预防与预警,在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可以提供信息化的监测手段,由固定人员全时段的在监管范围内巡视,进行制度化的长期、持续、系统地运作,这种警觉的状态能全面、及时、详细地发现社区内的安全问题和危险源,通过有效地处置和管理,能在问题转化为事故前及早发现,进行有效预警,因此,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可以预防或减少社区安全事故,及早发现和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3)网格化管理,持续改进目标
        安全目标的实现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安全社区的建设应是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必须是持续改进、逐步提高的。网格化管理系统能够将全部发现、处理的情况记录下来,与网格、管理对象的属性信息相结合,借助统计分析工具或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并结合疾控中心提供的专业伤害分析数据,科学地分析出社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发展趋势、影响范围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保障持续改进目标的实现。
        (4)发展网格化管理,实现全员参与
        安全社区建设强调人人参与预防工作,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尤其是强调培育公众的主动参与意识,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又利于公众安全意识与安全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又能够减少人员成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限于当前公众的知识水平、层次,以及参与意识,现在采取的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企业、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由于各主体间良好的协作运行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平台,因此,公众在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中较多的时候都是作为政府引导下的参与者,其主动性和积极作用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社区建设的实际效果。网格化管理系统信息的来源是监督员上报为主,兼有群众举报和视频发现,其中群众举报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安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运行方式,通过系统预设必要的接口给群众更多的参与机会,居民可以对身边的风险源或安全隐患及时发现、经常性的监督,并及时上报情况;另一方面,安全社区的相关宣传知识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传递到居民身边。这种方式有助于居民安全知识水平和主动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促使居民行为方式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逐步转变,并结合一些强制干预或者潜移默化的手段,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最终实现居民的全面参与。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安全社区建设领域有着很强的适用性,两者是否可以很好地进行融合,还要有待基层在安全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实践,我们在将城市网格化管理与安全社区建设结合起来考虑的时候,应该关注的是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其对相关关键技术的合理有效的运用,期待城市网格化管理与安全社区建设的融合可以实现城市综合管理和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双赢。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