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幸看到一篇文章《小题大做,严防“破窗效应”》: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对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他摘掉了车牌,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而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很重要,这是破窗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对此中国古代典籍中早有表述。《韩非子·喻老》中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三国志》中记载刘备在遗诏中嘱咐继位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战国策·楚策》中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一扇“破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好似微不足道,但是每天发生的一些事,比如无视隐患、违章作业等,都如一扇完整的窗户被无端打破,给企业留下一个的伤口。如果这些现象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最终就会像毒瘤一样危害整个企业。例如,在清洁的工作场所就没有人随地扔垃圾;在禁烟区,假如第一个人点燃了一颗烟后,其他人则纷纷效仿,那么发生火灾的危险程度就会大幅度增加。因为人都会有潜意识的模仿,人天生具有攀比性和从众性。一个有利于提升企业安全、环保状态的行为能促使人们见贤思齐;同样,一个违章操作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与纠正,也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最近醉酒驾车造成路人死亡的案件频频发生,为此公安部启动了有史以来最严厉整治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然而,警力无法做到全天候全区域覆盖,总是会有心存侥幸的人铤而走险。因此,要真正杜绝酒后驾车,就要使驾车者自己能够认识到酒后驾车害人害己。安全、环保工作也是这样,当“四不伤害幸福全家”、“碧水蓝天造福子孙”成为每个人的共识,就不会为了“怕麻烦、图省事”、“先挣了钱再说”而去违章作业、违法排污了。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自我约束,摒弃侥幸心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只有人人都不去打破“玻璃”,人人都争做“玻璃”的守卫者,我们企业的“窗户”才能更加明亮。对于安全、环保的管理,不仅需要制度的强制力,还需要优秀员工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积极主动去发现风险源、消除安全隐患来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行动起来,争做安全、环保卫士。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安全、绿色的泥坑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