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危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7月01日

       在进行危险辨识的过程中,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辨识的结果应科学、准确。这就要求参与危险辨识的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安全管理知识,对辨识的系统及场所也应熟悉,应了解工艺过程及物料、设备特性等。如果对系统及场所不了解,在辨识过程中很难抓住重点、找出关键部位;辨识结果可能不够准确、清晰,不能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1) 厂(站)址及环境条件:一般要从厂(站)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地理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对厂(站)区平面布局的分析应注意: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情况;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情况;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2) 运输线路及码头:厂(站)区道路、厂(站)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站)区码头等。
        (3) 建(构)筑物:建筑结构,防火、防爆措施,建筑朝向、采光条件,(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门窗设置,生产卫生设施等。
        (4)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等)、温度、压力、流速、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 生产设备及装置,包括:
        1) 生产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及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2)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3)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4)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5)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储罐、LNG装卸设施、LPG灌装设备等。
        (6)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8)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及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