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食品加工过程中所有相关环节的防护控制

  
评论: 更新日期:2024年09月16日

一、管理

目标:建立或加强公司食品防护工作,在面临有意污染行为时,将易损性减至最小。

· 针对公司所有的设施起草书面的食品防护计划,并对食品处理、加工流程 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采取适当措施以应对风险。

· 向公司负责执行的员工下发全篇或部分食品防护计划文稿。

· 采取预防措施以保证食品防护计划在未授权情况下不被泄露。

· 标记出敏感的安全信息(SSI)并保证将其存放至安全处。

· 确保敏感信息不出现在公司网页中。

· 采取适当措施以防止对公司电脑系统的未授权读取。

· 建立对可疑行为或事件进行报告和回应的沟通政策,包括应与哪些员工联系以及时报告威胁和突发事件。

· 建立紧急程序方案,内容包括识别、分开和保护可能会受到影响的产品。下发该计划至包括应急响应部门在内的人员。

· 建立相关公司内员工在室内携带个人物品的政策,如:处方药、食品等。(在指定的就餐区以外)。

· 建立相关员工物品进入和存储的政策。

· 建立程序确保收到邮件和包裹的安全,包括快递服务。

· 建立可以对员工进行适度、主动监管的政策。包括清洁和维护工作人员、合同工、数据录入和信息技术支持员工在内的所有员工,尤其是新员工。

· 建立紧急撤离计划,计划中应包含为防止撤离中危害食品防护应采取的行动。

·设置专门工作人员,24 小时保持与警察、火警、救援和卫生部门的联系。

·保证员工知晓潜在安全问题的联络人(24 小时)。

·向相关员工、执法部门和紧急联络人下发公司的安全规划。

·收集处理已过期的安全规划以保证其不被使用及修改。

·对行业新闻和安全事件保持信息通畅。

·在接收原料前须保证供应商合法性。

·只选择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恰当食品防护措施的、已了解的供应商和承包商。

·要求潜在的新供应商提供公司和产品信息。

·实行库存控制制度。

·建立生产事故调查规则。

·检查防拆封装置的使用情况,例如提供设施的车辆、集装箱、轨道车上安装的防拆封电缆锁或封签。

·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以保证员工知晓关于食品防护有关事项的最新信息。

·制定公共沟通战略(如指定某一媒体发言人、准备一般新闻发布会发言稿和背景消息、就发言稿与相关部门协调)。

· 建立并实施相关有毒化学物品的储存和使用的政策,包括实验室试剂。

·公司设施内,只保存和管理运营和维护所必需的危险化学物品和药剂。保证这些物质得以安全存放,并指定负责人员进行保管。

·安全储存有毒物质和试剂,确保此类物质远离食物加工、处理和储存。

·使用杀虫剂时应遵守政府相关规定。

·如有不规范情况,应对有毒化学物质及实验室试剂进行调查,并向执法和公共卫生部门报告未解决的差异。

·对食品防护措施进行自检测试。

·针对员工、经销商、承包商及来访人员进出实行登记制度。

·对公司食品防护计划进行修订以符合变化的外部环境。

·引入第三方审查食品防护计划,以进行食品防护审计。

·立即将发现的所有可疑信息报告给食品防护计划中指定的当地执法官员。

二、设施物理安全

目标:建立制度以控制对设施的接触。

·安装外围隔离栏、围墙或障碍。

·安装内部和外部照明设施以便发现可疑活动。

·沿外围隔离栏、以固定间距安装“禁止闯入”标志。

·安装监控摄像头。

·安装报警系统(如:转动装置、红外摄像头)。

·安装具有报警功能的自锁紧急出口门。

·如不使用,应确保所有设施出口安全,包括用于货物装卸的门、窗、天窗/舱口、通风口、通风系统、杂物间、制冰系统和储藏室、阁楼区、挂车车厢、大容量储存箱。

·尽量减少车间对外的出入口数。

·在工厂入口处安排接待人员或保安,以对员工、承包商和来访者进行检查。

·在厂房内设立限制区。

·制定设施和设备钥匙的发放、追踪及找回流程。

·设立专门的员工停车区,并提供停车牌或其它的员工车辆识别方式。

·采取安全措施保证工厂的水源安全(如:保证公司的水供应、处理、治理设备之安全,对水质和可饮用性定期进行随机检测)。

·在可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下班后侵入者能保持隐蔽的公共区域。

·在可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使用可能会暂时隐藏着潜在污染物的非公共区域(如:采光较差区域、杂乱储存区、天花板)。

·一旦发现任何公司食品防护计划中说明的可疑信息,立即向当地执法官员报告。

·在厂房入口处安装电子门禁系统(如:密码锁、门禁卡、生物身份、射频识别)。

·雇佣更多监控工作人员在厂区内外巡逻。

·对工厂设施进行每日安全检查,以确认有无出现污染。

·定期对监控摄像头中的录像进行检查。

·对于进出车辆、包裹进行检查,以防止不当、异常的物品或活动出现。

·保卫处或前台应对进出来访者进行检查,要求其出示其身份证明,对其发放访客牌,在其在公司逗留时携带,离开时收回,相关人员应陪同来访者。

·注意非应公司邀请来访的来访者。

·限制来访者接近食品处理及食品储存区域。

·在设施入口处实行其它的扫描检测措施(如:金属探测器)。

·增加监控人员班次频率。

·随机更换设施的锁和/或进入密码。

·持续对监控摄像头里拍摄的录像进行检查。

三、控制来访者、商贩和承包商进入

目标:控制以上人员进入公司食品防护计划中包含的设施设备。

·为来访者建立单独停车区。

·在设施入口配备接待人员或保安,以对来访者进行扫描检查。

·建立易于识别来访者、商贩和承包商的系统。

·要求来访者、商贩及承包商出入设施时登记,出示身份证明。向来访者发放访客牌,离开时收回。

·限制来访者接触食品处理和储存区。

·来访者参观设施时应有人陪同。

·所有的承包商进入操作区域时,应保证有公司的监管人员陪同。

·在设施入口处加强检查措施(如金属探测器)。

·增加监控人员工作班次频率。

·随机更换设施锁和/或进入设施密码。

·注意非应公司邀请来访的来访者。

·阻止来访者接触食品加工、储存、装载区以及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其它非公共区域。

·确保来到非公共区域的所有来访者来访具有充分事由,再准其进入设施区域。注意非应公司邀请来访的来访者。

·准许来访者进入前,检查任何企图进入设施非公共区域的陌生来访者身份和目的。

·在可行的情况下,检查在设施非公共区域内往来的包裹和公文包。尽可能发现可疑、不当或异常物品。

·随机更换设施锁和/或进入设施密码。

·只允许对于生产必要来访者包括承包商进入设施区域。

·禁止公众在设施内参观。

·长期对安全监控录像进行检查。

·所有的承包商进入操作区域时,应保证有公司的监管人员陪同。

四、监督

目标:实行适度监督以保证食品生产安全。

·建立职责分明的监督制度,并就此与所有员工和承包商充分沟通。

·监管人员必须对所有员工进行监督(如定期在不事先通知情况下对到员工处,检查其身份牌,如员工处于未授权进入的区域,应询问质疑)。

·监管人员应对设施外观进行例行安全检查,以防止出现污染,故意破坏和其他可疑事件 。

·安装摄像镜头,单面窗户或双面窗户以全天对员工进行监督。

·要求生产线的监督人员随时保持高度警觉。在对人员、活动和物品进行监督时,监督人员必须留意反常或可疑的行为或事件,如:

o 未得到授权而试图进入受限制区域或设备的人员。

o 看起来在隐藏某物体的人员。

o 看起来在用摄像机或照相机进行监视的人员。

o 对公司设施中的某些区域,包括接待区和储存区表现出异常兴趣的人员。

o 不能证明身份的人员,包括临时工和季节性工人。

o 公开携带枪支和/或危险物品的人员。

·注意是否出现陌生车辆,如出现需报告。

·对可疑人员、事件、活动和物品进行登记。

·保证工人名单与工人的一致,即在岗工人姓名应与名单上的信息匹配。

·对所有员工的工作职责进行记录,包括临时工和季节性工人。

·对员工应急能力进行培训,包括随机性的训练和练习,使员工能够根据公司的食品防护计划应对紧急情况。

·每年或每两年对食品防护管理规划的有效性进行审议和评估。

·当出现潜在威胁时应加强监管(如严格身份验证标准,监管/员工互动, 以及在生产区域和储存区域的管理力度)。

·一旦发现威胁、可疑人员、事件、活动和物品,立即调查。

·对以往的威胁或事件进行经验总结。

·所有可疑信息,一经发现立刻报告。

五、人员-求职者审查流程

目标:确认求职者身份并保证求职人员信息的准确与完整。

·核查求职申请表中的所有信息。

·对于考虑予以入职的求职者,需确认其身份及可靠性。

·亲自面试可能入职的人员,在面试过程中应对其求职动机、是否诚实、正直、值得信赖进行评估。

·核查求职者的所有曾用名。

·确认其现在和以前的住所信息。

·核实其公民身份。

·对于挑选入职的求职者,应与其证明人进行接触。

·定期更新所有员工的工作记录,尤其是对那些不定期或间断性雇佣的员工,即临时工或季节性工人。

·对有机会接触关于敏感信息或设施的某些区域的求职者应核实其是否有过犯罪背景。

六、安全意识培训

目标:提高员工对食品防护易损性的认识,并教导员工如何认识、应对和报告可疑活动。

·开展食品防护意识培训项目,以提高员工对涉及食品防护的风险意识,包括食品加工、储存、包装、运输、服务、销售与食品成分。

·教导员工如何防止、发现及应对污染或其它恶意、犯罪或恐怖活动及威胁。

·提示员工注意其周围环境,认识、应对并及时报告可疑人员、活动、车辆、包装和/或其它物品。

·训练员工注意同事的反常或可疑行为(即:下班后仍在责任区较长时间逗留;接触责任区以外的文件、信息或设施区域;将文件携带出设施;对敏感话题提问;工作时携带相机)。

·要求员工当出现停工时遵守规定流程。

·就食品防护计划和实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即:公司安全目标、具体的安全流程、具体的岗位职责、出现安全漏洞时应采取的行动、公司组织结构)。

·根据最新信息更新培训材料。

·保证员工在就职期间能接受食品防护培训,且在其工作职责变化时及时更新课程及培训内容。

·只要员工仍旧在职,应建立并保留每一位员工的培训记录。

·展示食品防护流程以鼓励员工支持此规划。

·就员工对安全流程的反馈进行调研(即:深入程度调查)。

·定期提醒员工重要的安全流程。

七、员工身份识别

目标:识别员工身份以控制其进入设施区域及在设施区域内的活动。

·制订政策要求员工(包括临时工和季节性工人)必须持有并出示公司予以的有效的、最新的身份证明。

·制订政策要求员工必须统一穿戴公司制服。

·制定流程以在员工离职时收回其所持有的公司物品(如制服、身份牌、钥匙)。

·制定流程以在员工离职后换锁或更改密码。

·熟悉员工且知晓其应处的工作场所。

·制订制度以限制员工接触其工作职责之外的业务流程,如:彩色编码系统,门禁卡、密码锁或生物识别装置。

·随时更新员工岗位职责信息。

·严格对承包商、来访人员和员工的身份识别牌进行管理及发放,包括兼职人员和季节性工人。

·建立并运用登记流程控制所有员工、来访者和承包商的来访。

·进行例行现场检查以保证所有员工持有有效且最新的身份证明。

·检测员工对未持有身份牌人员的反应。

·定期重新评估所有员工的设施接触程度

·使用生物识别装置控制员工进入设施区域及在设施区域内的活动。

八、收货

目标:在收货时尽量减少故意污染的机会。

·以标识明示仅供授权人员出入的收货区。

·保证卸货区域的充足照明。

·核实到达货物封签是否完好。

·检查货运单据。

·对前后不一致的货运单据进行处理。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

·确保接收的产品在入库前只由得到授权的员工处理。

·对于大宗产品,储存前应运用行业检测标准对其进行检查以保证货物的质量和安全。

·做好到货安排并事先确认司机。

·制订司机的出入登记和身份识别制度。

·确保运货车在开始卸货之前保持紧锁。

·限制非上班时间交货和无人监督的投放钥匙方式的交货。

·限制司机进入卸货区,R&R 或其它非敏感区域。

·制订并在生产中实行库存追踪制度。

·杜绝非上班时间交货和无人监督的投放钥匙方式的交货。

·在处理易受损货物时安排同行监督。

·使用监控镜头对卸货区进行监督。

·提高卸货区监控人员的工作频率。

九、生产原料

目标:尽量减少因使用某一生产原料发生的故意污染。

·使用前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好。

·采用行业流程检测标准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食品生产原料只有指定员工才可处理。

·为所有生产原料建立库存记录。

·保证开封的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妥善存放。

·对库存进行定期检查或抽查。

·建立专门的、安全的储存区。

·限制与生产原料发生物理接触(如:储存区需上锁)。

·使用磁卡、密码锁或生物识别装置保证库存安全。

·确保储存区和使用区照明充足。

·采用库存自动控制系统。

·如可行,采用自动分发设备。

·只选择有完整的管理记录的供货商。

·只选择食品防护计划执行到位的供货商。

·办公室应安装窗户以保证生产楼层情况得以清晰观察。

·制订并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生产原料及产品库存追踪制度。

·处理生产原料时接受同行监督。

·在生产原料储存和使用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

·增加储存区的监控人员工作频率。

十、水

目标:减少对以水为生产原料的产品造成故意污染的机会。

·确保所有水处理设备安全(过滤器、矿物质、化学物)。

·只有得到授权的员工才可接触水处理系统。

·确保所有水净化系统安全。

·对于非公共的可饮用水源,限制接触井口、泉水、蓄水池、水泵、过滤器、储水池及导管系统。

·将井口或泉水周围的区域用栅栏隔离出来,以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故意表面污染(最小半径为 50 英尺的区域)。

·通过门禁卡、密码或生物控制设施保护抽水系统。

·对于所有饮用水系统,限制接触抽水、储存、导流、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系统)以及加压的空气源。

·确保任何对水系统的改造都应保有回流保护。

·水系统的设计或改造应尽可能减少隐蔽的接触点(如不使用的阀门、球座和接头)。

·通过门禁卡、密码本和生物识别装置保护水处理系统的控制设备。

·确保关于水处理系统的所有规划、图纸及示意图妥善存放。

·为水质建立化学和生物学基准档案。

·不论水源为公共或私人,经常对水源属性进行测试和记录,以确保水源达到安全标准;同时定期与基准档案比较。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员工接触水处理系统、控制设备及供应设备。

·确保负责水处理系统清洁和维护工作的承包商的安全规划到位。

·制定关于处理“可疑”水的草案。

·对得到授权进行水处理系统清洁或维护的员工进行同行监督。

·安装监控摄像头以监控水供应系统中位置较远的设备。

·检查/审计承包商的安全规划。

十一、传送带

目标:尽量减少对传送带造成的故意污染机会。

·确保所有传送带清洁设备的安全。

·避免将目前不使用的传送带存放在视野无法看到的地点。

·确保传送带未覆盖的区域(裸漏区域)处于数位员工视野范围之内。

·确保传送带接触到的区域照明充足。

·在视力有必要达到的范围内(不必要的物理接触),对产品使用透明覆盖物。

·保护传送带的机械清洁器不受污染。

·确保传送带上的漏斗/填料表面有盖/盖布等保护。

·尽量减少非所有人/非操作人接触现场的传送带。

·只允许指定的员工接触传送带。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员工控制传送带。

·工程设备控制,以排除未经授权的使用或接触(如磁卡、生物识别装置)。

·将特殊功能的传送带传送的未密封的产品、容器隔离或加盖。

·确保特殊功能传送带(如蓄电池)处于数位员工视野之内,只允许授权员工使用控制配备了高效过滤器(HEPA)的传送设备。

·对于封闭系统传送带应保护检查门。

·遮盖传送带,并通过那些不要求进入的区域返回。

·办公室中应安装窗户以确保可清晰察看生产楼层。

·只选择食品防护计划到位的清洁和维护承包商。

·确保所有从生产环境中移除的设备在再次投入使用之前都经过清洁、消毒和检查。

·保证设备清洁过程有效。

·对于可接触到传送带上未遮盖或未密封产品的员工进行同行监督。

·使用监控摄像头以监督关键的传送带接触点。

·对负责清洁、维护的承包商的员工的审查规划进行检查或审议。

十二、食品袋

目标:尽量减少对食品袋造成的故意污染机会。

·检查食品袋快递包装是否完好。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员工处理和填装食品袋。

·建立食品袋清单。

·食品袋库存进行抽查。

·制订并在生产过程中实行食品袋库存和使用的追踪制度。

·限制对食品袋储存的物理接触。

·保证食品袋妥善存放。

·确保食品袋储存及使用区域照明充足。

·在产品进行袋装之前和之后确保食品袋处于被遮盖状态。

·产品袋装前进行外观检查。

·在每次使用后或使用一次性内套袋时,应充分清洁食品袋。

·对储存或运输的食品袋覆盖物上使用防拆封带/封签密封。

·对食品袋实行一次性使用原则。

·对处理食品袋的员工实行同行监督。

·在食品袋储存和袋装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

十三、装箱/装桶储存

目标:尽量减小对箱/桶的故意污染机会。

·确保所有箱/桶的清洁及卫生设备被妥善存放。

·如有可能,选择一次性塑料内套袋以确保直至使用时产品仍然干净安全。

·只允许指定的员工接触或使用箱/桶。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人员操作电子控制的设备。

·对于不可移动的箱/桶,如可能应使用现场清洗设备。

·填装箱/桶前先对其进行外观检查。

·对于不可移动的设备,如可能应使用直连式箱/桶。

·对任何相关联的设备应用工程控制措施,以避免非法使用或接触箱/桶(如:磁卡、生物识别装置)。

·如可能,应使用工程应用技术限制对箱的接触(如:安装/封锁箱盖)。

·如可能,限制对箱/桶的物理接触(如:为保护不可移动的箱/桶,在其通道处加设门,并在应用设备周围设置保护罩)。

·确保箱/桶放置处的照明充足。

·将箱/桶放置在确定的位置,减少移动或移动路线,以最大程度确保其可见。

·确保所有从生产环境中移出的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前已被清洁、消毒或检查。

·所有负责清洁、维护的承包商都必须实行有效的员工检查程序。

·确保设备清洁流程有效。

·对于接触箱/桶的员工实行同行监督。

·在放置有箱/罐的地点或路线上安装监控摄像头。

·对承包商的员工检查计划进行检查或审议。

·经常对监控录像进行检查。

十四、设备

目标:减少对生产过程设备的故意污染机会。

·确保所有的清洁和卫生设备妥善存放。

·只允许指定的员工接触设备。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员工接触控制设备。

·如可能,使用现场清洗设备(CIP)。

·如可能,使用一体化设备(如:直连式)。

·在进行罐装之前,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

·保证未使用的入口处于安全状态。

·使用单向阀门保证风口安全。

·如压缩气体/惰性气体已使用过,应保证其完好无损。

·如压缩气体已使用过,使用 0.5 微米的过滤器对其过滤。

·如可能,使用工程装置,以限制对设备的接触(如:安装盖子,为盖子加锁、确保接触点安全)。

·在盖子上安装警报系统。

·应用工程设备控制系统,以避免非法使用或接触箱/桶(如:磁卡、生物识别装置)。

·确保设备的周围区域照明充足。

·限制对设备的物理接触(如:在通道处设置门、设置具有锁定功能的保护罩)。

·在办公室安装玻璃窗以便观察生产楼层。

·设备的放置位置应考虑能被最多数的员工看到。

·确保所有从生产环境中移出的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前已经过清洁、消毒或检查。

·要求所有负责清洁、维护的承包商都必须实行有效的员工检查程序。

·确保设备清洁流程有效。

·对接触设备的人员实行同行监督。

·在设备周围安装监控摄像头。

·设备周围的入口或保护罩应上锁。

·如可能,使用自动设备添加生产原料。

·检查/审计服务承包商的员工检查规划。

·在此生产环节如有可能,按照产品生产过程中规定的限额进行非热处理(如:辐照、紫外线光)。

·在最极端的高危环境中,在此生产环节如有可能,对不常见的化学物、病毒或细菌使用实时检测技术(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气体色谱/质谱法)

十五、包装

目标:尽量减少由包装区域造成的故意污染机会。

·确保所有清洁设备妥善存放。

·只允许授权人员进行操作。

·如可能,设备上应使用现场清洗设备(CIP)。

·如使用包装设备进行包装,应保护压缩空气无污。

·使用工程应用程序限制对包装漏斗的接触(如安加盖子或覆盖物)。

·确保包装漏斗的覆盖物妥善存放。

·使用工程控制系统,以避免非法操作/使用(如磁卡、生物识别装置、报警系统)。

·确保包装区域的照明充足。

·限制对包装设备的物理接触(如在通道加设门、在设备处设置可锁的保护罩)。

·将包装设备设置在可见度较高的区域。

·办公室中应安装窗户以确保可清晰察看生产楼层。

·要求所有负责清洁、维护的承包商都须有各自的员工检查程序。

·在包装区域使用同行监督。

·在包装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以对设备进行监控。

·给通道的入口或包装设备的保护罩加锁。

·检查/审计承包商的员工检查规划。

·在此生产环节如有可能,对不常见的化学物、病毒或细菌使用实时检测技术(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气体色谱/质谱法)。

十六、干藏

目标:尽量减少由储存的干生产原料造成的故意污染机会。

·生产原料在储存前应检查其包装/容器是否完好。

·储存的生产原料在使用前应检查其包装/容器是否完好。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人员接触干藏区。

·建立干藏的生产原料清单。

·对干藏的库存进行抽查以核实其数量及包装是否完好。

·制订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干藏产品库存追踪制度。

·确保储存的干原料妥善存放。

·设定一个专属安全的干藏区域。(格栅式的围墙、单间)

·给干藏区加锁。

·使用磁卡、密码锁或生物识别装置以保证干藏区安全。

·确保干藏区的照明充足。

·只选择实行有效的安全规划的干原料供应商。

·只选择保持管理记录的干原料供应商。

·对出入干藏区的员工应实行同行监督。

·在干藏区安装监控设备。

·干藏区使用的干原料库存系统应实现自动化。

·增加干藏区监控人员的工作频率。

十七、储存罐

目标:尽量减少由储存罐造成的故意污染机会。

·确保所有清洁、卫生设备安全。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人员控制设备。

·如有可能,使用现场清洗设备(CIP)。

·如有可能,使用一体式设备(如直连式)。

·在罐装前对储存罐进行外观检查。

·使用行业标准检查流程以确保储存罐装前产品的安全。

·如采样口需纳入储存罐的设计中,应保证其安全。

·保证未使用的入口安全。

·使用单向阀门保护通气口。

·如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在储存罐中使用过,应保证其完好。

·在储存罐中使用 0.5 微米过滤器过滤使用过的气体。

·如果可能,使用工程应用技术限制出入(例如,入口加锁、通道限行梯、确保接入点安全)

·在出入口及采样口安装报警系统。

·使用工程设备控制系统,以避免非法使用或出入(如磁卡、生物识别装置)。

·保证储存罐周围的照明充足。

·限制对储存罐的物理接触(如在通道处加设门、为储存罐设置带锁的保护罩)。

·办公室中应安装窗户以确保可清晰察看生产楼层。

·储存罐应尽可能放置在具有最大可见度的位置。

·确保所有从生产环境中移出的设备再次投入使用之前已被清洁、消毒和检查。

·要求所有负责清洁、维护工作的承包商都须实行员工检查流程。

·确保设备清洁流程有效。

·对出入储存罐的人员实行同行监督。

·在特定节点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

·给通道入口或储存罐保护罩加锁。

·检查/审计服务承包商的员工检查规划。

·在此生产环节,如有可能,按照产品生产过程中规定的限额进行非热处理(如辐照、紫外线光)。

·在最极端的高危环境中,在此生产环节如有可能,对不常见的化学物、病毒或细菌使用实时检测技术(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气体色谱/质谱法)。

十八、散装货物储存

目标:尽量减少由散装货物储存造成的故意污染机会。

·产品进入散装货物储存容器前先进行采样分析。

·确保所有清洁、卫生设备安全。

·如有可能,使用现场清洗设备(CIP)。

·进行散装货物储存罐装之前进行外观检查。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员工接触储存容器。

·确保容器的采样口安全。

·如可能,使用封闭转移系统将原料运入或运出储存容器。

·如压缩气体/惰性气体已在设备中使用过,应保护其完好。

·在储存器中使用 0.5 微米过滤器过滤使用过的气体。

·在接触和采样口处安装报警系统。

·限制对储存容器的物理接触(如在通道处加设门、确保出入点的安全)。

·在未得到授权的人员使用或接触储存容器前,应先开启设备控制系统(如磁卡、生物识别装置、报警系统)。

·使用工程设备控制系统,以避免非法出入(如磁卡、密码本、生物识别装置、报警系统)。

·确保散装货物储存容器周围的区域照明充足。

·要求所有负责清洁、维护工作的承包商须实行有效的员工检查流程。

·散装货物储存容器应放置在最明显可见的位置。

·保证设备清洁流程有效。

·如有员工接触储存容器,应实行同行监督。

·在储存容器处安装监控摄像头。

·确保照明程度达到最高可见度以监督来往人群,并阻止不必要或不当行为发生。

·检查/审计服务承包商的员工检查规划。

·在最极端的高危环境中,在此生产环节如有可能,对不常见的化学物、病毒或细菌使用实时检测技术(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气体色谱/质谱法)。

十九、仓库

目标:尽量减少储存仓库设施区域的食品产品的存在可以产生故意污染的机会。

·保证所有仓库清洁设备的安全。

·保证对系统冷冻剂的接触安全。

·保证仓库所有的出入点安全。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员工出入仓库和贮存室。

·安排好发货时间(以及安排好货物到达公共设施场所的时间)。

·建立对进出卡车/拖车的司机识别制度。

·只允许司机进入装/卸货区、R&R 及设施内的其它非敏感区域。

·确保卡车、拖车、有轨车在装货前后保持上锁状态。

·确保设施内的所有区域照明充足。

·检查达到的卡车、拖车及有轨车上的防拆封封签,并在发货的车辆上使用。

·检查到达及发出货物的货运单据。

·解决所有不相符合的货物单据。

·到货储存前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

·清点所有达到的产品。

·制订并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库存追踪制度。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员工处理散装产品。

·设立专门的审计/检查储存区域(非包装产品)。

·限制对非包装货物的进行接触和处理。

·通过打卡、密码锁或生物识别装置限制接触区。

·确保发货单据与正装载的货物一致。

·减少包装合并装运。

·冷却前保护空气源。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员工接触冷却器或处理设备。

·使用工程设备控制系统,以避免非法使用/出入(如磁卡、生物识别装置)。

·确保压缩机、冷却器、空气处理设备及管道系统的接触点的安全。

·妥善放置冷却设备,以防出现冷却剂泄漏时对产品造成污染。

·对负责接收和收集的员工进行随机的安全检查。

·办公室中应安装窗户以确保可清晰察看生产流程。

·只选择实行了生产安全规划的清洁/维护承包商。

·针对生产场所中的员工私人物品制订制度(如武器、药物、酒精或指定进食区外的食物)。

·对负责接收和收集的员工实行同行监督。

·安装监控摄像头。

·审计/检查承包商的员工检查安全规划。

·对库存放置和检索实行自动化管理。

二十、配送-装运整合(生产地点)

目标:尽量减少整合过程中的故意污染机会。

·建立专门的货物整合区,并用标识加以识别。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员工进入装运整合区。

·根据发票单据检查货运内容。

·制定关于暴露货物的协议并告知员工。

·对到达货物的受损或污染情况进行检查,以确定货物是否需要报废。

·对已使用过的货运集装箱,须记录其中货物。

·对装卸机、整合器和托盘堆垛机的活动进行随机检查。

·使用缠绕膜对托盘产品进行保护。

·如需隔离货物,需确认每次发货或货板中的货物。

·包装箱使用剥离自动无效胶带(self voiding tape)。

·确保整合区域的照明充足。

·如可能,在整合区不使用时将其封锁。

·使用防拆封封签以保证货运/集装箱安全。

·整合区应设置在远离装货区的区域。

·制订并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产品库存追踪制度。

·如需在存在安全易损隐患的区域发挥设备特殊功能,应实行同行监督。

·在整合区安装监控摄像头。

·增加在整合区的监控人员工作频率。

·实行自动化的货盘装运和收缩包装。

二十一、装货的卡车/拖车

目标:尽量减少装货过程中对货物造成故意污染的机会。

·设立安全的装货区,并用标识加以识别。

·只允许得到授权的人员出入装货区域。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

·检查货运单据。

·处理不符合常规的货运单据。

·在集装箱/卡车/拖车上使用防拆封封签。

·确保装货中断时集装箱/卡车的安全。

·司机需要监督整个装货过程。

·对装货区域/操作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确保卡车/拖车在装货前已充分清洁。

·确保所有装货的拖车在装货前保持密封状态。

·货物运到之前先确认司机。

·对司机进行登记或身份检查。

·装货过程中应限制司机位置,即装货、观察或 R&R 区域。

·确保充足照明。

·制订并在装货过程中实行产品库存追踪制度。

·保证装货区安全。

·装货时实行同行监督。

·在装货区安装监控摄像头。

·增加装货区监控人员的工作频率。

二十二、卡车运输

目标:尽量减少卡车运输途中的故意污染机会。

·检查货运单据。

·处理存在异常现象的货运单据。

·如司机本人未在卡车或拖车中,保证车辆处于锁定状态。

·勿将钥匙遗留在卡车内。

·制定政策限制车辆只搭载得到授权的乘客。

·建立联系人名单以备出现可疑情况时使用。

·保证所有拖车开口安全。

·保证卡车/拖车在行驶过程中为锁定状态。

·停车后检查防拆封封签是否完好。

·如出现封签受损应向上司或发货人报告。

·要求司机保存好相关部门提供的封签受损情况记录。

·注意加油站和休息站发生的异常情况。

·将休息停车点安排在采光良好的公共区域。

·妥善安排行程表、路线和货运时间。

·为司机提供通讯设备。

·安排的货运司机到达后应登记。

·制订运输途中的货物追踪制度。

·使用交替接线员,保证每辆车能与一名接线员保持通讯。

·使用司机团队(如处于高危的情况下,在容易产生损害的时间和地点选择使用原来已有的司机),并且保证每辆车能与一名接线员保持通讯。

·使用 GPS 定位跟踪技术。

二十三、空运/水运/铁路运输

目标:尽量减少空运/水运/铁路运输过程中的故意污染机会。

·检查货运单据。

·处理存在异常现象的货运单据。

·在货运集装箱上使用防拆封封签。

·如可能使用防拆封集装箱。

·给集装箱、火车等上锁。

·与实行有效安全计划的货运商合作。

·与愿意使用追踪定位系统的货运商合作。

·只与愿意保持管理记录的货运商合作。

·制订并在运输途中实行货运追踪制度。

·审计/检查货运商的安全计划。

·使用 GPS 定位跟踪技术。

二十四、卸货

(一)中转或临时储存区域

目标:尽量减少卸货过程中故意污染的机会。

·不接受计划外到货。

·限定授权的人员出入区域。

·设立安全的卸货区并以标识确认。

·确保照明充足。

·到货时检查防拆封封签是否完好。

·检查货运单据。

·处理存在差异的货运单据。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

·制订司机识别制度。

·提前确认司机。

·对发货延迟进行调查。

·货物到达时核查司机身份。

·司机到达卸货区、R&R 及非敏感区域时,限制司机应处位置。

·确保卡车/拖车在卸货前都处于锁定状态。

·监督人员应对装、卸货区及其流程进行随机安全检查。

·封锁卸货区,并确保拖车及货车的起落装置停泊在卸货区。

·制订并在卸货过程中实行库存追踪制度。

·如在易损区域卸货,应实行同行监督。

·在卸货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

·增加卸货区的监控人员工作频率。

(二)零售商处

目标:尽量减少卸货过程中造成故意污染的机会。

·制定并在卸货过程中实行库存追踪制度。

·张贴标识以限制未授权人员进入卸货区。

·确保卸货区的照明充足。

·如果防拆封封签在货运中重复使用,应在每次到货后检查是否完好。

·检查货运单据。

·处理存在差异的货运单据。

·安排到货时间并提前确认司机。

·制订司机登记及识别制度。

·限制司机进入卸货区、R&R 及其它非敏感区域。

·保证卡车、拖车在货运期间都处于锁定状态。

·确保卡车在卸货前处于锁定状态。

·限制非上班时间、无人监督的投放钥匙方式的交货。

·不接受计划外交货。

·杜绝非上班时间、无人监督的投放钥匙方式的交货。

·在存在安全易损性的区域卸货,应实行同行监督。

·在卸货区安装监控摄像头。

·增加卸货区监控人员的工作频率。

(三)制造商端

目标:尽量减少卸货过程中的故意污染机会。

·限制授权的人员的出入区域。

·设立安全的卸货区,并以标识确认。

·确保照明充足。

·货物到达时应检查防拆封封签是否完好。

·检查货运单据。

·处理存在差异的货运单据。

·检查包装是否完好。

·建立司机识别制度。

·提前确认司机。

·调查发货延迟的原因。

·货物运达时核查司机身份。

·司机到达后,限制其进入卸货区、R&R 区或非敏感区。

·确保卡车/拖车卸货之前处于锁定状态。

·监管人员应对卸货区及卸货流程进行随机安全检查。

·封锁卸货区,并确保拖车及货车的起落装置停泊在卸货区。

·制订并在卸货过程中实行库存追踪制度。

·限制非上班时间、无人监督的投放钥匙方式的交货。

·不接受计划外交货。

·如在存在安全易损性的区域卸货,应实行同行监督。

·在卸货区安装监控摄像头。

·增加卸货区监控人员的工作频率。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