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容易被忽视的十大校园安全隐患

  
评论: 更新日期:2020年01月04日

真正的隐患总是隐藏得很深。校园安全与每位师生、家长和社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习以为常、屡见不鲜的校园现象里隐藏着许多危机,提醒广大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重视安全工作,从中发现管理漏洞,防微杜渐,预防校园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校园的安全。

一、不到规定时间不开校门

某小学门口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造成3名小学生死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很简单,该小学没有到规定的开门时间,提前到校的学生聚集在校门口,有的还在路边嬉闹,惨案便由此发生。

时下,大中城市和集镇里的多数学校是非寄宿制学校,还有许多寄宿制学校里也有“走读生”,这些学生要回家食宿,学校为了方便管理,一般都规定开校门的时间。但仍有许多学生提前到校,集中在校门口等待。每天下午上学前,这些学校的门口到处是等待开门的学生,有的在人群里打闹,有的在人群里追赶。这个看似合理的校门管理制度却存在着三大安全隐患,一是部分家长用车送学生,在处于混乱状态的校门口,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二是学生聚集在校门口无人管理,学生之间容易发生矛盾和纠纷;三是校门打开后,学生无序涌向学校,也容易发生事故。

其实,加强对提前到校学生的管理,使无序的等待变成一种有序的状态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沟通,让更多的家长理解并支持学校按时开校门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按时到校;学校加强门卫特殊时段的管理;有关部门在特殊时段予以配合,此类隐患就可以避免。

二、集合后一窝蜂式的解散

某校上完课间操后,学生一窝蜂式地解散,操场上顿时人头攒动。一名随着人群准备回教室的学生,鞋子被踩掉了,他试图弯下腰去捡,没有想到,这一弯腰就被后面的人群压倒在地,结果酿成了踩踏事件,造成1名学生当场死亡、20多名学生受伤。

集合是学校一种常见的组织活动形式,如课间操、升国旗、学校集体活动等都会组织学生集合。集合前学生有序地汇入到聚集地,集合后,随着组织者的一声“解散”,学生便一窝蜂式地散开,并集中向厕所或教学楼涌去,造成厕所拥挤,楼梯堵塞。这些看似常规的撤离,恰恰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

出现一窝蜂式的撤离,关键是学校忽略安全管理的细节而造成的。在学生解散的时候,如果组织者要求学生按队列有序离开,潜伏的危机也就随之消除。

三、打仗一样的生活节奏

刚刚发生踩踏事件的湘乡育才中学的晚自习在9点10分结束,学校规定9点半要熄灯。仅仅20分钟的时间,学生要完成洗漱、上厕所、上床睡觉这些常规动作。晚自习后学生们急着回宿舍,在楼梯口,孩子们越挤越急,越急越挤,终致出现重大事故。

如今,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压缩学生在校自由支配的时间。如吃饭时间只有不到20分钟,不赶不行;下晚自习到熄灯睡觉只有20分钟,不跑来不及;下课时间只有10分钟,上厕所人多,不抓紧就可能上不了……这样如打仗般的快节奏生活,让学生们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快节奏的生活让学生没有一丝喘气的机会,表面上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其实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当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调整作息时间,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吃饭、上厕所、休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还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四、没有提示语的危险地段

下雪了,学校门口的台阶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摔跤,某校仅仅在一个早晨有6名学生先后在校门口摔伤。同一天,又有一名学生在雪地里玩耍时摔在操场的石凳上,伤及骨膜层。事毕,学校才开始清扫路面,铺上纸板,并写上安全提示语。

没有时时的安全,只有处处的危险。很多学校都有危险的地方,如学校紧临河边或校内有水塘,学校认为,在此逗留和玩耍要注意安全是最基本的常识,不需要交待也不需要提示学生注意,而一旦有学生不小心失足落水,则悔之晚矣;有的学校安装空调,认为短时间内可以完成,不需要对学生提示或交待,安装过程一旦有物件滑落,若刚好有学生从此经过,后果不堪设想。

学校不注重细节和抱侥幸心理是安全隐患发生的根源。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事事多思考,处处多留意,关注每一个细节,不抱一丝侥幸心理,多一些温馨提示,就会少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五、不恰当使用电热水袋

天冷了,第一排靠墙的学生课桌上摆着两三个电热水袋,怀里还抱着一个正在充电。这里有全班唯一的插座,这个男孩理所当然就成了全班的“温暖大使”,他的责任是将这些电热水袋逐一充好电,再传递给大家。

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在学校冷着、冻着。小巧、方便,又印有可爱图案的电热水袋备受学生和家长的亲睐。教室里,守在插座边,边充电边暖手;课间休息,拿着热水袋你追我赶;晚上就寝,还紧紧地抱在怀里。

一个合格的电热水袋,说明书上都写着这样的警示语:“充电时一定要套上外袋,距离2米远,在充电过程中禁止使用,充好电后,也不能大力挤压。”现实中因电热水袋质量问题和使用不当造成消费者被烫伤的事件时有发生,看着周围学生们用的甚至还是小摊贩上买的“三无产品”,安全现状令人十分担忧!

安全用电是基本常识。学校应加强用电安全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正确使用电热水袋,确保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温暖”。

六、被堵的安全通道

1994年12月,新疆克拉玛依市组织15所中小学校的15个规范班及老师、家长等796人,在友谊宾馆进行文艺汇报演出。因舞台上方的照明灯烤燃幕布蔓延成灾,人们正在向场外疏散时,该馆的8个疏散门仅有1个开启,导致烧死325人、烧伤130人,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万元。

当前,很多寄宿制学校从确保财产安全和方便管理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公寓每层宿舍楼梯口安上金属栅门,把教室后门用钉封死或用学生课桌椅堵住,规范了学生行为,节约了管理成本。但同时,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一旦发现紧急情况,学生急需经过此通道时,管理员一时不在岗位或一时找不到钥匙,就会酿成大祸。

生命至上。学校应在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核算管理成本,不要一味地为了方便,堵住了安全通道,却留下祸根。

七、没有消防应急灯的公共通道

湖南湘潭市湘乡市育才中学曾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该中学楼道口灯光昏暗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事发后学校才想起来检修线路,安装应急灯。

消防应急照明灯是当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被切断后启用的,引导被困人员疏散或展开灭火救援行动。大多数学校都在楼梯口和走廊里只安装有灯炮,且灯光昏暗,没有安装应急灯和安全通道标志性设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公共通路没有照明设施,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消防应急灯,好像一把伞,晴天的时候谁也想不起来它,可雨天的时候却能为我们遮风挡雨。作为学校,要处处做好预防措施,时时为师生保驾护航。

八、打开后无法固定的门窗

一个夏日的下午,某老师正在聚精会神地讲课,突然,同学们都将目光移向教室门,然后又用双手不约而同地捂住耳朵,还没有等郭老师反映过来,教室门在风的驱动下迅猛地撞向了门框,门框上方的玻璃窗也伴随着剧烈颤动而“哗哗哗”地掉了下来,所幸事情发生在上课。若是下课,有学生从此经过,后果不堪设想。

据了解,很多学校的教室门都没有门栓,门打开后无法固定,一直处于“自由”状态,部分学校的玻璃窗无法固定。放学后,忘记关上门窗,很容易发生事故。

其实,固定门窗很简单,在门后拉根绳,安个钩,就能固定打开后的门;及时修补窗子上的窗栓,问题就可以解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记住常关门窗,安全隐患就完全可以消除。

九、过短的护栏和棱角锋利的铁架床

因铁架床护栏长度不够,一名寄宿生睡梦中从两层高的铁架床上摔下,当场不省人事,在医院昏迷了八天八夜,花钱无数,最后变成了植物人。

当前,寄宿制学校考虑到铁架床牢固稳定、经久耐用等因素,纷纷购置铁架床供学生使用。但大多数的铁架床都存在着两大安全隐患,一是铁架床的棱角没有经过特殊处理容易划伤、碰伤学生;二是铁架床的护栏长度和高度不够,很容易发生事故。

保康和郧县在铁架床棱角上包上一层棉布,防止学生被划伤。铁架床护栏长度和高度不够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铁架床供应商来解决。

十、光滑的地面砖

鄂西某职业学校因地面砖过于光滑先后发生了多起学生摔伤事件。有一天晚上,学生李清从卫生间洗澡出来,刚步入走廊,不料脚下一滑,背向倒下,好在他反应较快,只是下意识地用胳膊肘着地,保护了头部,结果手肘关节骨折。学生王红因上体育课到寝室里换运动鞋,匆忙中双脚踩在有水的地面砖上,当场跌倒,造成脚踝关节脱位。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很多学校对办学条件进行了改善,走道、学生寝室都铺上了地面砖或做成了水磨石地面,学生住宿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光滑的地面砖,一旦地面有水或者鞋底有水,学生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美化环境固然重要,但安全更为重要。采取防滑措施对学校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应该多一个角度——安全的角度。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