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安宁极其重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必须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教育理念,从有效预防着手,深入抓好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精心组织、真抓严管、务求实效,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安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校园有安全的保障呢?
一、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意识是指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及他人造成伤亡和损害的生产条件的一种警觉和戒备心理状态。而“强化”实际上是激励的一种,是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能增强某个反应在以后出现频率的刺激物称为强化物。在强化物的作用下,人们会对安全有更深刻的认识,会对做某件事比较安全的做法记得更深。
既然如此,采取什么措施可以使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呢?
首先是树立安全教育观念及科学管理思想。有关数据显示,每年80%非正常死亡的小学生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以避免的。预防工作是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学校应把安全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上来。新修订实施的《义务教育法》中有四条条文对学校周边秩序、学校选址、校舍安全检查、工作人员的聘任等方面做了专门规定,明确了出现相应中小学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同时还要求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其次是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应该定期利用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国旗下讲话、讲座、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和演示,对师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师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也可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文化橱窗等宣传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安全教育熏陶。第三是提高师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学校可以设计多种预案,让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关键要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例如,当歹徒袭击校园时,是不是与歹徒进行搏斗?发生地震时,是不是立刻冲出教室?遇到楼梯推挤踩踏事故时,是不是应该慌乱行进?多种形式的安全指导教育活动应该教会学生在遇到不用的危险情况时,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此外,还可以开设学生防身术课,让他们从中了解自救、自护常识。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遵循“注意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减少损失”的原则,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国家财产(校产)不受损失,杜绝或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本校的安全管理制度。
校内安全管理制度既对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总的要求,又对校园安全的各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它一般包括:校长负责制、门卫制度、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和危房报告制度、消防安全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校车管理制度、安全工作档案等等。另外,中小学校也应制定一套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例如针对大型集体活动、体育活动、上下学与家长的交接、楼道上下秩序与晚自习等日常管理的制度等等。
只有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领域与环节作出了明确的安全管理要求,才能进一步明确学生及其监护人的基本义务。也只有建立了健全的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要求,才是预防事故、确保师生安全的基本保障。
三、 健全安全应急机制。
健全安全应急机制,离不开应急预案的制定。所谓应急预案,是指一旦发生重大的天灾人祸,有关部门紧急启动预先制定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把因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发生重大事故时,有无应急预案,能不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完全可以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可见,应急预案的制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校安全,有着诸多不可预见又难以预防的突发性因素。假如我们有了应对各种突发性事故的处置方案,一旦事故降临到我们头上,我们就不至于惊慌失措,手忙脚乱。我们就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出最佳方案,以最快的时间恢复校园的正常秩序。
针对校园中不同的安全事故,学校应该制订不同的应急处理方法,例如学生相撞轻微碰伤应急处理办法、在活动中自行跌伤应急处理办法、休克或者其他昏厥应急处理办法、多人同时发病应急处理办法、运动时骨折应急处理办法、学生未到校上课应急处理办法、食物中毒应急处理办法、学生打架造成伤害应急处理办法、校外人员进入学校扰乱教学秩序或造成伤害应急处理办法、学生被动物咬伤处理办法、发生火灾应急处理办法、触电事故应急处理办法、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办法、学生双休日独自外出深夜不归应急处理办法等。
安全突发事故过去后,学校应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事后总结机制,做好事后总结工作。建立事后总结机制不仅仅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多是为了通过总结经验,改革自身不完善的预防和应对机制,建立更完善、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工作体系。学校不应当以单纯的某一项安全突发事件的终结为最终目标,而要以尽量防止下一次的发生为指导思想,积极进行观念更新、体系创新,促使学校的预防和应急机制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接连发生的校园惨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校园安全重于泰山。有校园的平安,才有校园的教育。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把“安全”放首位,只有将“安全“融入到学校的管理意识中,才能真正做到教育的“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