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避难心理与建筑设计---浅谈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

作者:吴国林  来源:河南消防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30日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 火势蔓延快。在各种类型的高楼大厦中均配有大量的现代化设备并进行过豪华装修, 其中不少为可燃物, 稍有不慎或意外即可招致火灾。贯通全楼的电梯井、排气道、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则因其火灾时的烟囱效应,使火势迅速扩散至上层。如一座高100 米的建筑, 在无阻挡的情况下, 烟气能在半分钟内达到顶层。(二) 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层数多, 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相应地就长。据统计,高层建筑火灾死亡中有60 —80 %的人是被烟雾熏死的。(三) 扑救困难,消防队员登楼扑救不易。消防队员不但体力和装备所达到的高度十分有限, 而且还要在高温缺氧、浓烟、有毒的险恶环境中救援。现代建筑的防火设计包括火灾前的积极预防和火灾时的应急措施两个方面。因此,认真分析火灾发生时人们的避难心理及避难行为, 对于减少火灾的发生和火灾发生时采取必要的安全疏散, 减少人员伤亡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火灾时人们避难的心理活动与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理是不同的, 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尽量结合此种心理状态进行安全疏散设计。

火灾发生时, 人的行为常受以下避难心理支配:
一、“归巢”性。所谓“归巢”性,即指人有习惯于走老路的“归巢”本能。疏散时首先奔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或楼梯。例如在旅馆或剧场发生火灾时, 一般旅客和观众习惯于从原进口逃生, 很少寻找其他出口或楼梯疏散。由于到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多乘坐电梯, 疏散时还大多奔向电梯方向, 但火灾时普通电梯是不能作为安全疏散使用的, 所以为避免疏散人员到电梯厅无法逃离,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应多结合电梯厅设置, 即平时交通流线与紧急避
难流线相结合, 从而有利于快速疏散。

二、趋光性及向阔性。这是指人有趋于明亮方面和开阔空间的本能。例如在旅馆发生火灾时,人们从居室冲向走廊, 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 则人们一般向明亮方向疏散。若这些部位未设安全出入口则反而逃入死角。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在明亮开阔的两端设楼梯、电梯, 若平面有所变化时, 因电梯厅多在中部, 此时除两端设专用疏散楼梯外, 还应在靠近电梯厅的开阔部位布置主楼梯间, 以利于疏散, 减少火灾时人员伤亡。

三、恐烟性。即人有害怕烟火的本能。即使当时处于安全场合或出口附近, 但若发现前方有火光烟雾,人们也将会奔往相反的方向。也就说: “避难者的行动具有多面性,若只在一个方向配置安全出口, 便可能导致有的人员无法脱险。因此,在建筑设计中, 必须为避难者安排两个方向的疏散路线, 通常是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两端各设一个安全出口, 同时应尽可能避免袋形走道的出现。万一袋形走道通向楼梯间的唯一出口被烟火封锁, 其中的人员便很难逃离险境。

四、从众性。即在恐慌中对群体行动怀有信任感而往往不加思索地跟着走。火灾时不知所措的程度急剧增加, 导致正常行为失态或没有时间形成自己的判断, 无形中产生随大流意识, 跟随他人行动。因此,在建筑设计中, 除了安全出口的配置合理外, 还应有明确的指示标志及灯具诱导疏散, 以免因烟气弥漫而找不到出口。疏散方面指示灯应设于走道墙面及转角处, 其间距不宜大于20 米, 楼梯间的门上方则应设安全出口灯, 灯具字体宜为绿色,同时有中英文对照的标志, 英文字样为“EXIT”, 且应有指示疏散方向的“v”。另外楼梯宜上下贯通,中途不应改变位置, 并宜直通室外或屋顶平台。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道之间, 要设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隔墙。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时, 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总体布局要保证通畅安全, 保持与其它各类建筑的防火间距。二、合理进行防火分区, 力争将火势控制在起火单元内加以扑灭, 阻止向上层和相邻的防火单元扩散。三、构造设计要使建筑物的基本物件(墙、柱、梁、楼板、防火门等) 具有足够的耐火极限, 以保证火灾时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和分区的隔火能力。四、安全疏散路线要简捷。五、尽量做到建筑物内部装修、隔断、家具的不燃化或难燃化, 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六、做好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 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七、采用先进可靠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并正确地处理安装位置。还应设置消防控制室,控制和指挥报警、灭火、排烟、疏散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