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在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中的绩效性探究

作者:冯文瑰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1月06日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础数据流有了爆发性增长,基础数据已广泛渗透于各个核心领域,而对基础数据的管理也正在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结合点。

  目前,生活垃圾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不同环节归属不同管理部门,在采集和管理基础数据时各部门往往只围绕其职能需求,设定数据指标和标准。工作的复杂性和部门职能的交错性使得这些相对独立分散的点状数据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造成数据标准不一、数据重复离散,导致在进行生活垃圾综合管理及决策的时候缺乏完整、精准的数据支撑,高信息量的基础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大量隐性数据没有得到深入的统计和分析,使得生活垃圾处理管理的绩效性难以有效量化和评价。

  一、基础数据集成管理绩效性建设的目标定位

  全面分析判断生活垃圾处理管理的目标需求,是基础数据集成管理绩效性目标正确定位的基础,也是数据管理最大化出效益的前提,目标的设定必须凸显效益和效果,真正能够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中的瓶颈、难题,持续提升管控能力。此外,还需要通过对一些相关要素的分析,如现状、资源、规划、技术、渠道等,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定位,有利于目标定位精准和管理路径清晰。

  毋容置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是生活垃圾处理管理的长期目标方向,基础数据集成管理的目标设定必须紧紧围绕此方向。同时,在建立目标时还应结合实际,要考虑目标的可实现性,考虑总目标和子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系统设计和确定目标方向,分项分步推进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阶段性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及时修正和调整细分的目标,以保障总体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实现。

  二、基础数据集成管理绩效性建设原则

  在基础数据集成管理中要牢牢把握数据收集和管理的完整性、系统性、应用性、效益性原则,才能保证基础数据管理的绩效。

  1.完整性。数据收集和挖掘的完整决定了数据应用价值,完整性包含了数量和时期的全面,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数据种类的全面,更需要注重数据时期的全面,才能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当数据应用于决策或趋势判断时,需要通过对比较长时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内在规律和趋势,得出客观、精准的结论,以保障决策和判断科学和有效。

  2.系统性。基础数据管理包含了采集、导入、统计、挖掘、分析、应用等环节,系统性规划基础数据集成管理是绩效建设的根本。系统性要求从数据采集到应用全过程规划,包括数据的需求、来源、口径、标准、应用的明确,这样既可以避免数据采集的重复,也可以保证数据获取的完整和正确。

  3.应用性。数据多元性和联动性应用是基础数据集成管理绩效建设的目标。我们在对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数据应用现状的分析中发现,数据的应用大多集中在工作结果的考评上,忽视了在对事务管理过程修复和改进方面的应用,事实上,管理过程的修复与改进是有利于提升管理能级,推进长效管理态势的形成。

  4.效益性。效益性是指基础数据通过集成管理,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益倍增。人们往往很容易发现数据显性的应用性,忽略了数据背后及之间存在有隐性的应用价值,集成管理不应是基础简单意义上显性加和和汇总,还需要学会运用非线性管理思维,通过对全部数据清洗和分析;对单元数据间的相容、互补处理,挖掘数据内涵价值,来实现效益倍增和涌现。

  三、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在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中的绩效性建设路径

  由于全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基础数据涉及面宽点多,包含生活垃圾收、运、处各环节的数据,具有种类多、容量大等特点,数据管理难度高。数据集成管理绩效性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标建设路径应从组织保障、系统规划、机制支撑、技术支持等方面把握和设计。

  1.组织保障。基础数据集成管理是以数据应用需求为出发点的,以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协同为目标。基础数据集成管理需要对涉及各相关部门有深度和明确的分工,才能有效整合资源,系统地优化内部的资源结构。可见,组织和职能的配置是基础数据集成管理有序、有效展开的保障,有利于围绕全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的目标需求。

  2.系统规划。基础数据管理涉及数据种类和标准、获取渠道、应用需求和途径等要素,它们既有个体的要求,也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管理通过系统规划能确保数据种类完整和全面。同时,系统规划可以避免数据重复、交叉获取,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数据管理的系统规划是基础数据集成管理的基本环节,也决定集成管理绩效性的根本。

  3.机制支撑。全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实行管理分权、经费分担管理模式,即各区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收、运、处全过程管理,相关经费有各区财政承担,同时,各区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区与区之间还存在着管理格局的差异,各区会根据自身的需求获取和上报数据,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应用性不高。因此需要有效的机制支撑,包括建设机制、组织机制、考核机制等,推动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建设,提升数据从管理到应用的实效。4.技术支持。要实现海量生活垃圾管理数据的完整准确获取、统计和分析,只有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完整、市区一体、一网贯通的管理信息系统,满足集成管理实施的需求。

  四、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在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中绩效性的建设方向

  基础数据通过集成管理,实现部门之间数据库信息互联互通,数据信息多元性、联动性的应用,大大提升数据信息的应用服务效能,促进全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探索建立科学的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模型。随着基础数据集成管理工作展开,基础数据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入,相关各类数据获取、数据标准等逐步完善和健全,垃圾处理源头分类资源属性更加细分和清晰,与之配套的垃圾处理从收运到末端处置流程和技术更加健全和专业,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管理控制指标也将进一步清晰和明确。生活垃圾处理管理依托数据集成管理,管控能力大幅提升,过程管理更加严密,过程目标指标不断细分,不断趋于刚性,各管理环节责任主体职责更加明确。数据集成管理提供严密的数据追溯功能,更有利于责任主体注重问题的修复及持续改进,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瓶颈及难题,分析更加透彻,破解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2.优化再造有效的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机制。生活垃圾处置管理是个漫长而系统的工程,管理机制建设是以生活垃圾处置管理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为目标的,需要适时建立和优化与管理需求相配套的机制,通过对生活垃圾处理全口径、全周期的数据收集和管理分析,全面和深入分析、判断生活垃圾处理管理现行机制的适用性、实效性,发现市区二级层面机制建设中的盲区、缺陷和需求。目前垃圾分类减量推进的进程中,减量指标难以完成是全市共性难题,但由于各区体制、机制的差异,存在区域个性困难和需求,通过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在机制建设方向和目标上更加具有针对性;效益和效果上更能达到预期性。

  3.统筹建立常态的生活垃圾处置投入绩效评价机制。由于各区在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投入机制、投入结构等各不相同,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推行投入与实效的评估评价,有利于优化投入结构,控制政府成本和提高投入效益。投入的绩效评价,需要收集各区连续几年在收、运、处各环节的投入经费金额,垃圾处理分类等专项经费投入等,由于数据集成管理在数据获取的组织和职能的配置上提供了保障,能够确保相关数据比较精确、顺畅获取,从而为生活垃圾处理投入绩效评价机制奠定了基础。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