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煤矿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22年09月16日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的测试报告,井田内1号煤层有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煤尘是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悬浮于采掘空间微小煤粒,粒径在小于1㎜以下的煤尘悬浮于空气中遇火可能燃烧甚至爆炸。煤尘爆炸与瓦斯爆炸相比,具有产生能量大、燃烧时间长、产生CO多的特点,因此产生的后果和危害也最为严重。煤尘爆炸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煤尘具有爆炸性,具有爆炸性的煤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并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发生爆炸,爆炸下限为45g/m3,上线为1500~2000 g/m3,爆炸力最强的煤尘浓度为300~400 g/m3。

(2)高温的热源,能够引燃煤尘爆炸的热源温度变化是比较大的,温度变化大约在610~1050℃之间,点燃煤尘的高温火源主要是爆破时出现的火焰、电气火花、电弧、静电放电、冲击火花,摩擦高温、井下火灾和瓦斯爆炸等。

(3)空气种的氧浓度大于18%,小于18%时煤尘就不能爆炸,但不能完全防止瓦斯与煤尘在空气中的混合物爆炸。

(4)矿井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不完善;

(5)职工个体防护意识不强,工作当中不配戴个人防尘或防毒劳动保护用品;

(6)防尘供水管路系统不完善;

(7)矿井的防尘设施不完善。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井下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后,救援人员应按照“紧急救灾、妥善避难、安全撤退、救人优先”的原则抢险救灾。

(1)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必须做到有巷必入,本着“先活者后亡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原则救险。

(2)在进入灾区侦察时要带有干粉灭火器,发现火源及时扑灭。确认灾区没有火源不再引起再次爆炸时,即可对灾区巷道进行通风。应尽快恢复原有的通风系统,加大风量,排除爆炸后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有害气体。迅速排除这些气体,既有利于抢救遇难人员,减轻遇难人员的中毒程度,又可以消除对井下其他人员的威胁。

(3)消除巷道堵塞物,以便于救人。

(4)寻找火源,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

(5)做好灾区侦察、寻找爆炸点、灾区封闭等工作。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煤尘爆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主要由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以及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主要由通风、机电、安监等部门的人员以及矿长、总工程师组成。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煤矿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应参照综合预案的指挥机构设置,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后,矿长、总工程师和其他领导必须立即赶到救灾指挥现场,组织抢险,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长未到之前,由值班矿长负责指挥。

3.2.2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矿井调度室,主任由矿长兼任或由矿长授权常务副矿长、总工程师兼任,副主任由相关副矿长担任,成员由有关副总工程师及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共同组成。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负责矿山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保持联系,传达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

(3)调动矿山应急救援力量,调配矿山应急救援资源。

(4)提供技术支持,组织矿山应急救援技术组参加救援工作,协调矿山医疗救护工作。

(5)调用矿山应急救援基础资料与信息。

(6)煤尘爆炸事故灾难扩大或专业领域救援力量、资源不足时,协调相关救援力量及设备增援。

(7)完成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3.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结合煤尘爆炸的实际情况,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可设五个救灾小组:

(1)通信供电主扇组

①熟悉井下各条供电线路,并绘制各采区变电所供电系统图。

②确保井下通信畅通,一旦发生煤尘爆炸时,能保持正常联系。

③根据矿长命令,必要时对主扇进行反风。

(2)通风组

①负责日常的通风系统管理,确保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

②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组织排放煤尘爆炸产生的有害气体,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

③完善必要的局部反风设施,确保重点地段能进行局部反风。

(3)安全撤退组

①负责按指挥部要求有序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清点汇总人数等工作,并及时汇报。

②要求各单位撤退前将动力、主副风机馈电开关打到零位并闭锁,同时关闭供水阀门。

(4)后勤保障组

①供应所需物资、设备,并且保质保量到位。

②负责救援人员的食宿安排工作。

(5)安全保卫组

①参加抢险救灾的全过程,根据批准的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调配检查人员,对作战计划的各环节、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确保作战计划安全顺利完成,发现不安全因素有权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补救措施,及时向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听取指令。

②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保证井口附近无火源。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 减降尘措施

在矿井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尘量或降低空气中的浮尘含量,是防止发生煤尘事故,减少职业病发生的基本措施。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风防尘。通风是稀释和排除工作地点悬浮矿尘的有效措施,较适宜的排尘风速为1.5—2m/s。风速太高,易将积尘吹起;风速过低,则不能将浮尘带出采掘空间。

(2)定期清除积尘。《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

(3)湿式钻眼。湿式钻眼就是用湿式煤电钻在煤层中钻眼。它具有良好的水密封性能,能有效地控制回采工作面和煤层掘进工作面的煤尘。

(4)洒水防尘。洒水防尘是用水湿润沉积于煤、岩堆,巷道周壁、支架等处的矿尘。这样在煤岩装运或受到较高风吹时,矿尘不易被吹扬起来。产尘量大的地点和设备,要设自动洒水装置。

(5)喷雾捕捉浮尘。在井下各转载点喷雾;放炮喷雾加速浮尘沉降,或者采掘工作面放炮前和放炮后恢复工作前,用防尘水管对巷道由外向里冲刷巷道两帮、顶等,一直冲洗到工作面为止,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

(6)使用水泡泥。水炮泥是装水的塑料袋,用它代替粘土炮泥填入炮眼内,能起到消焰降温作用,爆破的热量可使水汽化形成水蒸气,从面达到降尘的效果。

(7)采掘工作面的回风巷安设风流净化水幕。

4.1.2 防止出现引爆火源

(1)严禁携带烟草和火种下井,井下严禁使用电炉和使用灯泡取暖;井下需要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应严格遵守《规程》有关规定。

(2)严格执行放炮制度。爆破工要持证上岗,爆破作业应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严禁放糊炮,严禁用明火放炮和一次装药分次放炮。电雷管、炸药必须使用符合《规程》规定的,严禁使用不合格或变质和过期的炸药。

(3)防止电气火花和静电火花。井下检修电器设备、设施时,必须先检查瓦斯,严禁带电作业。

(4)防止摩擦和撞击火花。主要措施有:在摩擦发热的装置上安设过热保护装置和温度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工作面遇坚硬夹石或硫化铁夹层时,不能强行截割,应放炮处理;定期检查截齿和其后的喷水装置,保证其工作正常。

4.1.3 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

在进回风巷设置隔爆水棚,隔爆设施是指在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的适当位置安设的隔绝煤尘爆炸传播的安全设施。其作用是使已经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地点附近的煤尘不能参与爆炸,使爆炸事故不能继续和扩展下去。

4.2 预警行动

煤矿煤尘爆炸的重在危险源主要是煤尘及高温热源,煤尘爆炸的必须条件有:

(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我矿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18.10)。

(2)煤尘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45—2000g/m3。

(3)引爆的温度为700—800°C。

(4)氧气浓度不低于18%。

在一般的矿井条件下,氧气浓度是满足的,只要煤尘达到一定浓度,同时具备引爆热源,就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因此必须加强对煤尘的监测,一旦发现超标,就要发布事故预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5 信息报告程序

矿井调度室接到煤尘爆炸事故汇报后,立即将事故概况向值班矿长汇报,并根据值班矿长的指示向矿山救护队、矿长、矿技术负责人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初步原因;已经采用的措施等;现场人员状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人数、程度、所属单位)等。

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调度室接到煤尘爆炸事故汇报后,立即通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通知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立即到调度室集合,总指挥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以及启动哪一级别应急预案。

(1)发生特别重大伤亡事故时,事故后30人以上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为Ⅰ级响应。

(2)发生特大伤亡事故时,事故后10人以上、29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可能导致10人以上29人以下死亡,为Ⅱ级响应。

(3)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即事故后3人以上、10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3—9人死亡,为Ⅲ级响应。

(4)发生一般伤亡事故时,即事故后1人以上、3人以下被困灾区,已经或即将导致3人以下死亡,为Ⅳ级响应。

6.2 响应程序

矿井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矿井调度室为发出预警通报的责任单位。当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煤尘爆炸事故的汇报后,立即撤出灾区人员和停止灾区供电,按矿井应急预案规定的顺序通知矿长、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有关人员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汇报,召集矿山救护大队,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派救护队员进入灾区侦察灾情、救人,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救灾方案,救护队进行救灾工作直至灾情清除、恢复正常生产。

6.3 处置措施

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后,煤矿企业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要立即采取自救与互救措施,位于灾区的人员首先要尽快撤离灾区,未涉及区的人员接到通知后也要及时撤离。避灾时,遇难人员在救护人员的带领下沿避灾线路迅速撤离危险区,避灾撤离过程中,应至少两人互助有序同行,不得乱跑进入避难硐室人员,要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救灾人员发现,撤退时,要尽力采取捷径进入新鲜区域。

(2)尽快恢复原有的通风系统,加大风量,排除瓦斯煤尘爆炸后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有害气体。如果发生局部地点爆炸要立即停止受波及范围人员作业,迅速安排受灾人员撤到进风流中,如条件允许,必须马上组织机电人员安设局扇,冲散有害气体,创造救援环境,供给受灾人员新鲜空气,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程度。

在处理煤尘事故时同时应注意如下:

(1)问清事故性质、原因、发生地点及出现的情况。

(2)切断通往灾区的电源。

(3)进入灾区时须首先认真检查各气体成分,待不再有爆炸危险时再进入灾区作业。

(4)侦察时发现明火或其他可燃物引燃时,应立即扑灭,以防二次爆炸。

(5)有明火存在时,救护队员的行动要轻,以免扬起煤尘,发生煤尘爆炸。

(6)救护队员穿过支架破坏地区或冒落堵塞地区时,应架设临时支护,以保证队员在这些地点的往返安全。

7 应急保障

7.1 应急物资保障

企业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要求,建立健全井上、井下消防材料库,储备局部通风机、水泵、风筒、水管、灭火器材、施工材料(如料石、红砖、水泥、黄沙)等必要的救灾装备、物资等。

7.2 应急装备保障

矿山救护和医疗救护装备配备专用警灯、警笛,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请求地方政府及时协调对事故进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最大限度赢得抢险救灾时间。

同时建立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基础应急通信系统,并提供相应的通信设备。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