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古代安全管理格言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2月19日

古人惜墨如金,用词审慎,古代的安全文化,博大精深,寥寥数语,胜过长篇大论,不失为“警世良言”,古往今来被有识之士奉为圭臬,而铭刻于心践于行。值得安全管理者借鉴,这里撷取几首,以飨读者。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意思: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但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典故出自于战国《庄子 则阳》,意思: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诗经》云: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尽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补好房屋门窗,以防雨患。如要安全,也须此然。这不失为有效的防隐患对策。

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思:天还未下雨前,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不要渴了才想起挖井。与“迨(音:代)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音:有,窗户的意思)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预先防范的重要性。

“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出自于《韩非子·喻老》:意思:千里长的大堤,由于有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一点小小的火星,可以使百尺房屋焚毁,喻小事不注意定会酿成大祸。

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祸患的发生大多是因为事情初期的怠惰和松懈。这句话运用到日常安全管理上,就是怠惰松懈、马虎随意,都可能导致对细微问题的忽视,或是不能觉察隐患的存在,或是有所觉察而认为无所谓,都因一念之疏忽造成恶性事故,以至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东汉政治家荀悦:“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其意思是说,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未雨绸缪是为预防,在事情的征兆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止事态扩大是为补救,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称为惩戒,预防为上策、补救次之、惩戒为下策。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泾溪》一诗中说:“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思是讲,人在泾溪险石上行走时总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所以一年到头都没有人掉到水里,而恰恰是在平坦无险之处,却常常听到落水事故的发生。

汉代司马相如著《谏猎书》云:“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意思:在事物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见到了事情的发生,可以在危险出现之前就已经安排好了避免危险的方法,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再去寻求对策。要着眼长远,居安思危。

古代的安全文化还很多,值得每一个安全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细心研究,从这些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安全文化中汲取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