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探讨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改革发展思路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7月29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安全生产”。努力构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增强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不仅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等认知一脉相承,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时刻保持警醒、勇于担当、永远把人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执政理念。

不可否认,近些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粗放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导致安全生产存在“先天不足”风险,加之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等诸多因素,造成事故易发多发,特别是一些重特大事故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在实践中,预警应急是守护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宁可千日紧,不能一时松。当务之急就是要健全安全生产预警应急机制,有效应对风险,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中,应急演练是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预警行动、事故报告、指挥协调、现场处置等活动。定义明确指出,应急演练在“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下模拟开展活动。如何开展应急演练?从“事故情景”、“应急预案“两方面着手,通过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应急救援技能训练,不断磨合应急机制、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一、应急演练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演练与应急预案脱节。主要表现为:1.把应急预案当摆设,预案“制”而不用。例如,应急预案里怎么规定的,只有酝酿人知道,应急演练的组织者、参与者却对应急预案知之甚少。又如,应急演练的科目设计超出应急能力等;2.应急预案缺少科学性、针对性,不能成为演练的依据。

(二)应急演练光“演”不“练”。应急演练中的事故情景是模拟的,不少应急演练把情景模拟简单理解为“假”,并推广到“练”的环节,结果是把演练当成了演戏,把本来应该“假戏真做”办成了“假戏假做”,甚至是“真戏假做”,使应急演练起不到实质作用。

(三)存在不愿“揭短亮丑”的心态。演练活动一般会有上级或者其他相关部门参加,在这种情况下,演练活动往往又会变成表现、展现“风采”的机会,组织者会有意地减少检验环节,避免暴露出过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应急预案没有发挥作用。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难,预先制定的明确救援责任、行动和程序的方案。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使得应急救援和演练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将应急预案置之“高阁”,当成摆设,应急预案自然没有发挥作用,或是应急预案本身对事故救援的针对性弱、指导性差,也使到应急演练缺少必要的依据。

(二)意识上没有置身于突发事故的状态。当真正的事故灾难发生的时候,受害者、救援人员的心理、生理会生产相当大的变化,一些平常情况下容易实现的操作、任务会变得难于实现,甚至无法完成。把演练当成演戏,是思想上被“假”字所引导,没有“假戏真做”的认识,行动上表现为“演”,致使演练流于形式。要通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演练活动的参与者先要进入到角色中,把各项要求做真做好。

(三)“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作祟。参加应急演练的部门、人员在应急演练中的状态往往都优于日常工作状态,如果在应急演练中出现状况、“掉了链子”,那影响的不单是演练本身,还有平时工作的评价。因而,易出问题的环节不做,出了问题不报的情况在演练中就“应运而生”。

三、开展好应急演练的建议

(一)应急培训是做好应急演练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应急培训教育,强化危机意识,普及自救和互救常识,做好预防工作是避免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做好应急演练的前提和保障。同时,应急演练经历“知道”——“会”——“协调联动”等过程,及时有效开展应急培训,也是从单项演练到多项演练再到全面演练响应功能提升的前提和保障。

(二)把握好情景模拟的度。应急演练中涉及到各部门间的协调、人员间的沟通等问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磨合过程。在情景模拟中,要根据演练单位应对突发事故能力的情况,把握好情景模拟的度,由易到难,避免演练表演化,或是演练场面失去控制等情况发生。

(三)正确对待应急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应急演练中出现问题,有来自预案制定的系统缺陷,有来自参与部门、人员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相互间配合的不协调,有来自演练过程中意料不到的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有价值的。通过应急演练评价,整理、归纳演练各种相关记录,找出可以改进的,存在不足的、需要整改的项目,为应急演练的情景设计、应急预案的修订提供依据。

然而,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是应急管理者作出决策的依据来源,同时也是能够顺利实现应急响应联动的保障。根据应急管理所需发挥的职能,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信息化的应急联动响应系统、应急过程中的事态检测系统、事故后果预测与模拟系统和应急响应专家系统。

应急处置工作是建立在严格规范的预案管理基础之上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应急预案制定要经过依据导则编制、组织专家评审、生产单位发布、政府部门备案、定期组织演练、适时进行修订等一系列程序步骤。应急处置的方法和步骤,应严格依照预案,一旦两者“失联”,那么任何好的预案都是纸上谈兵。

应急处置不当带来的危害,小到个人,例如对落水者施救反被淹死,对触电者施救反被电死;大到单位,例如使爆炸事故二次爆炸,使中毒事故二次中毒等。出现类似情况,归结于一点就是预案没有深入人心,演练没有起到效果。预案被写在了纸上,挂在了墙上,仅当成了形式,却没有记在员工的心里;演练被表演化、程式化,与预案脱节,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由此,一方面,企业要切实加强对员工的应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让员工了解自身岗位周边危险源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熟悉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掌握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另一方面,安监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进行安全检查时,不仅要检查纸上的预案是否合格、是否评审、是否备案,更重要的是检查预案是否经过演练、演练是否起到效果、人员地点是否全覆盖、是否真正被点评总结、是否真正为预案修订所指导。结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执法检查时更要联系企业一线员工,可以采取现场提问、现场模拟、现场抽查等方式,检验预案掌握程度、检验预案演练效果。

一旦发生事故,有预案准备不是目的,能够快速、科学、有效的处置和施救才是根本。不论政府还是企业,除了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精通业务的应急救援队伍以外,还要做到人人能参与、人人懂救援,能够在事故初期第一时间处置到位,一定要使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合二为一,有机统一。

在处理突发事故中有一种说法,三分靠处理、七分靠预防。高效的应急能力来源于平时常态化的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在特定时间和地域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和演示活动,是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有效措施,只有通过提高应急救援认识,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技能,才能确保应急演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应急演练常态化来提升应急能力更显重要。对此有三点建议。

一是常态化演练要结合实际。企业要结合生产实际和各岗位特点,来编制不同岗位应急预案,以及突发事故中衍生事故的应对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应对突发事故中的衍生事故。在此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的、针对性的应急演练,使职工熟悉各种应急预案内容、程序和方法,熟知自己的职责、位置,掌握应急救援、管理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二是常态化演练要不定时的全员参与。应急演练不能定时,更不能固定于某些特定的人,定时是虚伪的,它不能适应突发事件,临时抽检的演练给人以真实感。定人更不行,因为这些特定的人,在发生险情时不一定在场,一旦他们不在场,必然误事。所以,常态化演练时要做到全员上,并相隔一段时间,参演人员要交换一下职位,全面掌握各种不同岗位人员职能,以便在某一岗位的人员不在时作替补所用。

三是常态化演练内容要与时俱进。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换代,新的设备工艺所发生的突发事故必定与以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根据新设备工艺特性和已发生的故障,及由故障而产生的突发事故编制应急预案,依据新的应急预案内容进行演练,并使之常态化,提升应对新的设备工艺所发生的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确保新设备工艺突发事故时能够措施得力、处理得当。

当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已经进入整治攻坚阶段。建立危险化学品的组织管理措施是预防作业场所中化学品危害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一般的安全管理措施外,危险化学品的组织管理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1.危害识别:防止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危害识别。危险化学品危害识别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判断分析危险化学品是否具有火灾爆炸、有毒有害或腐蚀性等危险特性,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等。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要向当地主管部门如实登记和上报。

2.实行“一书一签”制度:一书即安全技术说明书,它是一份详细介绍危险化学品的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等信息的综合文件。安全技术说明书是企业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依据。一签即安全标签,它是用易于理解的文字、图形表述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安全注意事项,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3.安全储存与运输:危险化学品储存是化学品流通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事故。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等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危险性较大,必须采取有力的安全管理手段和适当的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关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管理法规和标准。

4.废弃物处理:必须严格控制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废弃的危险化学品,应该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销毁、处理有燃烧、爆炸、有毒和其他危险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等造成的。因此,消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从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教育做起。

6.健康监护:健全的健康监护措施是确保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关键。对接触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对作业人员安排医务监督。对作业人员接触危险化学品的情况要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案。

7.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援工作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危险化学品企业是危险化学品的直接操作者,事故几率大,潜在危害严重。为了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企业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定期组织职工进行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的防灾、消灾意识。

学习研究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让我深刻感悟到三大亮点:以预防为导向,重在事前的准备工作;解决应急预案形式主义问题,将应急预案管理镶嵌进入日常管理工作的动态管理;强调预案编制,以实际操作为导向。综述,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