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评论: 更新日期:2018年09月21日

   当前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出现,严重威胁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凸显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不少漏洞。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不少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一、受消费水平的影响,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受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影响,群众的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价格“便宜”,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群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合格企业产品、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并不知道如何识别。另外,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人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还有一些价值较低的假冒伪劣小食品,维权成本高,经济不划算,也是群众不愿主张权益的原因之一。这些因素都为低成本、低价格的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二、部门联系松散,联合监管存在真空。目前在县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涉及到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多个部门。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实行的是分环节监管,养殖、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管理,但是每一个监管部门管辖环节具体界定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还不够明确。由于许多具体职能交叉,界线不清,容易滋生职能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工作存在漏洞,监管出现真空。比如饭店饮食安全现在就没有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管理,地沟油、过期变质等许多不符合卫生安全的食品被广泛使用,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各职能部门间也没有明确的牵头单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管各的,造成部门间协作配合不力,形不成齐抓共管的联合执法局面,导致“五龙治水”都管不好老百姓的一顿饭。
    三、监管手段有限,执法人员水平不齐。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的技术监管水平有限,食品质量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在查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时,难以提供精确有效的检验结果。监管人员在日常监管和巡查的过程中,仅靠经验和以有效期、保质期、商标包装等方面凭查证、询问、手摸、眼观等方式做出粗略判断,大大降低了食品的安全率。与此同时,一些监管人员安于现状,不注重提高业务水平,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检测一知半解,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巡查时走马观花,发现不了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还有少数执法人员缺乏责任心,或滥用职权,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借口人手不足、点多面广、社会风气不好等原因,对生产、销售、贩卖不合格不卫生的食品不管不问。还有的部门以罚代管,光顾关心自己的利益,忽略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监管缺失,埋下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从业人员混乱,健康卫生缺乏监管。据调研了解和市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监、卫生监督等部门采集的数据显示,当前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商业道德,只图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不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个别人还为了高额利润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损害别人的健康。
    五、违法成本低廉,部门监控打击不力。虽然有关的职能部门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小作坊、经营户点多面广,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部门监控打击的力度不够大,违法成本低廉,许多劣质、公害、过期变质的食品堂而皇之出现在超市、农贸市场、街头小摊上。不少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特别是豆制品、熟肉制品、面点蛋糕小作坊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背街小巷、农村集贸市场,周围污水常年不断,垃圾以及变质变味腐烂果、菜长年成堆,苍蝇乱飞,虫鼠泛滥,加上小作坊生产场地和从业个人无卫生防护,隐藏着食源性食品安全风险。集中在各中、小学门口的售卖即食小食品的小摊小店,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严重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街上随处可见的烧烤流动摊,营业时浓烟滚滚,既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又影响群众健康,但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对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要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要发挥已成立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牵头开展行之有效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即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案件。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反应灵敏、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乡镇政府、各监管职能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围,确保监管到位。
     二、宣传培训并举,提升安全责任意识。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传单、标语、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等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逐步提升公众的安全消费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各监管部门每年应分别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业业主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引导消费者改变不良消费习惯和心理,特别应重视对留守老人、儿童的教育引导,提高群众辨别食品好坏、优劣的能力,力求让他们做到不干不净的不买、假冒伪劣的不买、来路不明的不买。也可按照辖区实际和食品季节变化实施分类监管,作好消费者的普法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发放相关资料、组织定期宣传会、巡查执法过程中宣传等方式来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力争在消费者消费前将安全隐患消除,以确保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三、构建信息平台,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食品安全是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下实施的一项工作。政府除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外,还应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的现状,适当增加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编制和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食品监管网络,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可以利用科技经费、政府财政扶持、部门自身争取的办法来增添必要的食品检验检测先进设备,改善检测条件,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对有条件的检测机构要加强达标工作,取得上级有关机构的资格认证,为打击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维护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要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将有关食品生产经营、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信息在各职能部门间互相交流通报;加强沟通与协作,做到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动态管理,切实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筑好食品安全监管的“防护墙”。
     四、突出重点环节,加大监管打击力度。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摸清家底,层层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围绕农村、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校园周边、餐饮业等关键环节,米、面、油、白酒、豆制品、肉品等重点品种实行专项治理,依法从严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的黑窝点和无证摊贩,依法追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餐饮业等企业的违法行为。建立食品公示制度,在媒体上和生产企业、经营场所等公示不合格的食品,提示、告知和引导广大群众购买放心食品。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食品安全信用披露、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增强全社会的食品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进一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原材料备案等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市场。各部门要形成联合执法机制,针对难点问题经常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以“送货下乡、厂家直销、降价促销”等名义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蔓延势头,让制售、贩卖假冒伪劣食品者无处藏身,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要加大对“三小”(小饮食店、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小摊点)的整治力度,通过关门取缔一批、停业整顿一批、舆论曝光一批的举措,切实提高“三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的卫生状况。
    五、健全社会监督,营造支持参与氛围。在目前监管部门监管力量和监管手段有限,而短时间又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针对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食品安全隐患随时存在的现状,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督网、12315举报网等网络作用,在社区、农村广泛建立消费维权监督点,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积极发动他们向群众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及时传达上级和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收集掌握本区域内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定期向职能部门反馈。让这些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真正成为全市食品安全的“前哨”,成为食品监管部门在基层一线的力量补充。同时,强化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重视食品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延伸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六、注重队伍建设,提升执法履职能力。各职能部门要结合相继开展的创业服务年、“树形象、促和谐、争一流”主题实践、创先争优、“三民”活动等,对机关干部群众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整顿部门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增强执法人员履职为民、共促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定期组织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大力提高业务技能和履职能力,以更好地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及时补充队伍新鲜血液,选拔一批工作能力强,有进取心,敢于承担责任的年轻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保持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要整肃单位内部纪律,对在工作岗位上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害群之马予以严肃处理;对作风消极散漫、群众口碑不佳的人员要及时予以诫勉谈话,塑造风清气正、尽心履职、高效廉洁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切实把好人民群众身体安全健康的第一道关,预防“病从口入”。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