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有关国内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5月05日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生态安全的重点主要是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种质资源、大气等自然资源。同时,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解决好外交和外贸领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应看到,我国生态环境基础原本就脆弱;庞大的人口对生态环境又造成了重大的、持久的压力;我国虽已确定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但是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传统发展模式依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冲击和破坏。因此,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就当前来说,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有四大方面。
  1国土安全问题
  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人民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人类栖居的基地和衣食的基本来源,就是在人类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土资源的多寡和优劣仍然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度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个先决性条件。当前中国国土资源面临着诸多问题,构成了对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土流失严重
  据近期遥感调查,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5.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42%,每年流失表层土在50亿t 以上,丧失的肥力高出全国化肥的产量。这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导致化肥用量的逐年升高,土壤肥力却又愈来愈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耕地的肥力主要存储于表层土。表层土的流失导致了土壤肥力的不断衰退和生产力的不断下降。据科学家的研究推算,形成1cm 厚的土层需要120-400年时间,而一些地区每年流失的表层土在1cm 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cm ,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400倍。从50年代以来,由于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耕地267万多hm2,平均每年6.7万hm2以上。同时,严重的水土流失又淤积了江河湖库,是许多地区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不仅被称为悬河的黄河是由大量泥沙淤积而起,就是滔滔长江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长江上游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5亿t 以上,其中1/3的泥沙进入干流,2/3的粗沙、石砾淤积在支流河道和水库中,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是造成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的大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全国水库泥沙淤积已达200亿t 以上,相当于减少了库容1亿m3的大型水库200座。一位外国专家在考察了黄河流域后感慨地说:黄河流淌的不是沙土,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这句话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反思。可以说,水土流失是中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这个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控制,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的成因,一是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二是人为因素,主要是不适当的开垦,像陡坡、草原的开垦造成的植被破坏,过度采伐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植被破坏等等。从50年代以来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形势分析来看,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1.2土地荒漠化加剧
  我国天然草原近4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4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天然系统,也是环绕东北、华北、西部最大的绿色屏障。但是,草原在严重退化和沙化。目前我国沙化土地168.9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6%。其中有116万km2的沙漠是在目前技术和财力条件下难以治理的;有52.9万km2的沙化土地经过努力是有可能恢复其原有的草地和耕地面貌的。另外,还有90多万km2的土地处于明显沙化的过程中,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也会逐步变成荒漠的。目前,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km,南北宽约600km 的风沙带。据统计,目前我国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扩大3000km2,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据初步测算,50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已经有10万多km2,相当于3个海南省的面积。由于沙漠化的发展,给沙区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很大困难。据专家估计,每年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部5省1996年财政收入总和的3倍。一些地区还形成了生态难民,仅青海省由于沙化破坏了人类生存条件,迁移生态难民就达20多万人。2000年北方地区遭受了13次沙尘暴袭击,长江下游地区也受到了影响。2001年元月1日就来了沙尘暴,并且接连不断。统计表明,大面积的沙尘暴频率在不断加快: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
  水土流失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石漠化的出现。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山高坡陡、表层土壤薄(一般为10-30cm ),由于植被破坏,随雨水的冲刷平均每年流失土壤厚度在0.5~1cm ,有些地方高达2-5cm ,现在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裸石山,被称为“石漠化”。这是继西北地区土地沙化蔓延的又一新的恶性发展,也是造成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活困难的重要原因。
  土地沙化的加剧,有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原因,但主要是不适当的人为活动引起的。主要原因有:(1)盲目开垦,50年代到70年代末,西北地区三次大规模的毁牧、毁林开垦,破坏草地667万hm2,毁林18.7万hm2,其结果是开垦一块沙化一块,农牧林三者皆伤;(2)过度放牧,据统计,草场超载率高达50%—12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0%。解放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多万头(只),而草地(牧场)面积却减少了667万hm2;(3)滥采滥伐,沙化地区燃料匮乏,加剧了对沙生植被的破坏,同时滥挖沙生植物,如甘草、麻黄、发菜等等。据测算,每挖1kg 甘草就要破坏8—10亩土地,甘肃省每年因挖甘草破坏草场面积就达90万亩;(4)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以邻为壑,不顾整体。不少地方拦蓄河水,造成下游土地沙化严重发展,这方面的事例举不胜举。改革开放以来,毁草种田有所遏制,生态恢复和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整体看,超载放牧和破坏植被现象仍然突出,局部有所好转,整体仍在恶化,土地沙化仍呈加速发展趋势。
  1.3耕地退化,盐渍化和酸雨的发展突出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40%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壤盐渍化发展突出,现已形成的盐渍化土地近37万km2,加上原生的盐渍化土地,面积已达80多万km2.耕地一经盐渍化,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甚至弃耕。盐渍化土地的形成是由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特别是不适当的用水方式造成的。
  从80年代在西南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到90年代整个南方地区都出现酸雨;北方城市地区出现酸雨的比率也超过了50%;酸雨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0%。酸雨主要是燃煤排放的S02形成的,我国每年S02排放量在2000万t 左右,是世界上排放最多的国家。据有关研究表明,S02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1165亿元,约占GDP 的2.0%。
  1.4非农业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
  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的15年,净减少耕地54万hm2,相当于减少了江苏或吉林的全部耕地。近年间,修改了《土地管理法》,加强了对耕地资源的管理,形势有所好转,但每年被占用的耕地仍在20—30万hm2之间。全国已有666个县突破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其中463个县平均耕地已不足0.5亩。这对中国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威胁。
  从以上列举可以看出,我国在国土资源方面的问题触目惊心,构成了对生存环境的严重威胁,对此应引起高度的警觉。国家对生态安全问题给予很大重视,列为“十五”计划的重点,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重要的在于落实。
  2水安全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类在农牧时代,水源是生产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水源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决定因素,没有水源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水源危机,有人称:“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便是水”。当前我国水形势严峻,构成了对国家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全国每年降水总量6.2万亿m3.但人均量很低,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分布极不均衡,形成南涝北旱的局面。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只占全国总数的1/3;而北方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占有量很少,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60%以上,旱灾已成为农牧业的主要灾害。同时,水资源短缺也严重影响了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在北方地区,河流萎缩断流、干旱加剧是带有普通性的问题。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