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谈谈交通安全教育实施的可行

  
评论: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28日

  实行新型的、科学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如同其它同类社会工作一样,必须具备社会基础,同时也有特定的或来自其它辅助学科的理论依据和方法,人们对交通安全的需要,是实施安全宣传教育的社会心理基础,而心理学则为安全宣传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保障交通安全的心理需要,是实施交通安全教育的社会心理基础

  人的需要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类低级的、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的需要。“行”的需要就是参与道路交通:而安全需要中,防备肉体的损伤、疾病、死亡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等,都是人身安全的需要。

  参与交通是人类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而保障人身安全则是进行活动的前提,只有保障人身安全,人们才可能完成每一项活动,才可能顺利达到交通目的,因此,对道路交通安全的需要,也是人们的基本心理需要之一。

  正是这种交通安全的需要,构成人们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社会心理需求,也促使人们在交通中避危求安的社会行为动机,一旦这种需要的动机受到其它需要的动机的影响,而减少对人的约束力量,就容易忽视安全因素而违章或肇事,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交通安全的需要既是实现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的主观条件,又是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科学心理学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1、心理学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研究,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等心理现象,研究心理的外部表现——行为和语言特征。如果能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认识道路交通心理,交将其运用于交通安全宣传与实践之中,必将大大提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水平,收到更好的效果。

  2、各门应用心理学及其分支都有助于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在各种实践领域中探讨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它由各门应用心理学来完成,并由此而产生了许多分支。这些应用心理学及其分支,对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教育心理是研究受教育者掌握知识、技能,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围绕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心理学能使我们根据有效学习理论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安全教育宣传内容和改进宣传教育的方法,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质量;根据受教育者能力性格等个性差异,如何激发其动机、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适应交通安全要求的个性。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与社会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即研究个体心理怎样在社会影响下形成,以及个体的心理特点对社会上其它团体的影响。它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如社会心境、趣味、时尚、影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交流媒介;人际关系、态度的形成与转变,沟通、群体气氛、领袖地位、公众心理;家庭、学校班级和企业班组等特殊群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个性的自我评价、自尊和自重、个性的稳定和受暗示性、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问题等等。都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心理应当学习、借鉴并加以实际运用的。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是一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学原理、原则和要求的科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可以借鉴甚至直接吸收其研究成果,来为自己服务。如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原则;立足于感化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坚持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坚持个别指导和因人施教的原则;尊重和激发工作对象自尊心的原则,等等。 除上述应用心理学科外,研究宣传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宣传心理

  三、学心理学为宣传教育提供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

  人的交通安全实践是由交通这一客观存在引起的,是在人的交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而且它又总是通过人的交通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因此,研究人的道路交心理,必须根据产生发展外部条件(交通环境)和外部表现(交通行为),才能正确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搞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采取辩证唯物主义态度,运用客观方法。即从人的外部活动,以及能观测到的客观事实中去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这就是交通心理研究的客观性原则,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发展的,因此在交通心理研究中还必需遵循交通发展的原则,不紧要看到其现实特征,而且要看到其发展前景。包括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由于长时间种种因素的作用,也可能发生变化,在交通心理研究中还必须在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去认识整体,注意贯彻系统性原则,着重研究各个过程,状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整合的机制。

  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和系统性原则,是交通心理学所必须遵循的科学原则。交通安全心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还可以借鉴关于道路交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活动产品分析法、个案法以及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