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如何降低井下矿山人身伤害事故安全管理新思路

作者:王红兵  
评论: 更新日期:2016年04月08日

           摘要  通过对井下事故易发的原因分析提出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对策,重点介绍了安全本质化和安全管理模块化,同时对井下安全生产中的好的做法进行了介绍,井下近年来事故易发的外包队伍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本质化安全   危险源   应急预案   事故致因理论
       
        前言: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执法的日趋严格,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人数的总量呈下降趋势 。2014年12月1日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施行后,也标志的安全生产的红线清晰划定,也是井下矿山安全生产的警戒线和高压线。也就是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井下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各类重特大事故依旧高发。通过某矿山十多年来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和安全管理模式的变迁,提出几项安全管理的心得,与大家共勉。
        井下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因企而异,答案有多方面,但结合井下高风险生产工艺的实际和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及海因里希法则进行分析和探究,一般可以推断出以下几共性方面的因素:
        1、井下危险源辨识不全,对风险的管控分级不够,也直接导致井下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漏洞。
            2、高风险、高危作业管控项目预案的制定、审批、落实等环节没有全过程的监督和有效管控手段。
        3、作业现场监管力量薄弱,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素养较低;
        4、安全投入的不均衡。
        如何有效减少人员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以达到安全管理所最求的终极目标--零损失、零伤害。
        首先要大力实施本质化安全工程建设。井下六大避险系统的大力推广和实施,可以将一线职工从危险作业环境解脱出来,通过远程控制,按照消除、替代、降低等原则逐步降低作业风险等级。井下凿岩机、撬毛机的投入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显著的降低了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就是最好的例证。井下生产工艺正大力推广和实用的胶体充填新技术,也是预防地质灾害事故的一种科学手段。还有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在此不再累述,相信不久的将来,井下生产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无人化。
        其次,各类安全管理单元要实现从复杂的技术型防控走向简单易行的模块化管理和操作。职业卫生管理板块、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板块、应急板块等复杂的安全管理理论体系要转化为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通俗易懂的口令类、图表类、操作口诀类、指示标牌类的方式,最容易被基层的职工接受和消化吸收。比如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行运用,如果让所有职工掌握体系文件的内容,绝大多数人是望而生畏的,甚至反感和敌视的,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但如果让他们让他们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实用的做法来按照体系文件精神展示的内涵合理的表达出安全管理的各项需求,也就达到了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初衷,但很多企业都是让职工死记硬背作业指导书中的操作规程了事,而没有灵活的归纳和创新安全管理思路。对于以往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好的做法束之高阁,将生硬的安全管理程序语言和理论强加于职工,这样的体系即使建立也是名存实亡的。 模块化管理的精髓实际上就是如何将各类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简单化、通俗化、规范化的推行到各个安全生产管理单元去,做到人人都成为安全管理的行家里手。而形成模块化的过程则是安全专家团队和科研人员的主攻方向,按照当今科技的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应该不是。
        另外,完善危险源点的分级管理,提高危险作业的管控效率。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我们可以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9》中的相关要求开展管控活动。除此之外的危险源点分级管理要结合生产工艺的特点和长期积累的安全管理经验综合分析后进行。井下生产环节众多,各类危险源辨识因子也较多,但我们可以通过2LEC风险评价法、经验法等方法判断出高风险项,然后逐一制定安全管控管理方案。对于高风险作业项目按照安全区、警戒区、危险区等方式进行分级管控。对于已经确认的高风险作业项目一定要严格执行审批制,落实安全技术方案、措施,严格控制危险作业区人数等方式来有效管控风险。让冒险蛮干无滋生的土壤。
        还有一种降低事故的方法就是应急管理。如今比较流行制定各类应急预案。但如何将预案落到实处和基层,是要我们深思的。预案的制定要按照《国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科学规范,预案的评审和演练要定期组织,适时修订;预案中要求各级人员做到的职责要求应当人人都熟记于心。定期的演练和启动预案可以提高职工和各级管理者的危险预知能力和应对处置危险的应急能力。
        结合当前井下安全生产的实际,部分国企矿山将井下的掘进、放炮、凿岩等高风险作业外包给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如何加强外包队伍的安全监管就成为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国企矿山最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因为外包人员水平参差不起,人员进出机制灵活,流动性大,部分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存有先天的安全缺陷,部分外包队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安监总局提出的“师带徒三个月和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等基本制度。这些也是造成外包队伍人生伤害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严格落实好三关;即岗前安全和技能培训,上岗后的应知应会和考试合格为第二关;工作中的师带徒、安全互保联保和井下安全确认制的严格执行为第三关。有了这三关,就可以很好的将事故拒之门外。人、机、环要形成人-机、机-环、人-环三大子系统的相互匹配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一定是人。从最近几年井下的经常出现的冒顶事故、炮烟中毒事故和高处坠落事故类型可以发现部分民工和少数职工的无知无畏和冒险蛮干,也间接反映出风险防控是滞后于生产的的。因此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在很多企业推行的岗前安全5分钟、班前安全交底会、周一安全学习半小时、作业前安全确认制等多种安全基础管理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按照事故致因理论提出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何物的不安全状态是诱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上的缺陷是发生事故的间接原因。因此我们如何避免事故也要从这三大方面入手,从安全制度建设和安全行为方面积极的做好隐患排查和治理,从安全文化建设着手改造人的灵魂解决思想上的隐患。从安全理念和安全目标入手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思想,克服井下安全管理恐惧症,以零隐患的工作效率达到生产零事故的追求。建立井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避免各类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1、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LEC风险评价法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  >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