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工贸企业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评论: 更新日期:2017年08月08日

4.处置措施
4.1处置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充分准备、措施果断;先救人员、后保设备、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4.2危险源监控
4.2.1监控方式
监控方式要坚持技术监控为主,人工监控为辅的原则,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危险源运行参数,保证危险源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不具备技术监控手段和措施的危险源,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定期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4.2.2监控方法
4.2.2.1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
4.2.2.2建立职业健康卫生监护台账,档案;
4.2.2.3企业每年进行一次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监测、检测;
4.2.2.4企业所有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按规定定期检测;
4.2.2.5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主要包括各储罐、 压力容器、压力储罐应该配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
4.2.2.6设置有毒和可燃气体报警设施并定期校正;
4.2.2.7重点关键部位设置摄像头监控;
4.2.2.8企业和各部门对接触职业危害场所定期安全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4.2.2.9制定日常检查表,专人巡检,做好检查记录;
4.2.2.10设备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4.2.2.11做好交接班记录。
4.2.3预防措施
4.3处置措施
4.3.1有毒物质泄漏中毒处置措施
4.3.1.1最早发现事故者应发出预警信号,依据事态发展,配合中控员全权负责,直接进行停止物料输送泵,关闭电动阀。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泄漏源头。
4.3.1.2发生事故的单位,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部位和原因,及时向当班组长及应急救援组报告。
4.3.1.3当班组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要求事故单位查明事故部位(装置)和原因,并依据事故情况决定下达启动救援的指令。
4.3.1.4应急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后,按照《急性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救援。首先进行事故现场侦察,同时联系事故单位人员,询问现场是否有受伤、中毒被困人员,若现场有被困人员,则立即组织应急人员配戴好个人防护器具,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展开事故现场伤亡人员的搜救、抢出任务,以最快速度将伤员及中毒者脱离现场交医疗组抢救;搜救过程要及时向应急救援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4.3.1.5救援人员负责对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提供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等器材保障工作。
4.3.1.6依据事态发展情况和应急救援需求,应急救援组可向上级公司请求支援。
4.3.2储存设施发生泄漏处置措施
4.3.2.1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避免无关人员进入事件发生危险区域,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4.3.2.2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组织医疗专家,保障治疗药物和器材的供应;
4.3.2.3根据储存设施救护的特点及风向,合理组织扑救工作;
4.3.2.4采取防泄漏、防扩散控制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4.3.2.5对灾区附近受威胁的储存设施,应及时采取冷却、退料、泄压等措施,防止升温、升压而引起火灾爆炸;
4.3.2.6在扑救火灾过程中,应有足够数量的灭火用水、消防器材,以应对沸溢和喷溅等突发情况;
4.3.2.7当泄漏、火灾失控时,应密切关注储存设施燃烧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征兆,应及时采取紧急撤离危险区等应变措施;当疏散现场周边大面积人群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协助当地政府机构做好相关工作。
4.3.2.8处理完毕,立即组织火灾现场的清理和洗消工作。
4.3.3容器发生泄漏处置措施
4.3.3.1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全力救助伤员;
4.3.3.2重点做好现场救援人员的防中毒和防窒息措施;
4.3.3.3采取工艺隔断和堵漏措施,减少可燃物料、有毒气体的扩散。
4.3.3.4碱性物质泄漏时。应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关闭有关阀门,改变工艺流程或降负荷,同时采取措施堵塞泄漏点,以防止进一步泄漏。泄漏点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收容、稀释、中和处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和环境污染。
4.3.3.5酸性物质泄漏时。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时,可用6%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和吸氧。注意防治肺水肿,并给予祛痰、解痉、消炎等对症处理。局部灼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脱下污染衣服,使用2~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冲洗后再以清水冲洗,并依照热灼伤处理。眼部灼伤,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再以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而后进行止痛、抗感染和其他眼科处理。
4.3.4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处置措施
4.3.4.1人力行政部及时向疑似患者书面告知诊断结果,同时安排疑似患者确诊治疗。
4.3.4.2公司安委会下发职业病危害防治专项大检查通知:重点检查生产装置跑、冒、滴、漏治理及防腐措施落实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落实情况;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器材、劳动防护个人用品佩戴使用保养情况;职业病防治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执行落实情况;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报警器运行管理情况。
4.3.4.3人力行政部委托有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出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对超出接触值得危害因素立即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发生次生疑似患者。
4.4急救措施
4.4.1强碱类急救措施。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保暖,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吸氧,眼部刺激用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结膜炎可用醋酸可的松软膏点眼,静脉注射美蓝加入葡萄糖溶液,或注射硫代硫酸钠,促使血红蛋白复原,控制中毒性肺炎与肺水肿发生。皮肤灼伤时,应及时用流水充分冲洗,洗涤至皂样物质消失后,再按烧伤处理。眼灼伤时先用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硼酸水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4.4.2强酸类急救措施。皮肤用大量清水或碳酸氢钠冲洗,酸雾吸入者用2%碳酸氢钠雾化吸入。经口误服,立即洗胃,可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氧化镁悬浮液,忌用碳酸氢钠及其他碱性药洗胃。大量清水冲洗皮肤,特别对眼要用流动水及时彻底冲洗,并用硼酸或稀醋酸液中和碱类。经口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或木炭粉保护粘膜。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呼吸道刺激症状严重时,可用6%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和吸氧。注意防治肺水肿,并给予祛痰、解痉、消炎等对症处理。局部灼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脱下污染衣服,使用2~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冲洗后再以清水冲洗,并依照热灼伤处理。眼部灼伤,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再以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而后进行止痛、抗感染和其他眼科处理。
4.4.3甲苯中毒急救措施。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皮肤污染者,立即除去污染衣物,有条件时,协助消防部门对危重病人进行洗消。中毒病人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予以吸氧,注意保暖。当短期内出现大批 中毒病人,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1)现场检伤分类
a)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昏迷;抽搐。
b)黄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谵妄状态;嗜睡;意识朦胧、混浊状态。
c)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表现。
d)黑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2) 现场治疗
对于红标病人要保持复苏体位,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黄标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反复抽搐、休克等情况时,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措施。绿标病人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
(3)病人转送
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继续观察和治疗。
4.5注意事项
4.5.1进入事故现场的救援人员必须根据发生中毒的毒物,选择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4.5.2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询问中毒人员、被困人员情况;毒物名称、泄漏量等,并安排侦查人员进行侦查,内容包括确认中毒、被困人员的位置;泄漏扩散区域及周围有无火源、泄漏物质浓度等,并制定处置具体方案。
4.5.3确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疏散警戒区域内与救援无关人员至安全区域,切断火源,严格限制出入。救援人员在上风、侧风方向选择救援进攻路线。
4.5.4确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疏散警戒区域内与救援无关人员至安全区域,切断火源,严格限制出入。救援人员在上风、侧风方向选择救援进攻路线。
4.5.5设定隔离区,封闭事故现场,紧急疏散转移隔离区内部所有无关人员,实行交通管制。
4.5.6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控制泄漏源,实施堵漏、回收或稀释等措施处理泄漏介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4.5.7事故处置应按照“先人后物、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实施救援。
4.5.8事故相邻单位应及时提供防护器材等救援所需的工具,事后由各单位自行补充处置。
4.5.9对于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时,要严格控制非防爆电器设备、工具等易产生火花器具的使用,及时驱散和稀释泄漏物,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次生灾害。
4.5.10应急救援结束后对应急救援人员、抢险器材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排放。
4.6附件
4.6.1指挥部成员通讯联系表
4.6.2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通讯联系表
4.6.3应急救援外部通讯表
4.6.4公司应急救援各小组通讯联系表
4.6.5公司伤员心肺复苏法现场救护流程图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